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习蓬专利>正文

旋转式喷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2318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无须电力即可旋转并同时喷出水柱的旋转式喷水装置。其包括:旋转头,其轴心设有第一贯孔,由第一贯孔向旋转头表面贯穿至少有二引水孔;枢杆,包括顶块,顶块连接空心杆,空心杆的一端设有连接部,空心杆的轴心贯穿有导水贯孔,由导水贯孔向空心杆表面贯穿至少有二出水孔,枢杆枢设于旋转头的第一贯孔中,并顶置于旋转头上,同时使出水孔恰对应于所述引水孔;枢座,其轴心设有一第二贯孔,第二贯孔的一端设有接合部,接合部与枢杆枢设于枢座后所外露的连接部相接设;以及至少二喷水件,各喷水件内部贯穿有进水道,各喷水件贯穿有进水道的该端连通接设于所述引水孔中,各喷水件由进水道向喷水件表面并贯穿设置有多个喷水孔。(*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喷水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无须电力即可旋转并同时喷出水柱的旋转式喷水装置
技术介绍
泡温泉或水疗按摩法在目前休闲风气的带动下,已成为一般人消除工作疲劳最常利用的舒缓方式。无论是一般泳池、温泉池或是水疗中心(即一般所谓的SPA),皆设有各式各样的冲水按摩设施。其有呈单水柱式的强力水压按摩,亦有如下雨般而呈面状喷洒的洒水装置,不管其形式如何,皆是透过水柱对身体的冲击力,达到按摩身体的目的。前述无论是单水柱式或是面状洒水式的喷水装置,皆的固定且持续地由同一角度喷射出水柱,对使用者进行局部或大面积的按摩。由于该些装置是以固定方向与角度进行喷水,因此使用者在按摩一段时间后,必须移动身体,才能按摩身体其它部位,因此在使用上较不方便。即便是大面积的喷水装置,使用者亦需改变身体位置、角度或姿势,才能接受到通常是由上方往下喷洒的水柱按摩。另一方面,由于公知装置是持续以同一力度的水柱进行按摩,在连续高压冲击身体之后,若未休歇,则可能使身体感到不适,或甚至造成身体的伤害,故其在使用上,必须注意使用时间以及水柱所设定的力度,因而存在着些许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增加以往喷水装置所不足的功能,使喷水装置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喷洒水柱,让使用者能够受到全方位各角度水柱的按摩,同时享受周期性水柱施压的按摩新体验,本技术将提供一种装设有可旋转喷水件的喷水装置,其可产生各种角度的水柱并周期性地喷洒至使用者身体上,而达到最佳的水柱按摩效果。此外,介由本技术中出水孔的特别设计,亦可使本技术在无须电力之情况下能够自动旋转,因而亦能省却电力费用的支出。本技术的旋转式喷水装置,包括一旋转头,该旋转头的轴心设有一第一贯孔,由该第一贯孔向该旋转头表面贯穿至少有二引水孔;一枢杆,该枢杆包括一顶块,该顶块连接一空心杆,该空心杆的一端设有一连接部,而该空心杆的轴心则贯穿有一导水贯孔,由该导水贯孔向该空心杆表面贯穿至少有二个出水孔,该枢杆介由该空心杆枢设于所述旋转头的第一贯孔中,并介由该顶块而顶置于所述旋转头上,同时使该出水孔恰对应于所述引水孔;一枢座,该枢座轴心设有一第二贯孔,该第二贯孔之一端设有一接合部,该接合部与所述枢杆枢设于所述枢座后所外露的该连接部相接设;以及至少二喷水件,各该喷水件内部贯穿有一进水道,而各该喷水件贯穿有进水道的该端连通接设于所述引水孔中,各该喷水件由该进水道向该喷水件表面并贯穿设置有多个喷水孔。介由本技术,由枢座所接设的供水源,可由枢杆的导水贯孔所连通接设的出水孔与引水孔,将水流引导至旋转头所接设的喷水件中,最后再由喷水件上所设的喷水孔喷出水柱。该些喷水孔所设置的角度,可使水柱喷出后产生反作用力,使喷水件连同旋转头,以枢杆为轴心进行旋转,并进而使喷水柱产生旋转。喷水件旋转时,即可利用旋转的水柱对使用者产生周期性的按摩,而具有不同于以往水柱的按摩效果,且其可同时增加水柱按摩时的趣味性。此外,本技术实施时,可将本技术设置于墙壁、天花板或地上等各种位置,以产生全方位角度的水柱按摩效果。另一方面,若喷水孔设置的喷水角度无法产生反作用力以进行旋转时,本技术亦可将该些出水孔的开口由该导水贯孔水平偏斜一角度向空心杆的表面贯穿设置。因此,水流流经出水口时,将因出水口的斜角设置,而产生一旋转力矩,使枢杆产生转动,而具有前述的效果。本技术中喷水件的旋转作动皆利用物理原理所产生,故其无须电力驱动,因而可节省电力和花费,其亦同时减少设置电力设备所可能产生和漏电或触电危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2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旋转喷水的示意图。