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蹇永训专利>正文

一种背负式弥雾喷雾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5642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负式弥雾喷雾机,它包括药箱、供药管、调量阀以及由风箱、汽油机、风轮组成的风机;其特点是在药箱的药液排出口至调量阀之间的供药管段上串联一个环形管路,该管路形成的一个分路中设置阻流部件,使之构成阻流反馈回路,另一个分路中串联小型离心泵,并使离心泵进液口通过该分路及所述供药管与药箱排液孔直通,该离心泵联接在风箱上,其泵轴与风轮轴传动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喷雾高度高、供药均衡、可实施超低容量喷雾操作等优点。(*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喷雾机,确切地说是一种背负式弥雾喷雾机。目前,人们使用的背负式弥雾喷雾机主要由药箱、供药管、串联于供药管上的调量阀、喷管、设置于喷管端部的喷头、返风管以及分别由汽油机、风箱、风轮等构成的风机总成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汽油机带动风轮旋转,使风箱内产生风力,该风力一路经喷管至喷头喷出,另一路经返风管进入封闭的药箱内,并作用于箱内药液表面;药液在自重力及风力作用下,经供药管及调量阀至喷头溢药孔输出;溢出的药液在经过该处的风力作用下雾化,并随之一同喷洒出去,从而达到喷雾目的。这种喷雾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由于药液自重力与作用于药箱内风力的合力值较小,所以喷头溢药孔的垂直工作高度较低,通常只能高于药箱内液面50-56cm,否则,药液无法输出,只能存留在药箱中,从而使喷雾机向高处喷洒药物的能力受到限制;2、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喷头溢药孔的垂直高度随时变化等原因,使得该溢药口处的药液溢出压力随时变化,导致药液溢出量即供药量不均衡,影响喷药效果;3、由于供药压力较小,故难以实施低容量喷雾操作。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其喷头垂直工作高度较高、供药均衡、可实现低容量喷雾操作的背负式弥雾喷雾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药箱、供药管、调量阀以及分别由风箱、汽油机、风转组成的风机总成;其特点是在药箱的药液排出口至调量阀之间的供药管段上串联一个环形管路,该管路形成的一个分路中设置阻流部件,使之构成阻流反馈回路,另一个分路中串联小型离心泵,并使离心泵进液口通过该分路及所述供药管与药箱排液孔直通,该离心泵联接在风箱上,其泵轴与风轮轴传动联接。上述阻流部件由小孔径厚壁圆管构成,该部件通过其外圆柱面塞装在组成所述阻流反馈回路的管段内孔中。上述阻流部件由串联在组成所述阻流反馈回路的管段中的流量控制阀构成。本技术实现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设置了扬程为2-8m的离心泵,故当喷头垂直工作高度在离心泵扬程范围内变化时,均能保证本技术正常喷雾,直至药箱内药液用尽为止。从而提高其向高处喷洒药物的能力。2、在离心泵扬程范围内,供药压力不受喷头垂直工作高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始终保持稳定状态,进而使其供药量保持均衡,提高喷药工作的质量;3、供药压力较大,故能顺利实施低容量及超低容量喷雾操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侧向局部视图。由图可知,本技术由药箱1、供药管2、串联在供药管上的调量阀8、返风管3、分别由风箱4、汽油机16、风轮13组成的风机总成、离心泵6、联接轴14、环形管路17、阻流部件11、软管接头10、喷管9、喷头12组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差别是在药箱的药液排出口至调量阀8之间的供药管2的管段上串联一个环形管路17,该环形管路使供药通路在此形成两条分路,一个分路5中设置阻流部件,使之构成阻流反馈回路,该阻流部件由小孔径厚壁圆管体11构成,它通过外圆柱面塞装在该分路管段的内孔中,另一个分路中串联一个小型离心泵6,并使该离心泵的进液口通过该分路以及与药箱1相联接一端的供药管2直接与药箱排液口连通,而其排液孔则自然通过该分路及供药管2的另一部分直接与调量阀8的进液口连通,该离心泵6通过联接件固定安装在风箱4的外部,并使其泵轴与风箱总成的风轮轴7同轴,该两轴之间设置联接轴14,该联接轴14的两端各制有一个多棱闷孔,该各多棱闷孔分别与外形为多棱柱体状的泵轴15及用来固定风轮的螺母18相匹配,互相插置联接,从而使泵轴与风轮轴之间传动联接。除上述差别外,本技术的其余各组成部分均与已有技术相同,对此不再累述。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不是唯一的,例如,第一阻流塞作为一种可以安装在管孔中、起到阻流作用的部件,其结构形式还可以是多孔圆柱塞等其它结构形式;第二,阻流部件也可以由串联在组成上述阻流反馈回路的管段中的流量控制阀构成。本技术实现后,其改进部分的工作原理是喷雾机工作时,离心泵在风轮轴带动下工作,并将其排出的压力药液送至调量阀,经调量阀调量后至喷头溢药孔输出,当调定输出量较小时,离心泵排出的多余药液便通过阻流反馈回路回流到离心泵进液口一端管路中,从而使喷雾机能够获得较高的供药压力,并保持压力均衡。权利要求1.一种背负式弥雾喷雾机,包括药箱、供药管、调量阀以及由风箱、汽油机、风轮组成的风机总成;其特征在于在药箱的药液排出口至调量阀之间的供药管段上串联一个环形管路,该管路形成的一个分路中设置阻流部件,使之构成阻流反馈回路,另一个分路中串联小型离心泵,并使离心泵进液口通过该分路及所述供药管与药箱排液孔直通,该离心泵联接在风箱上,其泵轴与风轮轴传动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负式弥雾喷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部件由小孔径厚壁圆管构成,该部件通过其外圆柱面塞装在组成所述阻流反馈回路的管段内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负式弥雾喷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部件由串联在组成所述阻流反馈回路的管段中的流量控制阀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背负式弥雾喷雾机,它包括药箱、供药管、调量阀以及由风箱、汽油机、风轮组成的风机;其特点是在药箱的药液排出口至调量阀之间的供药管段上串联一个环形管路,该管路形成的一个分路中设置阻流部件,使之构成阻流反馈回路,另一个分路中串联小型离心泵,并使离心泵进液口通过该分路及所述供药管与药箱排液孔直通,该离心泵联接在风箱上,其泵轴与风轮轴传动联接。本技术具有喷雾高度高、供药均衡、可实施超低容量喷雾操作等优点。文档编号B05B9/08GK2389726SQ9924956公开日2000年8月2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5日专利技术者蹇永训, 苏宏钧, 赵铁良, 崔永三 申请人:蹇永训, 苏宏钧, 赵铁良, 崔永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负式弥雾喷雾机,包括药箱、供药管、调量阀以及由风箱、汽油机、风轮组成的风机总成;其特征在于在药箱的药液排出口至调量阀之间的供药管段上串联一个环形管路,该管路形成的一个分路中设置阻流部件,使之构成阻流反馈回路,另一个分路中串联小型离心泵,并使离心泵进液口通过该分路及所述供药管与药箱排液孔直通,该离心泵联接在风箱上,其泵轴与风轮轴传动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蹇永训苏宏钧赵铁良崔永三
申请(专利权)人:蹇永训苏宏钧赵铁良崔永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