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大熊洋史专利>正文

淋浴喷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0346 阅读:10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可以照样保持高喷出压力减少流量的节水型淋浴喷头。其具有淋浴喷头本体(12)、喷水罩(17)和在喷水板(16)的上游侧具有缩径通水路(19)的流量调整部件(20);该喷水罩(17)具有通过螺纹机构(13)安装在淋浴喷头本体(12)的头部(22)的罩本体(14)和安装在罩本体(14)上形成多个喷水孔(15)的喷水板(16)。缩径通水路(19)在入口侧设有第一通水部(40),在出口侧形成第二通水部(41),其具有所述第一通水部(40)的内径的1.5~3倍的内径;另外,在所述第一通水部(40)的上游侧形成沿流动方向缩径的锥形缩径部(43),在所述第二通水部(41)的下游侧形成沿流动方向扩径的扩径部(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保持高喷出压力的同时可以减少流量的节水型淋浴喷头
技术介绍
现在的淋浴喷头包括淋浴喷头本体和配置在淋浴喷头本体的前部且形成多个小孔的喷水板;用从淋浴喷头本体的根部侧导入的水(包含混合热水)的压力从喷水板放出水。从而,从喷水板放出的水的强度即从喷水板的小孔吹出的水的速度依存于淋浴喷头本体内部的水压。如果是通常的自来水压基准值以内的压力就会以足够的速度喷水,但在实行水限制等自来水压变低时,水势极端下降。另外,若为了节水,拧淋浴喷头连接的自来水龙头,淋浴喷头本体内的压力减少,从喷水板放出的水的强度变得极弱。因此,如专利许文献1所示,提出了在喷水板的上游侧设置有缩径通水路的流量调整部件的节水型淋浴喷头的方案。该节水型淋浴喷头的缩径通水路在入口侧装有沿流动方向缩径的锥形缩径部;在出口侧设置沿流动方向扩径的扩径部。当水在中央缩径的直线通水部中通过时速度增加,同时由于缩径通水路的出口侧扩径,可以使速度变快的水不减少其运动能量与装有面积比较大的喷水板撞击。日本国特许第26705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专利技术中,虽然可以提高来自淋浴喷头的喷水板的喷出压力,但由于直线通水部的直径大、喷出的水的流量多,存在使用淋浴喷头时,淋浴喷水强力撞击皮肤,感到疼痛的问题。因此若只减小通水部的直径,不仅水的流通阻力增加,通水量减少而且还存在产生压力损失,不能形成具有规定势头的淋浴喷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淋浴喷水有势头且减少出水量的节水型的淋浴喷头。按所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淋浴喷头具有淋浴喷头本体,其从设有水导入口的基部到头部在内部具有筒状通水路和与其连接的弯曲通水路;喷水罩,其具有通过螺纹机构安装在所述淋浴喷头本体的头部、在中央部设有安装孔的环状的罩本体,以及固定在所述安装孔上且形成多个喷水孔的喷水板;流量调整部件,其设在所述喷水板的上游侧,具有缩径通水路。所述缩径通水路具有第一通水部,其在入口侧形成,且形成比所述淋浴喷头本体的所述筒状通水路及所述弯曲通水路中任一个的截面积都小的小直径;第二通水部,其在出口侧形成,具有所述第一通水部的内径的1.5~3倍的内径。而且,在所述第一通水部的上游侧形成与所述弯曲通水路连通、沿流动方向缩径的锥形缩径部,在所述第二通水部的下游侧形成沿流动方向扩径的扩径部。在用所述流量调整部件减少水量的同时,在所述喷水罩的正上游侧在半径方向产生实质上均等的水压分布。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淋浴喷头是可在设于墙上的挂具上摘下、可挂上使用的喷头(壁挂式)、也可以是头部自由摆动地固定在从墙上突出的配管上的喷头(壁固定式)以及在喷水软管上放置的形式中的任一种喷头。另外,淋浴喷头本体、喷水罩及流量调整部件最好用如耐热ABS、PP、氯乙烯或PC等成型性良好且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另外,为了防止漏水(保持水密性),最好使用橡胶制或合成树脂制的密封件。另外,所述的缩径通水路有第一及第二通水部。第一通水路在入口侧形成且形成其截面积比淋浴喷头本体的筒状通水路和弯曲通水路的中的任一个的截面积都小(如0.063~0.15倍)。从而,通过该第一通水部在水量减少的同时流速增加。淋浴喷头本体的筒状通水路及设在其下游侧的弯曲通水路的截面形状分别是圆形、矩形(包含正方形)或多边形。而设第一通水部的内径为d,第二通水部的内径为1.5d~3d的范围内。若第二通水部的内径不足第一通水部的内径d的1.5倍,则由于通过第二通水部的水流在中央集中,压力在喷水罩的上游侧集中,所以水不能遍布喷水板与其接触,不能从设在喷水板上的多个喷水孔均匀地喷水。而若第二通水部的内径超过第一通水部的内径d的3倍,则在第一通水部中流速增加的水在第二通水部中过度扩展,从喷水板的喷水孔喷出的淋浴喷水的势头变弱,同时,在通过第一通水部的水的流速快时水不与第二通水部的侧壁接触,在喷水板上不能大范围地接触水。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淋浴喷头,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淋浴喷头中,在所述流量调整部件和所述喷水板间,配置将所述流量调整部件和所述喷水板之间从上游侧划分为第一室和第二室的设有通孔的隔板。