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选换挡执行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36054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3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AMT选换挡执行机构,包括蜗轮、换挡轴,所述蜗轮上设有减震元件,所述蜗轮中部设有换挡轴孔,所述换挡轴孔的内径大于所述换挡轴的外径,所述蜗轮与所述减震元件通过减震弹簧连接,所述减震元件与所述换挡轴通过弹性销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构思新颖,结构简单可有效的减小换挡冲击,换挡平稳,有效保护换挡执行机构和变速箱内部的同步装置的使用寿命;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容易实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变速器零部件制造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选换挡执行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变速箱制造
中,AMT既保留了手动变速箱传动效率高的优点,又实现了自动换挡操作舒适性。AMT自动换挡变速系统简化了换挡操作,降低了对驾驶技术要求,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并且,应用AMT技术可在普通机械变速箱上进行改造,生产制造继承性好、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维护维修成本低、经济环保,适合中国国情;合理的换挡点使发动机冲击小,传动效率、乘坐舒适性、燃油经济性得到提高。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201020211182. 4,为AMT选换挡执行机构, 公开日为2011年5月18日,该专利公开了 AMT选换挡执行机构,包括选档电机、换挡电机、 选换挡心轴、选档齿轮轴和换挡齿轮轴;选档齿轮轴驱动选换挡心轴沿选换挡心轴轴线上下运动;换挡齿轮轴驱动选换挡心轴绕选换挡心轴轴线左右旋转;所述选档电机通过第一蜗杆斜齿轮副与选档齿轮轴连接并驱动选档齿轮轴旋转;所述换挡电机通过第二蜗杆斜齿轮副与换挡齿轮轴连接并驱动换挡齿轮轴旋转。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换挡执行机构,其动力传递过程均是由机械部件相互啮合传动完成,内部并无减震或缓冲等相关机构的设置。在整个换挡过程中,换挡执行机构处于一直加载动力的过程,而该换挡过程势必使换挡执行机构产生严重的冲击;这种冲击将对执行机构内部各零部件之间造成很大损坏,严重影响换挡执行机构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整个AMT使用寿命,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AMT选换挡执行机构在换挡过程中,由于一直处于加载动力的过程,必使换挡执行机构产生严重的冲击,给执行机构内部造成很大损坏,严重影响换挡执行机构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整个AMT使用寿命,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了 AMT选换挡执行机构。本技术的构思是,在现有AMT选换挡执行机构的基础上,在蜗轮本体上增设减震装置,使执行机构在换挡过程中,实现减震和缓冲的作用,本技术所涉及的减震装置是AMT选换挡执行机构的一部分。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AMT选换挡执行机构,包括蜗轮、换挡轴,所述蜗轮上设有减震元件,所述蜗轮中部设有换挡轴孔,所述换挡轴孔的内径大于所述换挡轴的外径,所述蜗轮与所述减震元件通过减震弹簧连接,所述减震元件与所述换挡轴通过弹性销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元件包括减震架和减震架盖,所述蜗轮布置在所述减震架和所述减震架盖之间。所述蜗轮、减震架、减震架盖上均设有安装所述减震弹簧的安装孔,所述减震弹簧固定安装在所述蜗轮的安装孔内,同时,减震弹簧也分别延伸至减震架和减震架盖的安装孔内;在装配位置时,所述蜗轮、减震架、减震架盖上的减震弹簧的安装孔内空区域重合。所述蜗轮、减震架、减震架盖上均设有四个减震弹簧安装孔,所述减震弹簧安装孔分别均匀分布在所述蜗轮、减震架、减震架盖的圆周方向上。所述蜗轮上设有腰形槽,所述腰形槽为贯通槽。