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红甜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30003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2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的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生甜红茶的加工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野生甜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采茶、摊凉、揉捻、揉切、发酵、烘干与提香等步骤,改进了原有传统甜茶的加工工艺,使得加工出来的甜茶具有一定的红茶品质特点;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工工艺处理,充分利用鲜叶原料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形成丰富的花香型香气物质,同时通过这样的处理过程,茶叶多酚类物质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化,从而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大大减少野生甜茶的青草气味,最终形成花香浓郁、滋味鲜爽、汤色鲜红等特色的红茶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工工艺不添加任何香精等添加剂,可满足安全健康茶叶消费趋势,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的加工
,具体涉及野生型甜茶红碎茶加工工艺处理过程。
技术介绍
甜茶在我国南方地区分布较广,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品质特点。其中,广西甜茶 (Rubus suavussumus S. Lee)为落叶灌木,幼苗时紫红色,叶甚甜,单叶,互生,成长叶纸质, 轮廓近圆形,先端渐尖成尾状尖,边缘具重锯齿;花单生于短枝先端,弯垂,花瓣5片,与花萼裂片互生,白色,凤卵形。聚合果卵球形,幼时灰青色,熟时橙红色,味甜可食。主要分布在东经110度至11度30分,北纬23度至24度,为广西的柳州、桂林、梧州等地区。广西民间饮用甜茶,已有悠久的历史。将甜茶叶稍加工后,可供作饮料用,或添加到食品中食用,具有补肾、降压和治疗糖尿病等功效。甜茶还可入药,具有清热润肺、祛痰和止咳的功效。前人通过对甜茶提取物进行毒理学实验,发现其是一种毒性低、副作用轻微的物质;甜茶叶的主要甜味成分是甜茶苷(Rubusoside),又称甜茶素、甜叶悬钩子苷,为斯替维醇(Steviol )和葡萄糖结合而成的四环二萜甙,分子式为C32H5tlO13,在化学结构上与甜叶菊苷(Stevioside,斯替维甙)相似。甜味的纯正程度接近蔗糖,甜茶苷的相对甜度是2%蔗糖溶液的150倍。动物实验验证,甜茶服用安全范围大、对造血系统、肝肾功能无妨碍,也未见对动物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脑)有实质性损害及蓄积中毒反应,提出甜茶将作为我国新型的天然甜味剂。目前,然而由于甜茶叶处于野生状态,传统的加工方法相对比较粗放,不适应在国际推广饮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合甜茶茶叶的加工,满足国内外消费的需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甜红茶的加工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野生红甜茶的加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采茶按照一芽一叶到对夹叶采摘野生甜茶叶;摊凉将采摘的野生甜茶叶至于室内摊凉;揉捻经过摊凉后的野生甜茶叶青色消退、花香显露时,采用揉捻机揉捻至茶叶卷紧; 揉切经揉捻后的茶叶迅速放入揉切机中进行揉切处理;发酵揉切后的茶叶放在室内发酵,发酵至茶叶呈黄褐色,青草气消失、果香显露; 烘干与提香用烘干机将发酵后的茶叶烘至9成干,摊凉后再用提香机热风烘焙至完全干。本专利技术中的甜茶叶采至广西野生 甜茶。为了保持茶叶本身的有益成分不受破坏,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摊凉步骤中,室内温度控制在 22-26 °C。为了使揉捻的茶叶卷曲完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揉捻步骤的时间为10-50分钟。,该步骤中采用揉捻机不仅可保持茶叶纤维组织不致破坏,确保了茶叶品质,并且操作简便。为了使加工后的茶叶颗粒均匀,需控制茶叶的颗粒大小,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揉切步骤中茶叶切碎至8-40目,往揉切机中的投叶量为每分钟8-10Kg。