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硕修专利>正文

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87882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0 19:36
一种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包括:一伞中棒、伞骨、不织布伞面及补强层;伞中棒顶端固定有上巢体,其上并套设有一下巢体,下巢体可于伞中棒上、下移动,并将伞骨安装上、下巢体上,使下巢体可带动伞骨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不织布伞面固设于伞骨上,以形成一伞面,并可随伞骨一同张开和收合;该补强层结合于不织布伞面的外表面或内表面,并可同时渗入不织布伞面中,以加强伞布结构强度,该补强层的材料可选超拨水或拨水或防水胶或AC或PU或树脂或亚克力糊或UV或PVC或抗菌材料或合成胶或橡胶或塑胶的其中一种或其组合物,使不织布伞面除达到结构补强外,并可视补强层材料的不同,而衍生不同的功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特别是一种于不织布(无纺布)伞面上结合一补强层,以增加伞面强度,进而延长伞面的使用寿命。
技术介绍
按,目前市售伞具所使用的伞布主要为经纬交错编织而成的织布或塑胶布两种, 而经纬交错编织的织布虽可应用于直伞骨或折叠伞骨,但因其经纬交错编织而成,所以伞布会有缝隙,一旦风雨较大时,雨水会经由该缝隙渗入,造成遮雨效果不彰,而在阳光下使用时,阳光照射产生的紫外线亦会从该缝隙渗入,而无法达到抗紫外线(UV)的效果,因此, 经纬交错编织而成的伞布具有上述的缺失。而塑胶布制成的伞面防渗水效果虽然佳,但抗紫外线效果不彰,且塑胶布的结构强度不足,使其只能应用于直伞骨伞具中,若应用在折叠伞骨上,该塑胶布伞面容易因伞具的开合而破损,造成遮雨功能丧失。因此,目前市售的伞布材料皆有其缺失,如何制作出一种结构强度佳,且同时兼具抗紫外线及可应用于直伞或折伞中,方是当务之急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结构简单,更加美观大方, 能补强结构,还且透过浓色布体达到抗UV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伞中棒,伞中棒顶端固定有上巢体,其上并套设有一能于伞中棒上、下移动的下巢体;一伞骨,伞骨安装上巢体及下巢体上以使下巢体能带动伞骨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一不织布伞面,不织布伞面铺设于伞骨以随伞骨一同张开和收合;一能渗入不织布伞面中以与不织布伞面紧密结合的补强层,补强层结合于不织布伞面的外表面或内表面。其中,该补强层的材料选自超拨水或拨水或防水胶或AC或PU或树脂或亚克力糊或UV或PVC或抗菌材料或合成胶或橡胶或塑胶的其中一种。其中,该补强层与不织布伞面的结合方式包含涂布或含浸或贴合或淋膜或喷洒或泡沫或浸泡或直接添加在不织布中的至少其中一种。其中,该补强层外表面或内表面结合一印刷层或印花层。其中,该补强层外表面或内表面结合一第二补强层。其中,该第二补强层的材料选自网状布或纸或发泡棉或塑胶布的其中一种。其中,该不织布伞面由超音波加工成无缝式的单一片或多片的不织布构成以应用于直伞式或折叠伞。还公开了一种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伞中棒,伞中棒顶端固定有上巢体,其上并套设有一能于伞中棒上、下移动的下巢体;一伞骨,伞骨安装上巢体及下巢体上以使下巢体能带动伞骨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一不织布伞面,不织布伞面为颜色饱和度高的浓色不织布且铺设于伞骨以随伞骨一同张开和收合;一补强层,补强层结合于不织布伞面的表面。其中,该不织布伞面上未设置补强层的另一表面上结合一增强整体强度的塑胶布。其中,该塑胶布的外表面结合有一印刷层或印花层。其中,该补强层的材料选自超拨水或拨水或防水胶或AC或PU或树脂或亚克力糊或UV或PVC或抗菌材料或合成胶或橡胶或塑胶的其中一种。还公开了一种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伞中棒,伞中棒顶端固定有上巢体,其上并套设有一能于伞中棒上、下移动的下巢体;—伞骨,伞骨安装上巢体及下巢体上以使下巢体能带动伞骨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一不织布伞面,不织布伞面铺设于伞骨以随伞骨一同张开和收合;一补强层,补强层结合于不织布伞面的边缘以进行不织布伞面边缘强度的补强。其中,该补强层进行车边或折边或滚边或包边或花边或刺绣或蕾丝或打褶的至少其中一种的边缘强化处理。