在此,最好通孔是一个且在所述隔板上偏心设置。因此,使在第一室中流动的水流更有效地发生气穴。最好所述通孔的直径在隔板直径的(0.08~0.14)倍的范围内,通孔的中心位置在偏离隔板中心半径的(0.5~0.8)倍的位置上设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淋浴喷头,在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淋浴喷头中,在所述第一室中配置固体状的银离子溶解材料。因此,从第二通水部放出的水通过隔板的通孔时,可以使银离子溶进通过第一室的水中,促进在通过的水中杀菌。该银离子溶解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由燃烧合成制作的涂覆银的陶瓷多孔质颗粒、混合有银粉末的合成树脂、进行镀银的固化体及固体银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在专利技术的第一到第三方面的淋浴喷头中,最好第一通水部的长度相对内径d形成1.3d~2d。若第一通水部的长度不足1.3d,则水的流速不太增加;若超过2d,则通过第一通水部的水直线喷出,在第二通水部中不扩展,流量不下降,收不到节水效果。另外,第二通水部以第一通水部的内径d为基准(以下同),最好使其长度形成为2.2d~3.4d。若第二通水部的长度不足2.2d,则流量不下降,很难收到节水效果;若超过3.4d,则不能使水大范围地喷出,而直线地接触喷水板。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到第三方面的淋浴喷头中,位于第一通水部的正上游侧的锥状缩径部最好形成入口侧的内径为1.6d~2.3d、长度为0.4d~0.5d、锥的角度(即所谓相对轴心张开的倾斜角,以下同)为30~45度。通过作成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导入淋浴喷头本体内的通水路的水高效率地收入第一通水部中。在本专利技术中,位于第二通水部正下游侧的扩径部最好形成其长度为0.8d~1.2d、锥的角度为30~45度,因此,可以在从扩径部缓缓扩展的同时放水,在喷水罩的正上游侧沿半径方向实质上产生水压均等分布的水。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到第三方面的淋浴喷头中,淋浴喷头本体的筒状通水路的缓缓变细的前部及与其连接的弯曲通水路的内侧尺寸分别形成比第一通水部的内径d大。即淋浴喷头本体的筒状通水路的前部的截面积及弯曲通水路的截面积例如都为第一通水部截面积的6.6~16倍。因此,在淋浴喷头本体的筒状通水路及弯曲通水路中流动的水供给狭窄的缩径通水路,流速增加。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淋浴喷头,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到第三方面的淋浴喷头中,所述喷水板与所述罩本体的内侧壁吻合,由具有沿流动方向逐渐扩大其直径的外侧壁的圆板形成。所述喷水孔具有多个内侧喷水小孔和多个外侧喷水小孔。所述内侧喷水小孔与所述喷水罩的轴心平行延伸地配置在除所述喷水板周缘的内侧部分上;所述外侧喷水小孔在所述喷水板的所述外侧壁上形成,并在其截面呈外侧开放的圆弧或U字形的多个槽及所述罩本体的所述内侧壁上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淋浴喷头中,所述内侧喷水小孔最好使中央的直线部的长度为其内径的0.6~1.2倍。另外,在该内侧喷水小孔的入水部沿流动方向逐渐缩径成圆锥台状(即成圆锥状)的同时,也可以使出水部沿流动方向逐渐扩径成圆锥台状(即成倒圆锥状)。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至第四方面的淋浴喷头中,在所述第一通水部和所述第二通水部之间也可以设置直径沿流动方向逐渐扩大的圆锥台状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淋浴喷头,其包括:淋浴喷头本体,其从装有水导入口的基部到头部在内部具有筒状通水路和与此连接的弯曲通水路;喷水罩,其具有:通过螺纹机构安装在所述淋浴喷头本体的头部、在中央部设有安装孔的环状的罩本体,以及固定在所述安装孔上且形成多个喷水孔的喷水板;流量调整部件,其设在所述喷水板的上游侧,具有缩径通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径通水路包括:第一通水部,其在入口侧形成,且形成比所述淋浴喷头本体的所述筒状通水路及所述弯曲通水路中的任一个的截面积都小的小直径;第二通水部,其在出口侧形成,具有所述第一通水部的内径的1.5~3倍的内径;而且,在所述第一通水部的上游侧形成与所述弯曲通水路连通、沿流动方向缩径的锥形缩径部,在所述第二通水部的下游侧形成沿流动方向扩径的扩径部;在用所述流量调整部件减少水量的同时,在所述喷水罩的正上游侧沿半径方向产生实质上均等的水压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熊洋史
申请(专利权)人:大熊洋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