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突间动态稳定植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0143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0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棘突间动态稳定植入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弹性件,其中:第一固定件为由两对翼状板和中隔板组成的H型结构,其中一对翼状板上设置有贯穿孔;第二固定件为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开口处设置有贯穿孔,且外壁上设置有可容纳第一固定件另一对翼状板的滑槽,且所述滑槽呈圆弧形,第二固定件通过所述滑槽与第一固定件活动连接,且其U型结构的开口与第一固定件另一对翼状板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弹性件为拱形弹性结构,设置在中隔板与第二固定件U型结构底部之间,且与所述中隔板或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拱形的弹性结构增加了弹性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采用圆弧形滑槽,优化了脊柱的生物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体脊柱疾病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棘突间动态稳定植入装置
技术介绍
椎间融合术作为一种治疗人体脊柱疾病的典型方法,已经发展了数十年。由于其能够重建脊椎的生理结构形态,显著提高脊柱退行性病变和创伤的治疗效果,因此椎间融合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可以说,椎间融合是脊柱外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是,随着对大量脊柱融合病例的长期随访,人们发现脊柱融合术后,节段的相对固定会导致应力向邻近椎体集中,尤其加重了相邻椎体的负载。同时,融合节段的活动度丧失导致相邻节段的活动范围增大,以补偿融合节段的活动能力,从而引起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环境异常,生物力学环境的改变最终导致了邻近节段退变。其中最常见的是融合区临近节段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另外,椎体滑脱、骨赘形成和髓核突出等也屡有文献报道,长期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阻止产生疼痛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平面的脊柱异常活动的同时,保留其他正常的腰椎活动度,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对病变脊柱节段不进行融合的棘突间动态稳定植入装置。棘突间动态稳定植入装置,是通过在棘突间填塞弹性物质或弹性结构提供对脊柱前屈后伸的限制和弹性支撑的,但是现有棘突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雷冯勇田芳刘道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骨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