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彬专利>正文

无油烟烫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58442 阅读:181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8-07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食品领域,涉及一种无油烟烫食器,包括带有第一把持部的用于承放传热介质的无孔承物盘,还包括将承物盘上放置传热介质的空间与烫锅中的油水隔离开的隔离器,以及将隔离器提起或将隔离器上设置的进汤孔打开的第二把持部。隔离器与传热介质一起放于汤锅内,或者先放隔离器入汤锅再把传热介质放到隔离器内,打开隔离器使汤与传热介质接触,传热介质与汤接触释放热量把食物瞬间烫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烫食器,在应用于采用汤中加食物油的火锅中时,不会产生油烟和异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食品领域,具体来 说涉及一种利用传热介质所蓄热能在瞬间释放,把食物烫熟的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火锅,是利用了木碳或燃油或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或者利用电能,加热火锅内的汤,再通过热汤把鱼片、牛羊肉片、蔬菜等食物煮熟。传统火锅存在的不足是不易控制加热火侯,容易造成食物不熟或煮老、煮烂的不足。因此申请人专利技术了“烫鱼器”,其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201104768Y,这种烫鱼器包括烫筒和烫筒内的滑动支架;在烫筒的外壁和底部设有传热孔;在滑动支架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用于盛装传热介质的托物盘,托物盘的中央设有传热孔,在滑动支架的中、上部设有滑动外盖,滑动外盖上设有滑动孔和固定栓,滑动孔外套于滑动支架的滑动杆。使用时,将计算过的合适温度的传热介质放在托物盘上,滑动支架放在烫筒内,烫筒放在盛有料汤及鱼片(或鱼块)的锅内,在传热后很快将鱼烫好。利用这种烫鱼器烫鱼,能将热量有效利用(热量利用率达99%以上),并可以精确计算出传热介质(火山石等)的数量及温度,达到烫鱼食用所需温度最佳点,使烫好的鱼肉鲜嫩无比。这种利用传热介质所蓄热量将烫中食物烫熟的方式,仍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在我国四川、重庆等地,火锅的汤中有大量食用油,由于油的比重比水低,所以油层在水的表面,当加热的石头等传热介质高于汤面,在烫筒中部向下被释放落入烫筒底部内时,高温传热介质首先要穿过油层,食用油在与400-60(TC的高温石头等传热介质接触时,高温会使食用油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油烟和刺鼻异味,甚至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因此,有必要对这种烫食方法和装置进行改良,以避免上述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烫食方法和装置存在的使用时高温传热介质先与烫锅中的食用油接触造成的产生油烟、异味等不足,以及传热介质烫鱼前放在烫筒中部不安全因素,本技术致力于对其进行改良,从而获得了一种不产生油烟的烫食器。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油烟烫食器,包括带有第一把持部的用于承放传热介质的无孔承物盘,还包括将承物盘上放置传热介质的空间与烫锅中的油水隔离开的隔离器,以及将隔离器提起或将隔离器上设置的进汤孔打开的第二把持部。采用本技术的无油烟烫食器,在汤锅中放置一个将汤锅中的汤隔离开的隔离器,在汤锅中隔离出一低于汤锅液面的无汤空间,然后将加热好的传热介质放置在该隔离器内无汤空间内,打开隔离器使汤进入并与传热介质接触,传热介质将热量传递给汤,把汤中食物烫熟的同时,产生大量蒸汽(不刺鼻)。还可以这样使用本技术的无油烟烫食器,主要是把加热的传热介质放入一个隔离器,把隔离器连同传热介质放入汤锅中且传热介质位于汤锅液面以下,隔离器把汤隔离在隔离器外部,然后打开隔离器使汤锅中的汤进入并与传热介质接触,传热介质将热量传递给汤,把汤中食物烫熟。本技术的核心是,通过隔离器和承物盘把汤与传热介质隔离开,避免传热介质放入时先与油接触,造成产生油烟和异味。所采用的隔离器,可以为一个高度高于汤锅液位的筒体,筒体上部高出于汤锅液位的部分为第二把持部或者在筒体上部连接提手构成第二把持部;或者所述隔离器为一个下端开口、顶部封闭的罩体,罩体顶部连接构成第二把挂部的第二提手。利用筒体形成的围堰或罩体把汤挡在外,传热介质放在筒体或罩体内,实现汤的隔离,从承物盘上提取筒体则取消隔离。承物盘与筒体下口部接触表面相吻合,即可实现达到将汤阻隔到筒体外部的效果,即使筒体下口部与承物盘接触面稍有渗漏,由于火锅锅内汤锅底部是水,也不会产生油 烟和异味。