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对外非接触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20620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9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对外非接触充电装置,与负载连接,该装置包括供电设备、蓄电池、微控制器、逆变器、无线能量发射器、能量接收器,所述的供电设备与蓄电池连接,所述的蓄电池通过逆变器连接到无线能量发射器,所述的蓄电池、逆变器、无线能量发射器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无线能量发射器与能量接收器连接,所述的能量接收器与负载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且能方便人们在各种场合进行充电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充电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对外非接触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愈来愈成为制约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太阳能、 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代表了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太阳能、风能源的利用已达到商用阶段。太阳能、风能均具有能量密度低,随机性强的特性,单独的太阳能或风能发电系统都难以提供稳定的电能输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能提供更稳定的电能输出。特别是当夜晚来临,光伏发电系统因无日照而停止输出电能时,风力发电系统却仍能提供一部分甚至全部电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较单独的光伏或风能发电系统有更稳定的电能输出,以及更少的投资,能够大大降低用电单位的电费开支。采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将是未来电力来源的必然趋势之一。对外充电是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目前,对于不同类型或是同种类型不同型号的充电终端,供电电池都不统一,因此每一类产品都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充电装置,而且互不相容。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增加了成本,又不利于环保。其存在的问题即是充电装置不通用。尽管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关充电器的统一标准,但在具体实施中遇到技术问题。人们需要随时随地使用方便的充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且能方便人们在各种场合进行充电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对外非接触充电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对外非接触充电装置,与负载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供电设备、蓄电池、微控制器、逆变器、无线能量发射器、能量接收器,所述的供电设备与蓄电池连接,所述的蓄电池通过逆变器连接到无线能量发射器,所述的蓄电池、逆变器、无线能量发射器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无线能量发射器与能量接收器连接,所述的能量接收器与负载连接。所述的供电设备为太阳能发电设备、风能发电设备、水利发电设备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组合。所述的微控制器上设有RFID发射单元,所述的微控制器与RFID发射单元连接,所述的能量接收器上设有RFID标签,所述的RFID标签与能量接收器连接,所述的RFID发射单元与RFID标签连接。所述的蓄电池上设有指示电量的指示灯。该装置还包括计费器,所述的蓄电池与计费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专利技术采用无线充电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充电需求;2、具有统一标准的无线充电技术将具有如下优势方便、多机共用、换机不换充电器,大量节省原材料,保护环境,满足特殊使用场合的需求,如防尘、防水、防爆。3、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且成本很低。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对外非接触充电装置,与负载10连接,该装置包括供电设备、蓄电池3、微控制器4、逆变器5、无线能量发射器6、能量接收器9。供电设备为太阳能发电设备I、风能发电设备2。太阳能发电设备I、风能发电设备2分别与蓄电池3 连接,蓄电池3通过逆变器5连接到无线能量发射器6。逆变器5将蓄电池3存储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作用于无线能量发射器6,激发磁场,对外传输能量。能量接收器9接收无线能量发射器6发射的能量,并将能量传送给负载10,从而完成充电。蓄电池3、逆变器5、 无线能量发射器6分别与微控制器4连接。微控制器4上设有RFID发射单元7。微控制器4与RFID发射单元7连接。能量接收器9上设有RFID标签8,RFID标签8与能量接收器9连接,RFID发射单元7与RFID标签8连接,当通过RFID技术检测到负载10有充电需求时,微控制器4便驱动无线能量发射器6,通过磁场,对负载10进行短距离无线充电。蓄电池3上设有指示电量的指示灯,当蓄电池3电量不足时,微控制器4便切断蓄电池3对无线能量发射器6供电,并驱动指示灯发光,这时用户可以转到其它充电装置进行充电。该装置还包括计费器11,蓄电池3与计费器11连接。使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电装置时,进行刷卡消费,也可根据计算机记录的用电量,现金付费。权利要求1.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对外非接触充电装置,与负载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供电设备、蓄电池、微控制器、逆变器、无线能量发射器、能量接收器,所述的供电设备与蓄电池连接,所述的蓄电池通过逆变器连接到无线能量发射器,所述的蓄电池、逆变器、无线能量发射器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无线能量发射器与能量接收器连接,所述的能量接收器与负载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对外非接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供电设备为太阳能发电设备、风能发电设备、水利发电设备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对外非接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微控制器上设有RFID发射单元,所述的微控制器与RFID发射单元连接,所述的能量接收器上设有RFID标签,所述的RFID标签与能量接收器连接,所述的RFID发射单元与 RFID标签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对外非接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蓄电池上设有指示电量的指示灯。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对外非接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还包括计费器,所述的蓄电池与计费器连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对外非接触充电装置,与负载连接,该装置包括供电设备、蓄电池、微控制器、逆变器、无线能量发射器、能量接收器,所述的供电设备与蓄电池连接,所述的蓄电池通过逆变器连接到无线能量发射器,所述的蓄电池、逆变器、无线能量发射器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无线能量发射器与能量接收器连接,所述的能量接收器与负载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且能方便人们在各种场合进行充电等优点。文档编号H02J7/02GK102611170SQ20111002385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1日专利技术者丁列平, 严伟, 侯鹏 申请人:上海泰莱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列平侯鹏严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泰莱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