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家玉专利>正文

一种空调热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59191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7 0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日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热开水器。一种空调热开水器,包括室外机、室内机、供水系统、冷媒循环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分别与室外机、室内机连接,所述供水系统与冷媒循环系统连接,所述供电系统分别与所述室外机、室内机、供水系统、冷媒循环系统连接。由于采用空调、热水、开水多功能整体系统设计,不仅节省材料,降低成本而且既有空调制冷制热功能,又能获取免费热水和廉价开水,又能充分回收开水降温到温开水的热量,最大限度地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达到最佳节能效果,在满载状态下使用,综合能效比可达1:7以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日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热开水器
技术介绍
现有传统的空调器,空气能热泵热水器以及开水器都是各自独立设计和生产,不能实现一机一电多用,互成体系,互补不足,充分节约能源之目的,在制造上也增加许多材料及人工成本,一些厂家已试产(生产)过空调热水器,但由于造价高和一些技术参数达不到要求,效果不佳,最终无法走上市场。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多功能的空调热开水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集空调、空气能热泵热水器、开水器为一体的空调热开水器。提供一种空调热开水器,包括室外机、室内机、供水系统、冷媒循环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分别与室外机、室内机连接,所述供水系统与冷媒循环系统连接,所述供电系统分别与所述室外机、室内机、供水系统、冷媒循环系统连接。其中,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换热管、冷凝器、四通阀、蒸发器和节流装置,所述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和节流装置设置于室外机,所述换热管设置于供水系统,所述蒸发器设置于室内机,所述压缩机分别与四通阀、换热管一端连通,所述换热管另一端与所述四通阀连通,所述四通阀分别与所述蒸发器、冷凝器连接,所述节流装置分别与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连接。其中,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热水箱和开水箱,所述热水箱与所述开水箱连通。其中,所述热水箱包括热水箱体、冷水进口、热水出口和用于向开水箱提供热水的供水口,所述热水箱体设置有第一测温孔。其中,所述冷水进口设置于所述热水箱的下方,所述热水出口设置于所述热水箱体的上方,所述供水口设置于热水箱体顶部与开水箱连通处。其中,所述开水箱设置于所述热水箱体顶部,所述开水箱包括开水箱体、降温管、卸压阀、与供水口连通的进水口、开水出口、开水龙头、温开水龙头、设置于开水箱体内的电加热装置和卸压口,所述开水箱体设置有第二测温孔。其中,所述降温管绕设于所述热水箱体,所述降温管一端与开水龙头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温开水龙头连通,所述卸压口设置于开水箱体顶部,卸压阀设置于卸压口内,所述开水出口设置于所述开水箱体上部,所述开水出口与开水龙头连通。其中,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电源和温控器、第一交流接触器、第二交流接触器、交流继电器、设置于室内机内的室内送风电机、设置于室外机内的室外排风电机,所述温控器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第一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测温孔,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测温孔,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压缩机、室外机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与电加热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第二交流接触器和交流继电器设置于室内机,火线与第一交流接触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另一端与所述交流继电器一端连接,所述交流继电器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室外排风电机、室内送风电机、零线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种空调热开水器,包括室外机、室内机、供水系统、冷媒循环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分别与室外机、室内机连接,所述供水系统与冷媒循环系统连接,所述供电系统分别与所述室外机、室内机、供水系统、冷媒循环系统连接。由于采用空调、热水、开水多功能整体设计,不仅结构紧凑、节省材料,降低成本,而且既有空调制冷制热功能,又能获取免费热水和廉价开水,又能充分回收开水降温到温开水的热量,最大限度地节约利用能源,达到最佳节能效果,在满载状态下使用,综合能效比1:7以上。同时,安装使用方便,不受环境、空间、地点限制,随意选择。空调冷气暖气、热水、开水,各项功能转换自如,互不制约,既有工作的独立性,又有工作的兼容合并性;既有广泛使用的共同性,又有个别使用的偶合性。可广泛进入工厂、学校、机关、部队、医院、酒店、宾馆、发廊、桑拿、沫足和千家万户以及人类工作活动的场所使用。因此,不仅适用范围广,而且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更有美好的发展前景。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冷媒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供水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供电系统结构示意图图I、图2、图3、图4中包括I—室内机,2—室外机,3—开水箱,4—热水箱,5——压缩机,6——换热管,7—四通阀,8—蒸发器,9—冷凝器,10—节流装置,11—第二测温孔,12—电加热装置,13——降温管,14——冷水进口,15——热水出口,16——供水口,17——进水口,18——卸压阀,19——开水龙头,20——温开水龙头,21——开水出口,22——第一测温孔,23——卸压口,24——交流继电器,25——温控器,26——室外排风电机,27——室内送风电机,28—第一交流接触器,29—第二交流接触器,30—热水箱体,31——开水箱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空调热开水器,包括室外机2、室内机I、供水系统、冷媒循环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分别与室外机2、室内机I连接,所述供水系统与冷媒循环系统连接,所述供电系统分别与所述室外机2、室内机I、供水系统、冷媒循环系统连接。如2图所示,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5、换热管6、冷凝器9、四通阀7、蒸发器8和节流装置10,所述压缩机5、四通阀7、冷凝器9和节流装置10设置于室外机2,所述换热管6设置于供水系统,所述蒸发器8设置于室内机1,所述5压缩机5出气端连接于6换热管6入气端;所述6换热管6出气端连接于7四通阀7入气端;所述7四通阀7换向两端分别连接8蒸发器8和9冷凝器9各一端;所述8蒸发器8和9冷凝器9另一端分别连接10节流装置10的两端;所述7四通阀7的回气端连接5压缩机5的回气端。如3图所示,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热水箱4和开水箱3,所述热水箱4与所述开水箱3连通。其中,所述热水箱4包括热水箱体30、冷水进口 14、热水出口 15和用于向开水箱3提供热水的供水口 16,所述热水箱体30设置有第一测温孔22,所述冷水进口 14设置于所述热水箱4的下方,所述热水出口 15设置于所述热水箱体30的上方,所述供水口 16设置于热水箱体30顶部与开水箱3连通处。其中,所述的热水箱体30和开水箱体31分别用厚度I. 2 mm,材质304不锈钢板制成,热水箱体30和开水箱体31外围设5 cm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由较薄的不锈钢或彩钢板制成。其中,所述开水箱3设置于所述热水箱体30顶部,所述开水箱3包括开水箱体31、降温管13、卸压阀18、与供水口 16连通的进水口 17、开水出口 21、开水龙头19、温开水龙头2019、设置于开水箱体31内的电加热装置12和卸压口 2323,所述开水箱体31设置有第二测温孔11,所述降温管13绕设于所述热水箱体30,所述降温管13 —端与开水龙头19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温开水龙头2019连通,所述卸压口 2323设置于开水箱体31顶部,卸压阀1818设置于卸压口 2323内,所述开水出口 21设置于所述开水箱体31上部,所述开水出口21与开水龙头19连通。如4图所示,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电源和温控器25、第一交流接触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家玉
申请(专利权)人:林家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