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重小且底部设有支撑条的垫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6989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5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重小且底部设有支撑条的垫块,包括整体形状为空心长方体且缺少上表面的垫块体(1),垫块体(1)的其中一组平行侧面的上部下凹形成两个大卡口(2),且该组平行侧面之间设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两端固定在该组平行侧面上,垫块体(1)的另一组平行侧面的上部下凹形成两个小卡口(3),且该组平行侧面之间设有连板(5),连板(5)的两端固定在该组平行侧面上,垫块体(1)的底部设有两个支撑条(6),两个支撑条(6)相互平行,支撑条(6)垂直于支撑板(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能使垫块自重较小、不易发生移位,且能减少混凝土美观性的影响。(*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重小且底部设有支撑条的垫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垫块,具体是一种自重小且底部设有支撑条的垫块。技术背景在现在的建筑工程中,经常有需要浇筑混凝土的情况,比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关系到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防火等性能,保护层太薄容易渗入潮湿气体和水,过厚则容易产生裂缝,这些都可能使钢筋锈蚀并膨胀,从而使混凝土遭受破坏,影响使用和结构安全。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为了使钢筋和外部模板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往往需要在钢筋和外部模板每隔一定距离安放一个垫块。现有普遍采用的是由沙浆筑成的长方体垫块,这种长方体垫块虽然结构简单,但其自重较大,绑住时所需要的材料比较多,而且即使当时绑牢了,也很容易发生移位,造成钢筋与外部模板之间不能保持恒定的距离。同时,一般垫块只能对应一种大小的钢筋,而我们在使用时容易碰到钢筋要么太粗要么太细的情况,如果勉强用这种不合适的垫块,很容易使支撑受影响,而如果改换另外的垫块,操作起来就会稍微麻烦些。还有,混凝土成型后垫块底部裸露在混凝土外,极影响混凝土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重小且底部设有支撑条的垫块,解决了以往的垫块自重较大、捆绑麻烦、容易发生移位,同时垫块只能对应一种大小的钢筋,在使用过程可能造成不便,而且混凝土成型后垫块底部裸露在混凝土外,极影响混凝土的美观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重小且底部设有支撑条的垫块,包括整体形状为空心长方体且缺少上表面的垫块体,所述垫块体的其中一组平行侧面的上部下凹形成两个大卡口,且该组平行侧面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固定在该组平行侧面上,所述垫块体的另一组平行侧面的上部下凹形成两个小卡口, 且该组平行侧面之间设有连板,所述连板的两端固定在该组平行侧面上,所述支撑板与连板垂直固定在一起,支撑板的上部下凹形成一个小卡口,连板的上部下凹形成一个大卡口, 所述垫块体的底部设有两个支撑条,两个支撑条相互平行,支撑条垂直于支撑板。所述三个大卡口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三个小卡口也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大卡口所在水平面高于小卡口所在水平面。所述支撑板垂直平分带有大卡口的侧面。所述连板垂直平分支撑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技术通过设置大卡口、小卡口的方式,在实现了将钢筋卡在垫块内的基础上,使垫块不再局限对应一种大小的钢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不容易发生移位,使支撑稳定,不容易脱落。(2)本技术采用空心的结构,在保证了支撑可靠性的基础上,大大减小了垫块自身的重量,使操作更轻松方便。(3)本技术的底部设置了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条,在保证支撑稳定性的基础上大大减少了本技术与外部模板的接触,减少了对成型后的混凝土的美观性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仰视图。附图中所对应的附图标记为1、垫块体,2、大卡口,3、小卡口,4、支撑板,5、连板, 6、支撑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一图5所示,本技术包括整体形状为空心长方体且缺少上表面的垫块体1,垫块体1的其中一组平行侧面的上部下凹形成两个大卡口 2,且该组平行侧面之间设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两端固定在该组平行侧面上。本实施例的垫块体1的另一组平行侧面的上部下凹形成两个小卡口 3,且该组平行侧面之间设有连板5,连板5的两端固定在该组平行侧面上,支撑板4与连板5垂直固定在一起。本实施例的支撑板4的上部下凹形成一个小卡口 3,连板5的上部下凹形成一个大卡口 2。本实施例的三个大卡口 2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三个小卡口 3也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大卡口 2所在水平面高于小卡口 3所在水平面。本实施例的垫块体1的底部设有两个支撑条6,两个支撑条6相互平行,支撑条6 垂直于支撑板4。本实施例的支撑板4垂直平分带有大卡口 2的侧面,且连板5垂直平分支撑板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垫块体1平放在外部模板上,当钢筋直径较大时,将钢筋卡在大卡口 2内;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将钢筋卡在小卡口 3 内,这样即可使钢筋和外部模板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如上所述,则能很好地实现本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自重小且底部设有支撑条的垫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形状为空心长方体且缺少上表面的垫块体(1),所述垫块体(1)的其中一组平行侧面的上部下凹形成两个大卡口(2),且该组平行侧面之间设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两端固定在该组平行侧面上,所述垫块体(1)的另一组平行侧面的上部下凹形成两个小卡口(3),且该组平行侧面之间设有连板(5),所述连板(5)的两端固定在该组平行侧面上,所述支撑板(4)与连板(5)垂直固定在一起,支撑板(4)的上部下凹形成一个小卡口(3),连板(5)的上部下凹形成一个大卡口( 2 ),所述垫块体(1)的底部设有两个支撑条(6 ),两个支撑条(6 )相互平行,支撑条 (6)垂直于支撑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重小且底部设有支撑条的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大卡口(2)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三个小卡口(3)也位于同一水平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重小且底部设有支撑条的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卡口(2)所在水平面高于小卡口(3)所在水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重小且底部设有支撑条的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垂直平分带有大卡口(2)的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重小且底部设有支撑条的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板(5)垂直平分支撑板(4)。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重小且底部设有支撑条的垫块,包括整体形状为空心长方体且缺少上表面的垫块体(1),垫块体(1)的其中一组平行侧面的上部下凹形成两个大卡口(2),且该组平行侧面之间设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两端固定在该组平行侧面上,垫块体(1)的另一组平行侧面的上部下凹形成两个小卡口(3),且该组平行侧面之间设有连板(5),连板(5)的两端固定在该组平行侧面上,垫块体(1)的底部设有两个支撑条(6),两个支撑条(6)相互平行,支撑条(6)垂直于支撑板(4)。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能使垫块自重较小、不易发生移位,且能减少混凝土美观性的影响。文档编号E04C5/20GK202324379SQ20112048717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专利技术者曾维亮, 谭强 申请人:成都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强曾维亮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