图中10 旋转头,11 第一贯孔,12 引水孔,20 枢杆,21 顶块,22 空心,221 出水口,23 连接部,24 导水贯孔,30 枢座,31 第二贯孔,32 接合部,40 喷水件,41 支管,42 喷水头,421 喷水孔,43 进水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图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下述所列举的实施例是用以阐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任何知晓此领域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做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范围。请参照图1,该图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本技术的旋转式喷水装置,包括一旋转头10、一枢杆20、一枢座30与二喷水件40。枢杆20是枢设于旋转头10后固定接设于枢座30上,枢座30可与供水源相连接,而喷水件40则连通接设于旋转头10上。请参照图2,该图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旋转头10,其可呈圆筒状,并于轴心设有一第一贯孔11,由该第一贯孔11向旋转头10表面贯穿有二相对的引水孔12。引水孔12所设数目并无限制,其是配合喷水件40的数目而设。为使喷水件40将来旋转时能够顺畅,各引水孔12间较佳者为对称设置或间隔设置。枢杆20则包括有一顶块21,该顶块21并连接一空心杆22,该空心杆22的一端设有一连接部23。空心杆22的轴心贯穿有一导水贯孔24(请先参照图3),由导水贯孔24向空心杆22表面贯穿有四个出水孔221。出水孔221所设数目至少有二个,而其所设位置可为对称设置或间隔设置。但为使将来水流经过出水孔221时形成较大的力矩,或更容易介由引水孔12将供水源引导至喷水件40,而增加反作用力的生成,出水孔221较佳的设置数目可为四个。所述枢杆20是介由空心杆22枢设于旋转头10的第一贯孔11中,并介由顶块21而顶置于所述旋转头10上。枢杆20枢设同时,其所设出水孔221恰可对应于旋转头10的引水孔12,以使将来水流能由出水孔221进入引水孔12中。枢座30,其轴心设有一第二贯孔31,该第二贯孔31的一端设有一接合部32,该接合部32可与所述枢杆20枢设于所述枢座30后所外露的连接部23相接设。枢座30上接合部31相对的一端可设有外螺纹,以与供水源的水管相接设。喷水件40,包括一支管41,该支管41并连接一喷水头42,支管41与喷水头42内部贯穿有一进水道43,由进水道43向喷水头42表面并贯穿设置有复数个喷水孔421。喷水件40所设数目,亦如前所述,是与旋转头10所设引水口12的数目相配合。喷水头42其可为一半圆柱体的构型,但并不仅限于此。喷水孔421可开设于该半圆柱体的圆弧表面上,以使将来水柱可由该弧面上的各个角度射出。喷水孔421的开设位置并无限制,但以将来水柱喷出后可产生旋转力矩者为较佳。各喷水头42其喷水孔421喷出水柱后所形成反作用力的力矩方向应一致,使能让喷水件40产生旋转的喷水作动。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供水源由枢座30所设的第二贯孔31进入枢杆20的导水贯孔24中。水流由导水贯孔24再进一步由相连通的出水口221由引水口12进入喷水件40所设的进水道43中,最后再由喷水孔421喷出水柱。请参照图4,该图是图2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当喷水件40喷出水柱后无法产生一旋转的力矩时,可将出水孔221的开口由导水贯孔24水平偏斜一角度向空心杆22的表面贯穿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旋转头,该旋转头的轴心设有一第一贯孔,由该第一贯孔向该旋转头表面贯穿至少有二引水孔;一枢杆,该枢杆包括一顶块,该顶块连接一空心杆,该空心杆的一端设有一连接部,而该空心杆的轴心则贯穿有一导水贯孔 ,由该导水贯孔向该空心杆表面贯穿至少有二个出水孔,该枢杆介由该空心杆枢设于所述旋转头的第一贯孔中,并介由该顶块而顶置于所述旋转头上,同时使该出水孔恰对应于所述引水孔;一枢座,该枢座轴心设有一第二贯孔,该第二贯孔的一端设有一接合部,该接合部与所述枢杆枢设于所述枢座后所外露的该连接部相接设;以及至少二喷水件,各该喷水件内部贯穿有一进水道,各该喷水件贯穿有进水道的该端连通接设于所述引水孔中,各该喷水件由该进水道向该喷水件表面并贯穿设置有多个喷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习蓬
申请(专利权)人:吴习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