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畜禽肾性水肿治疗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4077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畜禽肾性水肿治疗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茯苓10~30份、白术5~20份、附子5~10份、干姜10~30份、甘草10~40份、车前草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煎煮药液步骤、浓缩药液步骤和微生物发酵步骤三大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上述各药物组分有机结合,协同调理畜禽体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药物组分的功能,从而有效地排出沉积的尿酸盐及防治畜禽肾性水肿,而对畜禽其它器官无任何副作用和损伤。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药物加工过程中采用微生物发酵工艺,有助于提高上述中药的效果,加速畜禽对药物的吸收,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同时使用能够调理肠道菌群平衡,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畜禽用中药,特别涉及的是一种预防治疗畜禽由于长期使用药物、传染性疾病等原因造成的畜禽肾脏功能障碍,进而引发肾性水肿的药物组合物;还涉及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肾脏功能障碍造成的机体水肿称为肾性水肿,肾性水肿原因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而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尚好,从而导致水钠潴留,此时常伴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组织间隙中水份潴留,此种情况多见于肾炎。另一种原因是,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过低所致。在现代养殖中,肾性水肿也常常在多种疾病中伴发,例如在大肠杆菌、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炎、猪瘟、猪蓝耳病等多种传染性疾病过程中及畜禽的黄曲霉素中毒等中毒性疾病中。在畜禽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药物,有时也会造成脏器损伤而引起肾性水肿。肾脏水肿直观地表现为尿酸盐沉积在肾脏等内脏表面,这种疾病不仅会造成畜禽的大批死亡,而且会导致剩余的畜禽生产机能下降、生长缓慢,给畜禽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畜禽的肾性水肿,由于其起因的复杂性,因此其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市场上出现甚少。对于由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肾性,主要以采用饲料添加抗生素的方法来抑制细菌在畜禽体内的繁殖,从而减少细菌代谢产物经血液运输到肾脏,减少其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降低细菌对尿酸盐代谢的影响,促进尿酸盐代谢排出体外。对于由药物引起的肾性水肿,现在主要采取减少或者禁止使用对肾脏有影响的药物作为预防措施,但是减少使用这类药物将造成养殖疾病高发,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发,进而造成更大的养殖损失。目前当发生以尿酸盐沉积为主的肾性水肿时,通常采用丙磺疏、碳酸氢钠等通肾药物,溶解结晶的尿酸盐,促进其排出体外,但这种治疗方法会造成肾阳虚,饲料转化率低,容易导致腹泻脱水,在治疗期间畜禽出现大量死亡现象,从而影响了这类药物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和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副作用小、效果明显的用于畜禽肾性水肿治疗的药物组合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畜禽肾性水肿治疗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 获茶10 30份、白术5 20份、附子5 10份、干姜10 30份、甘草10 40份、车前草I 5份。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茯苓10份、白术5份、附子5份、干姜10份、甘草10份、车前草I份。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茯苓30份、白术20份、附子10份、干姜30份、甘草40份、车前草5份。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茯苓20份、白术12. 5份、附子7. 5份、干姜20份、甘草25份、车前草2. 5份。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煎 煮药液步骤将各组分按重量配比混合,煎煮,过滤后得到煎煮药液; 步骤二、浓缩药液步骤将所述煎煮药液步骤中得到的煎煮药液浓缩,得到浓缩药液;步骤三、微生物发酵步骤将所述浓缩药液步骤中得到的浓缩药液采用微生物发酵,即可制得所述药物组合物。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将各组分按重量份配比混合,放置于中药提取罐中,按中药总重量的8 10倍量加水并在50 70°C温水下浸泡2 4小时,然后加温至100°C煎煮I 2小时,过滤,得到煎煮药液。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煎煮药液步骤还包括在盛放药渣的中药提取罐中按中药总重量的6 10倍量第二次加水,70 90°C煎煮O. 5 I. 5小时,过滤,得到煎煮药液,将煎煮药液与首次得到的煎煮药液混合。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浓缩药液步骤包括将煎煮药液步骤中的煎煮药液采用二效浓缩设备在压力为-O. 03 -O. 06MPa、温度60 80°C条件下进行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09 I. 25,得到浓缩药液。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微生物发酵步骤中的微生物为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牙抱杆囷。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微生物发酵步骤包括将浓缩药液步骤中的浓缩药液放入发酵罐中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混合种子液发酵;种子液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为1父107 5\107/1111,种子液中地衣芽孢杆菌的数量为IXlO7 5X IO7/ml ;在每100L浓缩药液中加入酵母膏O. 15 O. 5kg,蛋白胨O. 3 O. 6kg,氯化钠O. I O.3kg,磷酸氢二钾O. 05 O. 15kg,加入种子液10 30ml,使发酵罐内温度保持32 39°C,发酵罐的搅拌速度为100 200r/h,通气量为I 4L/h,持续发酵60 72h,得到的液体即为所述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采用补肾健脾、利水通淋的治疗法则,科学组方,调整脾肾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肾性水肿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中茯苓、白术作为君药,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的作用,而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两味药物共同起到健脾利水的作用,加速水分排出;干姜、附子助肾阳,为回阳救逆的良品,附子,大热,归肾、脾经,补肾阳,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甘草性甘,用于调和本中药中的各药物组分,车前子归肺经,肾经,膀胱经,可清热利尿,渗湿止泻,能够防治肾性水肿过程中的腹泻问题。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上述各药物组分有机结合,协同调理畜禽体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药物组分的功能,从而有效地排出沉积的尿酸盐及防治畜禽肾性水肿,而对畜禽其它器官无任何副作用和损伤。且本专利技术在药物加工过程中采用微生物发酵工艺,有助于提高上述中药的治疗及预防效果,加速畜禽对药物的吸收,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同时使用能够调理肠道菌群平衡,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茯苓10份、白术5份、附子5份、干姜10份、甘草10份、车前草I份。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如下取获茶10kg、白术5kg、附子5kg、干姜10kg、甘草10kg、车前草Ikg混合,把混合药物放入中药提取罐中药提取罐中,在中药提取罐中药提取罐中加入60°C的温水,加入的温水量为混合药物总重量的8倍,浸泡2小时,然后将中药提取罐中药提取罐加热至100°C,且持续煎煮I小时,将加热后的药物过滤并回收药液,得到首次煎煮药液,备用;再次在中药提取罐中药提取罐中加水,加水量为混合药物总重量的6倍,然后将中药提取罐中药提取罐加热至80°C,且持续煎煮O. 5小时,将加热后的药物过滤并回收药液,得到二次煎煮药液,将首次煎煮药液和二次煎煮药液混合,以备后用。本实施例采用二次煎煮,尽可能将药物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以降低成药的成本;当然,通过本实施例的说明,本领域内普通工程技术人员不经过创造性劳动也可得出如下方法将药渣进行至少三次煎煮,更充分地获取药物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这些方法也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将上述煎煮药液利用二效浓缩设备进行浓缩,浓缩压力应当维持在-O. 03Mpa,而浓缩温度应维持在60°C,直至将煎煮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法仁贾爱青鲁清贵贾慧卿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诺达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