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在不织布伞面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结合一层补强层,该补强层亦可渗入不织布伞面中,使补强层紧密结合于不织布伞面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以达到结构补强的目的。2.本技术可于不织布伞布外表面或内表面上结合一塑胶布,该塑胶布系具有颜色饱合度高的浓色布体,除透过塑胶布增加结构强度外,并透过浓色布体达到抗UV的效 O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可于不织布伞面上结合一印刷层或印花层,该印刷层或印花层除具有增加伞面结构强度外,并兼具抗UV及广告行销及美观的效果。4.本技术采用不织布做为伞具的伞面,即可达到降低制造成本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5.本技术的不织布伞面可制作成单片至观片,使其可应用于直伞或折叠伞或任何伞具中。附图说明图1 是本技术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伞具结构立体图。图2 是图1在IV-IV位置的断面构造图,显示了一种直伞的伞骨构造。图3 是本技术的伞具结构的伞骨结构另一种实施例,显示了一种折伞的伞骨构造。图4 是本技术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不织布伞面结合浓色塑胶布的断面图。图5 是本技术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了在不织布伞面结合第二补强层60的断面图。图6 是本技术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不织布伞面的断面构造图,其中包含了补强层、浓色塑胶布及第二补强层。图7 是本技术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不织布伞面的断面构造图,其中包含了补强层及印刷层或印花层。图8 是本技术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不织布伞面的断面构造图,其中包含了补强层、浓色塑胶布、印刷层或印花层。图9 是本技术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不织布伞面的断面构造图,其中包含了补强层、印刷层或印花层及第二补强层。图10 是本技术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不织布伞面的断面构造图, 其中包含了补强层、浓色塑胶布、印刷层或印花层及第二补强层。图11 是本技术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不织布伞面的边缘补强示意图。图12 是本技术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显示不织布伞面的边缘补强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所提出的以不织布为伞面基底的伞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构造, 包括伞中棒10、伞骨20、不织布伞面30及补强层40 (见图幻;伞中棒10顶端固定有上巢体12,其上并套设有一下巢体11,下巢体11可于伞中棒10上、下移动,并将伞骨20安装上巢体12及下巢体11上,使下巢体11可带动伞骨20朝辐射方向张开或收合;该不织布伞面 30铺设于伞骨20可随伞骨20 —同张开和收合,该补强层40结合于不织布伞面30的外表面或内表面,并可渗入不织布伞面30中,使补强层40与不织布伞面30紧密结合,并经由渗入不织布伞面中,达到强化不织布伞面30强度的目的。且该补强层的材料可选超拨水或拨水或防水胶或AC或PU或树脂或亚克力糊或UV或PVC或抗菌材料或合成胶或橡胶或塑胶的其中一种或其组合物,使补强层除增加不织布伞面的结构强度外,并可增添不织布伞布的附加功能,例如拨水功能或防水功能等。另外,补强层40与不织布伞面30的结合方式可为涂布或含浸或贴合或淋膜或喷洒或泡沫或浸泡或直接添加在不织布中的至少其中一种。另外,伞骨20为直伞的伞骨20,换言之,直伞的伞骨20是无法折叠收合,伞骨20 也可以是折伞的伞骨20a,如图3就是折伞的一种构造实施例,其中的伞骨20a至少具有两支首尾互相枢接在一起的第一段伞骨201a和第二段伞骨20 ,一般而言这种伞骨20a的数目可以是两段式或是三段式或是四段式的构造,当伞具收折时第一段伞骨201a和第二段伞骨20 将可以折叠收合以缩小折伞的体积和长度。本技术主要是提出一种具有增加伞面强度的伞具,特别是透过对不织布伞面30的结构改良,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硕修
申请(专利权)人:李硕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