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5738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2 1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泵,该热泵即使在流入散热器的被加热介质的流入温度上升了的情况下,也能够以COP高的状态进行运转。该热泵通过制冷剂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1)、第一散热器(2)、第二散热器(4)、膨胀阀(6)以及蒸发器(7)而形成第一制冷循环回路,在第一制冷循环回路中循环第一制冷剂,其中,串联连接第一散热器(2)以及第二散热器(4),在成为第二散热器(4)的制冷剂入口侧的制冷剂配管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制冷剂进行加热的第一热交换部,在作为第二散热器(4)的制冷剂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制冷剂进行冷却的第二热交换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压缩机、多个散热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的热泵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具有压缩机、多个散热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的热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以及专利文献2)。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这样的热泵,该热泵具有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多个气体冷却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的一次侧制冷剂回路,和利用配管连接气体冷却器和循环泵的二次侧制冷剂回路。该热泵,利用气体冷却器对流过二次侧制冷剂回路的水进行加热,将该被加热了的水用于供给热水、制冷采暖、地板采暖等。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与流入气体冷却器的水的流入温度相对应的气体冷却器的连接方法(串联连接、并联连接)。另外,按照与流入气体冷却器的水的流入温度相对应的连接方法配置气体冷却器,通过阶梯利用流过气体冷却器的制冷剂的热能,实现COP的提闻。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这样的热泵,该热泵将辅助低元侧制冷系统的放热的高元侧制冷系统连接于低元侧制冷系统的散热器出口,进行冷藏、冷冻。该热泵在冷藏、冷冻等的制冷运转中,使用高元侧制冷系统对室外热交换器出口的制冷剂进行冷却,从而实现制冷能力的提高。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4-003801号公报(第16 20页、图4 图8)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002759号公报(第7 9页、图I)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以往的热泵中,在供给热水、采暖运转时流入散热器的被加热介质(空气、水、盐水等)的温度变高的情况下,存在采暖·供给热水能力降低的课题。例如,对于专利文献I所述的热泵,预先假定流入到气体冷却器中的水的温度,根据该温度配置气体冷却器。因此,在流入到气体冷却器中的水的温度高于假定值的情况下 COP降低。另外,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热泵能够实现制冷能力的提高。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该热泵即使在流入散热器中的用于采暖、供给热水等的被加热介质的流入温度上升了的情况下,也能够以COP高的状态进行运转。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热泵,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第一压缩机、多个散热器、第一减压装置以及蒸发器而形成第一制冷循环回路,在该第一制冷循环回路中循环第一制冷剂,其中,串联连接多个散热器,在沿着第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在第二以后的散热器中的至少一个中,在作为散热器的制冷剂入口侧的制冷剂配管上设置有用于加热第一制冷剂的第一热交换部,在设置有第一热交换部的散热器中的配置于最上游部的散热器或者配置于该散热器的下游侧的散热器中,在作为制冷剂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上,设置有用于冷却第一制冷剂的第二热交换部。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在第二以后的散热器中的至少一个中,在作为散热器的制冷剂入口侧的制冷剂配管上设置有用于加热第一制冷剂的第一热交换部。因此,即使在流入散热器的用于采暖或供给热水的被加热介质的流入温度上升了的情况下,在第二以后的散热器中,也能够确保被加热介质和第一制冷剂的温度差。另外,在设置有第一热交换部的散热器中的配置于最上游部的散热器或者该散热器的下游侧的散热器中,在作为制冷剂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上,设置有用于冷却第一制冷剂的第二热交换部。因此,能够加大流过蒸发器的第一制冷剂的焓差。因此,蒸发器中的热收集能力提高,热泵的效率(采暖能力)提高。因此,能够获得如下的热泵,该热泵即使在流入到散热器中的用于采暖或供给热水等的被加热介质的温度上升了的情况下,也能够以COP高的状态进行运转。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热泵的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热泵的另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热泵的又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热泵的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图5是在实施方式2的热泵中不使二次侧制冷循环回路动作的情况下的一次侧制冷剂的P-h线图。图P-h线图。图。图。回路图。回路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6是在实施方式2的热泵中使二次侧制冷循环动作的情况下的一次侧制冷剂的 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热泵的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热泵中的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水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 9是实施方式3的热泵中的制冷运转时的P-h线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热泵中的采暖运转时的制冷剂、水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 11是实施方式3的热泵中的采暖运转时的P-h线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热泵中的制冷主体运转时的制冷剂、水的流动的制冷剂13是实施方式3的热泵中的制冷主体运转时的P-h线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热泵中的采暖主体运转时的制冷剂、水的流动的制冷剂图15是实施方式3的热泵中的采暖主体运转时的P-h线图。图1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3的热泵的采暖运转模式中使二次侧循环回路动作的情况下的制冷剂、水的流动的图。图17是在实施方式3的热泵的采暖运转模式中使二次侧循环动作的情况下的P-h 线图。图1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3的热泵的制冷主体运转模式中使二次侧循环动作的情况下的制冷剂、水的流动的图。图19是在实施方式3的热泵的制冷主体运转模式中使二次侧循环动作的情况下的P-h线图。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热泵的另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热泵的又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热泵的又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I.图I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热泵的一例的制冷剂回路图。另外,所谓的热泵是指进行供给热水、空气调节的制冷装置。在热泵100中,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第一压缩机I、第一散热器2、第二散热器4、膨胀阀6以及蒸发器7,由此形成一次侧制冷循环回路。该热泵100是例如用于采暖的装置, 利用流过第一散热器2以及第二散热器4的一次侧制冷剂对由风扇等(未图示)供给的空气(第一散热器2以及第二散热器4)进行加热。在本实施方式I中,作为一次侧制冷剂, 使用在放热过程中以超临界状态动作的制冷剂(例如,二氧化碳)。在此,膨胀阀6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减压装置,一次侧制冷循环回路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制冷循环回路。另外,一次侧制冷剂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制冷剂。另外,第一减压装置并不局限于膨胀阀6,能够使用各种装置。例如,也可以使用毛细管等作为第一减压装置。在该一次侧制冷循环回路中,在第二散热器4的上游侧配管上设置有第一热交换部3。该第一热交换部3是用于对流过一次侧制冷循环回路的一次侧制冷剂进行加热的装置。另外,在该一次侧制冷循环回路中,在第二散热器4的下游侧配管上设置有第二热交换部5。该第二热交换部5是用于对流过一次侧制冷循环回路的一次侧制冷剂进行冷却的装置。另外,虽然在图I中对使用两个散热器(第一散热器2以及第二散热器4)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串联连接多个(两个以上)的散热器也可以。在该情况下,可以沿着一次侧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在第二以后的散热器中的至少一个的上游侧配管(制冷剂入口侧配管)上,设置第一热交换部3。另外,第二散热器4可以设置于设置有第一热交换部3的散热器中的配置于最上游部的散热器或者该散热器的下游侧的散热器的下游侧配管(制冷剂出口侧配管)上。这是因为虽然第二热交换部5设置于配置在最下游部的散热器的下游侧配管上是比较理想的,但是例如在散热器的间隔离开等的情况下,必须利用第二热交换部5冷却从中途的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中直史若本慎一山下浩司森本裕之鸠村杰岛津裕辅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