当然,进一步地在所述筒体的下口部边缘为内锥形或外锥形,所述承物盘与筒体下口部边缘对应部位则为外锥形凸台或内锥形槽,形成锥面配合,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第一和第二把持部,是指能够用手抓取和施力的部位,以移动或操控承物盘和隔离器,可以为提手,即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所述的第二提手包括固定在所述封盖顶部中心位置的直管,直管顶端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手柄,所述承物盘上的第一提手为承物盘中心处与承物盘垂直的杆件,所述杆件穿出所述封盖顶部的直管,杆件顶部设置有手柄。直管与所述杆件之间还可以设置螺纹,通过螺纹配合可以提高筒体与承物盘之间密封所需要的压力。第一提手以及第二提手还可以均为倒U型杆件,有利操作。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烫筒,如烫筒下部筒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承物盘固定在所述烫筒底部,因此第一把持部可以为烫筒上部高出于液位的部分,可以用手直接抓取烫筒,为便于用手提,所述第一把持部最好是采用第一提手安装在所述烫筒顶部。采用烫筒结构,有利于将传热介质放热瞬间产生的蒸汽或溅起的液滴被限制在烫筒内,而不向四周扩散或飞溅。对于带有烫筒的实施例,所述隔离器为在所述烫筒壁外部套设的外套筒,烫筒与外套筒结合紧密,外套筒上设置有与烫筒的通孔对应的通孔,所述外套筒壁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把手构成所述开闭器,通过使外套筒相对于内套筒滑动或旋转,实现两者的通孔相通或不通,实现隔离效果的启闭。当然在类似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离器为装在所述烫筒内与烫筒结合紧密的内套筒,内套筒的筒壁无孔或设置有与所述烫筒的通孔对应的通孔,为便于操作,第二把持部为提手设置在内套筒上部。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器为装在所述烫筒内与烫筒不接触的内套筒,内套筒上部连接有所述第二提手构成把持部。同样,所述筒体的下口部与为内锥形或外锥形口部,对应地所述承物盘与其对应部位则为外锥形凸台或内锥形槽,形成锥面配合。所述内套筒上口部或烫筒上口部设置有顶盖。一般来说,传热介质释放热量时间并不长久,特别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器可以完全拿走,而仅把承物盘和传热介质留在汤锅内。当然,所述第一把持部与第二把持部之间,特别是在以提手作为把持部时,还可以设置有将所述第二把持部吊挂在第一把持部上的挂钩或环;或者在所述第二把持部上设置有通孔,以及插入通孔内的锁止销。实现把打开的隔离器仍然挂在承物盘上方。对于隔离器采用无盖筒体的结构,可以把隔离器先行放入汤锅,然后再把传热介质放入隔离器,还包括将传热介质放入所述承物盘上的传热介质承载或释放机构。本技术,通过隔离器把被加热过的高温火山石等传热介质在放入汤锅中时先与汤隔离开,避免现有烫鱼器高温传热介质下落时先通过油层造成的产生油烟和异味问题,也避免了由于食用油受高温变质产生的不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I的无油烟烫食器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烫食器隔离器上提后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5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6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的表述和理解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I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无油烟烫食器,包括带有第一提手10的用于承放传热介质的无孔承物盘1,还包括将承物盘上放置传热介质的空间与烫锅中的油水隔离开的由筒体2和顶盖构成的罩体构成的隔离器,以及将隔离器提起的第二提手6。第一提手10用于将承物盘I以及上面放置的火山石100等传热介质提起。在本实施例中,承物盘I为一个平板,当然也可以为一个浅盘子。构成隔离器的罩体的高度高于汤锅液位h,这样传热介质100被放置在由承物盘I和筒体2构成的隔离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彬
申请(专利权)人:朱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5年01月16日 02:27
    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ǐ)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fu)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
    0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