其中所述揉切机为转子式揉切机,该揉切机对茶叶进行揉、搓、挤、撕作用,从而获得较高的细胞破碎率和较好的颗粒外形的茶叶。所述发酵步骤中控制发酵温度30°C -40°C之间,发酵室内相对湿度80-90%左右, 摊叶厚度10-15 cm,发酵时间120-200分钟,发酵至茶叶呈黄褐色,青气消失,果香显露时为止。其中,发酵时无需添加菌种,茶叶本身已含多酚氧化酶等,控制好发酵条件即可被激活,发酵时间短是为了更好控制发酵程度,提高茶的品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连续烘干或分段烘干,烘干机的温度为80-100°C, 提香机温度设置为80-100°C。为了对加工的茶叶进行杀菌消毒,本专利技术的野生红甜茶的加工工艺还包括在摊凉之后对茶叶进行晾晒的步骤,所述晾晒步骤是将晾晒后的茶叶在阳光下晒5-40分钟。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野生红甜茶的加工工艺,改变了原有传统甜茶的加工工艺,使得加工出来的甜茶具有一定的红茶品质特点,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加工工艺处理,充分利用鲜叶原料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形成丰富的花香型香气物质,同时通过这样的处理过程,茶叶多酚类、黄酮类等物质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化,从而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与回甘味;最后通过轻压慢揉、适当轻度发酵、低温长焙等过程,使得成品茶叶不仅不失红茶特色,大大减少红茶的青草气味,最终形成花香浓郁、滋味鲜爽的红茶产品。本专利技术的加工工艺不添加任何香精或添加剂,满足安全健康茶叶消费趋势,因此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野生红甜茶的加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采茶按照一芽一叶到对夹叶采摘野生甜茶叶;摊凉将采摘的野生甜茶叶至于室内摊凉;揉捻经过摊凉后的野生甜茶叶青色消退、花香显露时,采用揉捻机揉捻至茶叶卷紧; 揉切经揉捻后的茶叶迅速放入揉切机中进行揉切处理;发酵揉切后的茶叶放在室内发酵,发酵至茶叶呈黄褐色,青草气消失、果香显露; 烘干与提香用烘干机将发酵后的茶叶烘至9成干,摊凉后再用提香机热风烘焙至完全干。实施例I :茶叶原料按红茶标准对夹叶或半开面鲜叶或带小芽采摘,鲜叶经室内晾青架上摊晾 I小时后,将茶叶晒5分钟;鲜叶移入室内摊晾冷却2小时,然后采用揉捻机揉捻20分钟至叶片完全卷曲,揉捻后的茶叶通过揉切机切碎成40目左右的碎茶之后,放在室内发酵,控制发酵室的温度为40°C,相对湿度80-90%左右,摊叶厚度10cm,发酵时间120分钟,发酵至茶叶呈黄褐色,青气消失,果香显露时为止;之后采用连续烘干机在100°C烘至茶叶9成干, 下机摊凉后再用提香机在90°C热风烘焙至足干即可。实施例2:茶叶原料按红茶标准一芽一叶至半开面鲜叶采摘,鲜叶经室内晾青架上摊晾I小时后,将茶叶晒20分钟,中间翻拌一次;鲜叶移入室内摊晾冷却I. 5小时;然后采用揉捻机轻揉30分钟至叶片完全卷曲,揉捻后的茶叶通过揉切机切碎成20目左右的碎茶之后,放在室内发酵,控制发酵温度35°C之间,发酵室内相对湿度90%,摊叶厚度15 cm,发酵时间150分钟,发酵至茶叶呈黄褐色,青气消失,果香显露时为止;之后采用烘干机在90°C连续烘至茶叶9成干,下机摊凉后再用85°C热风烘焙至足干即可。实施例3 茶叶原料按红茶标准一芽一叶至对夹叶鲜叶采摘,鲜叶经室内晾青架上摊晾I小时后,将茶叶晒30分钟;鲜叶移入室内摊晾冷却2小时;然后采用揉捻机按轻-重-轻过程轻揉35分钟至叶片完全卷曲,揉捻后的茶叶通过揉切机切碎成30目左右的碎茶之后,放在室内发酵,控制发酵温度40°C,发酵室相对湿度90%左右,摊叶厚度15 cm,发酵时间180分钟,发酵至茶叶呈黄褐色,青气消失,果香显露时为止;之后采用烘干机在95°C连续烘至茶叶9成干左右,下机摊凉后再用85°C热风烘焙至足干即可。实施例4 茶叶原料按红茶标准对夹叶或半开面鲜叶采摘,鲜叶经室内晾青架上摊晾2小时,将茶叶晒40分钟;鲜叶移入室内摊晾冷却2小时,然后采用揉捻机按轻-重-轻过程适当轻揉45分钟至叶片完全卷曲,揉捻后的茶叶通过揉切机切碎成40目左右的碎茶之后,放在室内发酵,控制发酵室内温度在30°C,发酵室内相对湿度85%左右,摊叶厚度25 cm,发酵时间 120分钟,发酵至茶叶呈黄褐色、青气消失、果香显露时为止;之后采用烘干机在85°C连续烘至茶叶9成干,下机摊凉后再用85°C热风烘焙至足干即可。上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化冰张凌云陈诗典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乐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