所述减震架上设有柱状凸起,所述减震架中部设有轴套,所述轴套通过所述弹性销与所述换挡轴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架盖上设有柱状凸起安装孔,所述减震架盖中部设有换挡轴孔,所述换挡轴孔的内径大于所述换挡轴的外径。所述减震架上的柱状凸起通过所述蜗轮上的腰形槽,与所述柱状凸起安装孔倒扣配合。所述减震架、蜗轮、减震架盖依次衔接,所述减震元件的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由所述蜗轮输入,经蜗轮传给减震弹簧,由减震弹簧传给减震架和减震架盖,最后由减震架传给换挡轴。所述减震架和减震架盖上均设有装配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构思新颖,结构简单可有效的减小换挡冲击,换挡平稳,有效保护换挡执行机构和变速箱内部的同步装置的使用寿命;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容易实施。附图说明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是AMT选换挡执行机构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之A-A剖面图; 图3是本技术蜗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减震架示意图;图5是图4减震架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减震架盖示意图;其中,I为换挡轴;2为蜗轮;3为减震架;4为减震架盖;6安装孔;7为换挡轴孔; 8为弹性销;10为柱状凸起;11腰形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换挡冲击的减震装置,延长换挡执行机构及整个AMT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AMT选换挡执行机构增设减震装置,特点是蜗轮2设装四个减震弹簧的安装孔6及让减震架3的柱状突起通过的四个腰形槽11 ;减震架3均匀设有四个柱状突起,减震架盖4均匀设有四柱状凸起安装孔,柱状突起与柱状凸起安装孔配合;减震架3、蜗轮2、减震架盖4依次衔接,由减震架3上的柱状突起与减震架盖4上的柱状凸起安装孔配合,固装在一起,所述减震架3用弹性销8固定在换挡轴I上。工作时,动力由蜗轮2输入,经蜗轮2传给减震弹簧,由减震弹簧传给减震架3、 减震架盖4,然后传到换挡轴I上,然后通过齿轮传动,传递到变速箱。结合附图1-6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AMT选换挡执行机构,包括蜗轮2、换挡轴1,所述蜗轮2上设有减震元件,所述蜗轮2中部设有换挡轴孔7,所述换挡轴孔7的内径大于所述换挡轴I的外径,所述蜗轮2与所述减震元件通过减震弹簧连接,所述减震元件与所述换挡轴I通过弹性销8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元件包括减震架3和减震架盖 4,所述蜗轮2布置在所述减震架3和所述减震架盖4之间。所述蜗轮2、减震架3、减震架盖4上均设有安装所述减震弹簧的安装孔6,所述减震弹簧固定安装在所述蜗轮2的安装孔 6内,同时,减震弹簧也分别延伸至减震架3和减震架盖4的安装孔6内;在装配位置时,所述蜗轮2、减震架3、减震架盖4上的减震弹簧的安装孔6内空区域重合。所述蜗轮2、减震架3、减震架盖4上均设有四个减震弹簧安装孔6,所述减震弹簧安装孔6分别均匀分布在所述蜗轮2、减震架3、减震架盖4的圆周方向上。所述蜗轮2上设有腰形槽11,所述腰形槽11为贯通槽。所述减震架3上设有柱状凸起10,所述减震架3中部设有轴套,所述轴套通过所述弹性销8与所述换挡轴I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架盖4上设有柱状凸起安装孔,所述减震架盖4中部设有换挡轴孔7,所述换挡轴孔7的内径大于所述换挡轴I的外径。所述减震架3上的柱状凸起10通过所述蜗轮2上的腰形槽11,与所述柱状凸起安装孔倒扣配合。所述减震架3、蜗轮2、减震架盖4依次衔接,所述减震元件的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由所述蜗轮2输入,经蜗轮2传给减震弹簧,由减震弹簧传给减震架3和减震架盖4,最后由减震架3传给换挡轴I。所述减震架3和减震架盖4上均设有装配孔。所述蜗轮2,内侧有装换挡轴I的换挡轴孔7,中间均匀设有四个装柱状突起的腰形槽11及均匀设有四个减震弹簧的安装孔6。所述减震架3,内有装换挡轴I的轴套,中间均匀设有四个柱状突起及均设四个减震弹簧的安装孔6。所述减震架盖4,内有装换挡轴I的换挡轴孔7,中间均设四个与柱状突起配合的柱状凸起安装孔及均设四个减震弹簧的安装孔6。缓冲过程是这样实现的,由于减震弹簧预紧,固定在蜗轮2上,减震弹簧处于预受压状态,当换挡执行机构开始换挡时,换挡负载为正常负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臣赵永涛韩晓聪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