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7613431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6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包括活性组分提取物和辅料,所述活性组分提取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的:桂枝2-25份、细辛1-15份;当归3-35份,川芎3-35份,鸢尾根1-25份,藁本3-30份中至少两种组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组方简洁、合理,药效显著,毒付作用小。当归、川芎、藁本、桂枝、细辛的提取物既是治疗痤疮和脂溢性皮炎的有效部位,也是上述提取物相互之间以及鸢尾根提取物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先提取各药物的有效成分,再制备成性质稳定、使用方便的外用剂型,所制备的制剂能快速、有效的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疾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用纯中药组方提取物制备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的药物。
技术介绍
痤疮是一种与皮脂代谢有关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病变,因好发于青春期,所以俗称“青春痘”。痤疮的发病与皮脂的代谢有关,青春发育期为高发阶段。脂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多发生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易反复发作,常伴有毛囊炎、睑缘炎,面部常与痤疮、酒渣鼻螨虫皮炎并发。痤疮和脂溢性皮炎发病机制复杂,与毛囊口过度角质化、皮脂腺分泌皮脂的分泌率增加、毛囊及皮脂腺内微生物的增多与聚集、皮肤微循环障碍、家族遗传以及使用某些化妆品和药物有关,因此单纯使用甲硝唑、氯霉素、红霉素等化学药物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耐药性是抗生素应用的最大弊端。中医药具有多成分的优点,能够针对痤疮、脂溢性皮炎发病的多因素同时发挥效应,但是中药复方种类多,以及制剂工艺简单陈旧会导致有效成分利用率低,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效果差等缺点。理想的痤疮、脂溢性皮炎治疗药物应具有止痛快、促进皮肤微循环、减轻皮肤过度角化、抗菌作用强、不产生耐药菌株、无毒副作用、促进皮肤修复、愈合瘢痕少、无色素沉着、 价格便宜、保存使用方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安全、有效、低毒、使用方便的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现过程如下一种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包括活性组分提取物和辅料,所述活性组分提取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的(1)桂枝2-25份、细辛1-15份;(2)当归3-35份,川芎3-35份,鸢尾根1_25份,藁本3_30份中至少两种组份。优选的技术方案是,上述活性组分提取物最好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的(1)桂枝2-20份、细辛1-10份;(2)当归5-25份,川芎5-25份,鸢尾根3_20份,藁本5_30份中至少两种组份。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上述活性组分提取物最好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的(I)桂枝2-15份、细辛1-8份;(2)当归5-20份,川芎5-20份,鸢尾根3-20份,藁本5_25份中至少两种组份。最优选的技术方案是,上述活性组分提取物最好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的(1)桂枝12份、细辛6份;(2)当归15份,川芎15份,鸢尾根6份,藁本15份中至少两种组份。上述复方外用制剂为0/W型乳膏剂、0/W型微乳剂、0/W型微乳喷雾剂、0/W型微乳医用敷料、乙醇溶液喷雾剂、溶液医用敷料或脂质体凝胶,复方外用制剂中活性组分提取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O. 5% - 10%。制备0/W乳膏剂原料有中药复方提取的混合物,以及基质辅料液体石蜡、十六醇或十八醇、三乙醇胺、十二烷基硫酸钠(K12)、平平加O、甘油、乳化剂OP及蒸馏水等。