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腾分水珠喷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5967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腾分水珠喷泉,该喷泉包括分水珠、回收装置和地基动力供应系统,分水珠以钢骨架外敷玻璃钢为主体结构,表面装饰有选定图案,与珠体一体制作;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斗、托筐和支撑架,回收斗与托筐呈伞形,回收斗通过加强圈与托筐联为一体,托筐通过螺栓固定在呈环形的若干个支撑架上;地基动力供应系统包括潜水泵、汇流器和若干个动力水柱喷头,若干个动力水柱喷头在支撑架围成的环形内。该喷泉装置利用了地基水柱的冲击压力,借用球体做媒介,建成空中升腾的分水珠喷泉,在空中形成宝珠流苏的壮美水景,丰富了水景景观,将水力性能完美地与雕塑喷泉在空中结合,创造出崭新的空中喷泉。(*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景观装置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腾分水珠喷泉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学习、工 作、娱乐等场所的环境美化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各种各样新型的景 观装置不断涌现,为我们的生活添加了许多美丽的色彩。但是,传统 的喷泉都是将喷头安放于座落在水池地面或平台上的喷泉供水管道 上,由单个喷头喷出水型,或多个喷头喷出的水柱(线)组合成水型, 只能由水柱一次直接构成水型,不能二次变换和空中二次造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 喷头水柱托举、装饰图案的特制球体为媒介进行空中二次造型的升 腾分水珠喷泉。一种升腾分水珠喷泉,包括分水珠、回收装置和地基动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珠为球体;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斗、托筐 和支撑架,所述回收斗与托筐呈伞形,所述回收斗通过加强圏与托筐 联为一体,所述托筐通过螺栓固定在若干个支撑架上,所述若干个支 撑架呈环形;所述地基动力供应系统包括潜水泵、汇流器和若干个动 力水柱喷头,所述若干个动力水柱喷头在支撑架围成的环形内。所述地基动力供应系统中的潜水泵依次通过潜水泵短节、止回 阀、潜水泵出水管连接在汇流器上,所述汇流器呈环形,并分成若干 根支管,汇流器缓冲潜水泵性能变化引起的水力冲击,达到缓冲换向 的目的。所述地基动力供应系统中的汇流器分成的若干根支管依次通过 阀门接管,调节阀经喷头接管连接动力水柱喷头,出水为充实水柱, 水柱向上在设计高度和角度内,在分水珠表面产生的力量用于托举、 控制分水珠,并被分水珠在空中分割造型。所述潜水泵进水口配置细过滤网,泵体和电机端分别有抱箍固定 在支座上,所述支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水池底或平台上。所述潜水泵可以卧式安装,也可以立式或倾斜安装,安装地点为 水下合适的深度或泵房,所述卧式潜水泵是满足喷泉频繁快速启停的 潜水泵,其水力性能稳定。所述回收装置的支撑架可以安放于汇流器上,也可以单独固定于 基于水池硬化地上。所述回收装置中的托筐和回收斗由韧性材料制造,回收装置对分 水珠回收、定位、定向,但不能形成自锁。所述分水珠以钢骨架外敷玻璃钢为主体结构,表面装饰有选定图 案,与珠体一体制作,以满足水和珠体接触时对表面形状、粗糙性、摩擦力、硬度和强度的要求。本技术所述的升腾分水珠喷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 新型中,利用了地基水柱的冲击压力,借用球体做媒介,建成空中升 腾的分水珠喷泉,在空中形成宝珠流苏的壮美水景,丰富了水景景观, 将水力性能完美地与雕塑喷泉在空中结合,创造出崭新的空中喷泉, 在基本不增加设备的前提下赋予水型的多变多姿,对于促进喷泉技术 的进步和发展,节能节料,美化人民生活,提升水景的艺术水平和科 技含量,具有现实而深远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升腾分水珠喷泉的C-C剖面的主视图; 图2是本技术升腾分水珠喷泉的A-A剖面图; 图3是本技术升腾分水珠喷泉的B-B剖面图;5图中1、分水珠;2、托筐;3、回收斗;4、加强圈;5、动力水柱喷 头;6、喷头接管;7、调节阀;8、阀门接管;9、支撑架;10、汇流器; 11、潜水泵出水管;12、止回阀;13、潜水泵短节;14、潜水泵;15、支 座;16、抱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升腾分水珠喷 泉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升腾分水珠喷泉的C-C剖面的主视图, 本技术的升腾分水珠喷泉,包括分水珠l、由若干304材质的型 钢组成的回收装置、由以潜水泵14为主体构成的地基动力供应系统, 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斗3、托筐2和支撑架9,所述回收斗3与托筐2 呈伞形,所述回收斗3通过加强圈4与托筐2联为一体,所述托筐2通 过螺栓固定在若干个支撑架9上,所述若干个支撑架9围成环形;所 述地基动力供应系统包括潜水泵14、汇流器10和若干个动力水柱喷 头5,所述若干个动力水柱喷头5在支撑架9围成的环形内。