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地表径流综合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69039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5 02:24
一种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地表径流综合利用装置,包括收集路面径流的急流槽、收集坡面径流的排水沟、物理过滤池、物理吸附池、跌水井和蓄水池,所述物理过滤池、物理吸附池依和蓄水池串联连通,所述跌水井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急流槽与所述物理过滤池连通,所述排水沟与所述跌水井连通,所述蓄水池设有灌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地表径流分别处治后,再集中收集,用于公路沿线的景观养护、农田灌溉和地下水回灌,缓解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公路用水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公路交通工程、环境保护
,特别是一种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地表径流综合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水资源非常紧张,特别是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在交通领域中,高速公路沿线的景观养护用水量大,由于公路路线长,远距离取水不便,利用现有资源解决当前困难显得尤为重要。携带公路运营期间沉积的污染物的路面径流若不经处治直接排放,将对公路周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不对坡面径流和路面径流进行处治,直接通过排水沟将径流排入自然水系,其回收利用也一直是个被忽视的问题。坡面径流中含有枯枝败叶、泥块和小碎石颗粒等杂质,经过滤、沉淀处治后可回收利用;路面径流含有大量石油类、重金属(cu、Pb、ai等)和悬浮固体颗粒或离子等污染物,也需要经过滤、吸附和沉淀处治后才能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地表径流分别处治后,再集中收集,用于公路沿线的景观养护、农田灌溉和地下水回灌,缓解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公路用水问题的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地表径流综合利用装置。一种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地表径流综合利用装置,包括收集路面径流的急流槽、 收集坡面径流的排水沟、物理过滤池、物理吸附池、跌水井和蓄水池,所述物理过滤池、物理吸附池依和蓄水池串联连通,所述跌水井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急流槽与所述物理过滤池连通,所述排水沟与所述跌水井连通,所述蓄水池设有灌溉出水口。本技术中,所述物理过滤池和物理吸附池通过连通管连接,所述连通管为多孔的PVC管且位于物理吸附池底部。本技术中,所述物理过滤池中设置有碎石层。本技术中,所述物理吸附池中设有活性炭板或蛭石或锯木灰板或上述三者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急流槽和排水沟的进水口上分别设有格栅,所述格栅下设置颗粒收集袋。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能够对公路用地范围内路面径流和坡面径流实现分别收集处治、集中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缓解了公路沿线的用水问题;2、本技术中急流槽和排水沟的进水口处增设格栅,在格栅下设颗粒收集袋, 过滤垃圾、枯枝败叶等杂质,避免处治系统出现堵塞现象,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设置跌水井,调节进水水速,均勻水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先将公路的路面径流和坡面径流分别通过急流槽进水口 1和排水沟进水口 7收集。路面径流通过急流槽进水口 1处的格栅和颗粒收集袋,去除较大固体杂质后,进入公路两侧用地范围内与急流槽进水口 1相通的物理过滤池2,去除较大的悬浮固体,然后通过第一连通管3进入物理吸附池4,降低悬浮颗粒、石油类和重金属等浓度,处理后的路面径流通过第一出水口 5进入蓄水池6进行滞留沉淀。坡面径流通过排水沟进水口 7处的格栅和颗粒收集袋,去除较大固体杂质后,进入跌水井8,减缓水速,均勻水质,再通过第二连通管9、第二出水口 10进入蓄水池6进行滞留沉淀。当蓄水池6的水质达标后,通过出水口 11流出,可用于景观养护、农田灌溉和地下水回灌。权利要求1.一种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地表径流综合利用装置,包括收集路面径流的急流槽、收集坡面径流的排水沟、物理过滤池、物理吸附池、跌水井和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过滤池、物理吸附池依和蓄水池串联连通,所述跌水井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急流槽与所述物理过滤池连通,所述排水沟与所述跌水井连通,所述蓄水池设有灌溉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地表径流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过滤池和物理吸附池通过连通管连接,所述连通管为多孔的PVC管且位于物理吸附池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地表径流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过滤池中设置有碎石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地表径流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吸附池中设有活性炭板或蛭石或锯木灰板或上述三者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地表径流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急流槽和排水沟的进水口上分别设有格栅,所述格栅下设置颗粒收集袋。专利摘要一种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地表径流综合利用装置,包括收集路面径流的急流槽、收集坡面径流的排水沟、物理过滤池、物理吸附池、跌水井和蓄水池,所述物理过滤池、物理吸附池依和蓄水池串联连通,所述跌水井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急流槽与所述物理过滤池连通,所述排水沟与所述跌水井连通,所述蓄水池设有灌溉出水口,本技术对地表径流分别处治后,再集中收集,用于公路沿线的景观养护、农田灌溉和地下水回灌,缓解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公路用水问题。文档编号E03F1/00GK202324154SQ20112049738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日专利技术者何金兰, 刘桂强, 卢辉, 唐荣, 曾磊, 秦志斌, 罗金标, 钱国平 申请人:长沙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志斌钱国平罗金标刘桂强曾磊唐荣卢辉何金兰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