制备0/W型微乳的原料有中药复方提取的混合物,乳化剂为HLB值为8-21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40 (Cremophor RH40)、聚氧乙烯油醇醚、三乙醇胺油酸酯、聚氧乙烯氧丙烯油酸酯、PPG-5羊毛醇醚等的一种或多种;助乳化剂为乙醇、丙二醇、丙三醇、聚甘油酯、十六醇、 十八醇等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油相为中药提取的油状物自身或肉豆蘧酸异丙酯、单亚油酸甘油酯、丁酸乙酯、油酸乙酯、豆油、花生油或玉米油、油酸、棕榈酸等多种长链脂肪酸油等。将制备的0/W型微乳灌装入深色(棕色、黑色等)喷雾瓶中即得治疗皮肤损伤的0/W 型微乳喷雾剂;将制备的0/W型微乳吸附于医用敷料上并密封于深色包装中即得治疗皮肤损伤的0/W型微乳型医用敷料。制备脂质体凝胶的原料有中药复方提取物,以及辅料卵磷脂、胆固醇、维生素E、 甘油、Tween-80、卡波姆940及蒸懼水等。上述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活性组分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鸢尾根活性成分的提取鸢尾根粉碎成10-60目粉末,用5-25倍重量60%-95%乙醇分2_5次浸提,过滤,回收溶剂乙醇;(2)藁本、川芎、当归、桂枝、细辛中活性成分的提取采用以下任意方法藁本、川芎、当归、桂枝、细辛分别或共同粉碎成10-60目粉末,分别或共同采用0)2超临界萃取;藁本、川;、当归、桂枝、细辛分别或共同粉碎成10-60目粉末,分别或共同加3-10倍量水浸泡1-4小时,100-120°C水蒸气蒸馏法提取3-12小时,从蒸馏液中分离出蒸馏物;藁本、川芎、当归、桂枝、细辛分别或共同碎成10-60目粉末,用3-15倍重量乙醇、正己烷或石油醚分3-5次浸提,过滤,回收溶剂乙醇、正己烷或石油醚;(3)合并上述步骤(I)和(2)得到的提取物即得活性组分提取物。当归,性味甘辛温,能补血和血,能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川芎辛温,为血中之气药;鸢尾根散风止痛,软坚退肿,除脓愈伤,除斑生辉;藁本辛温辛散,能散风寒湿邪,“治头面及遍身皮肤风湿”,“治病疾,并皮肤疵軒、酒齄、粉刺”;桂枝、细辛,辛温通阳,解肌透邪。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鸢尾根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含鸢尾甙、皂甙及鞣质,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咽炎、湿疹、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小便不通、痈肿疮疖,外用可以去雀斑、白癜风、疤痕等;藁本、川芎、当归、桂枝、细辛等药中的脂溶性和挥发成分有具有祛腐生肌、镇痛、抗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免疫调节等作用,为该方药理学作用提供了佐证。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I)本专利技术组方合理,药效显著,毒性作用小;(2)依据现代药剂学和药理学理论,处方中藁本、当归、川芎、桂枝、细辛的脂溶性成分或挥发油既是药效部位,也是相互之间以及鸢尾根有效部位的透皮吸收促进剂;(3)本专利技术采用现代工艺高效提取复方中有效部位,并将其制备成适合于痤疮、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疾病应用的剂型,生产过程环境友好,产品稳定性得到保证。附图说明图I为组方I制备的乳膏剂对动物痤疮模型的治疗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可形成6个具体组方,例如组方I:当归3 _35g,川芎3 -35g,桂枝3 -15g,细辛3 - IOg ;组方2:鸢尾根3 - 15g,当归3 - 30g,桂枝2 -12g,细辛I - 8g ;组方3:藁本3 - 30g,川芎3 - 25g,桂枝3 -15g,细辛2 - 8g ;组方4:鸢尾根3 -20g,藁本3 - 35g,桂枝4 -12g,细辛I -IOg;组方5:当归3 -35g,藁本3 -30g,桂枝3 -18g,细辛I -IOg;组方6:鸢尾根3 -25g,川芎5-30g,桂枝4 _12g,细辛3 - 8g。上述组方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如下(1)鸢尾根有效成分的提取取鸢尾根粉碎成10-80目粉末,85%乙醇分3-5次回流提取,过滤,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得有效部位备用;(2)当归、川芎、藁本、桂枝、细辛等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可采用以下任意方法取藁本、川;、当归、桂枝、细辛,分别或共同粉碎成10-80目粉末,分别或共同采用CO2超临界萃取,萃取物常温或低温避光保存;取藁本、川芎、当归、桂枝、细辛,分别或共同粉碎成10-80目粉末,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伟刘雪英李军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