分水珠l釆用钢骨架外敷玻璃钢为主体结构,表层涂覆防腐材料 并掺入光学材料和抗氮氧化物污染材料,以满足分水珠l升腾时摩擦 产生"粘附"力所需粗糙度、力、硬度和强度的要求。所述分水珠l为保证稳定性,在内部具有加强结构和配重,其重 心位置相对于几何中心进行调整,来满足升腾过程中分水时动平衡 的要求。所述分水珠l表面装饰有地球等平面或三维图案。 所述回收装置中托筐2和回收斗3均由具有一定强度和弹性的轫 性材料制成,托筐2用于托住并"握住"分水珠1,使其不致掉落于水 中,并起导向作用;回收斗3接受升腾回落的分水珠1,并拥住。力口 强圈4将托筐2和回收斗3紧密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座落于 支撑架9上,进而安放于汇流器10上;支撑架9最好单独固定于基于水池硬化地上。回收装置对分水珠回收、定位、定向,但不能形成 自锁。上述地基动力供应系统以潜水泵14为主体构成,通过喷水系统 为分水珠l提供动力。潜水泵14可以卧式安装,也可以立式或倾斜安装;安装地点为水下合适的深度或泵房供水;其水力性能必须稳定, 适应喷泉频繁快速启停的要求。在其进水口配置细过滤网,泵体和电 机端分别有抱箍16固定在支座15上;其中支座15通过螺栓固定在 水池底或平台上。上述喷水系统从潜水泵短节13开始,经潜水泵出水管11在汇流 器10中汇流后缓冲换向;进而分支进入阀门接管8,经喷头接管6 供给动力水柱喷头5。汇流器10缓冲潜水泵性能变化和水流夹杂空 气引起的水力冲击,使之稳压稳流。在潜水泵短节13和潜水泵出水 管ll之间安装止回阀12,以阻止水倒流,保证每次分水珠l启动的 稳定性。在闽门接管8和喷头接管6之间安装调节阀7,对各分支管 内的过水量和喷射高度进行平衡调节。动力水柱喷头5内部加工必须 精密光滑,逐一检测其流量流速特性应在最佳范围内;同时具有整流 装置,出水为充实水柱,在设计高度和角度内向上,托举起分水珠l, 并被分水珠l在空中分割造型;同时在分割区又将分水珠l吸住。水 柱的角度和力度控制分水珠的空中姿态。潜水泵14、喷水系统、回收装置的相对安装位置必须一致,共 同决定分水珠l的升腾出发位置和准确回收;潜水泵14通过喷水系统 喷射的水柱和分水珠体一起决定了分水珠l的空中姿态和升腾过程。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升腾分水珠喷泉的A-A剖面图,本实用 新型中的托筐2和回收斗3共同回收并安放分水珠1,由加强圈4连成 一体,固定在支撑架9上。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升腾分水珠喷泉的B-B剖面图,本实用新 型中的潜水泵14,依次通过潜水泵短节13、止回阀12、潜水泵出水管11汇合于汇流器10上,并分成若干根支管供给动力水柱喷头5。潜水泵14的数量、水力参数和动力水柱喷头5的数量,以及汇流 器10的大小,通过对分水珠l和地基动力供应系统的水力学分析计算 后得出。上述地基动力供应系统通过气压和水压检测来保证密封性。根据 使用地点选用不锈钢或碳钢等材料;釆用底漆与面漆结合的方式,按 照国家《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进行表面处理、防腐。按照《工 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预制加工和安装。本技术配备自动控制系统,由空气开关、接触器、继电器、调流调压部件和电器保护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腾分水珠喷泉,包括分水珠(1)、回收装置和地基动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珠(1)为球体;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斗(3)、托筐(2)和支撑架(9),所述回收斗(3)与托筐(2)呈伞形,所述回收斗(3)通过加强圈(4)与托筐(2)联为一体,所述托筐(2)通过螺栓固定在若干个支撑架(9)上,所述若干个支撑架(9)围成环形;所述地基动力供应系统包括潜水泵(14)、汇流器(10)和若干个动力水柱喷头(5),所述若干个动力水柱喷头(5)在支撑架(9)围成的环形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仲骅孙发彬贾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光大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