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排空防返溢防冻给水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68467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5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排空防返溢防冻给水栓,其包括阀体,阀体顶部一侧装有出水管、下部一侧装有进水管,阀体内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阀杆,阀体底部设有溢水腔,溢水腔一侧设有溢水口和可密封溢水口的浮球,所述进水管内设有环凸台和与阀体内腔联通的进水孔,进水管内还装有位于环凸台和进水孔之间且内伸端呈锥面设置、外伸端设有疏水支架的的止水塞,阀杆的底部装有上行可使进水管与出水管联通且密封溢水腔、下行可使出水管与溢水腔联通且密封进水管的下活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阀杆的上下移动,实现正常供水和用水完毕后的排空以及防返溢的功能,彻底解决了水管和阀门冻结问题以及阀门免受污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排空防返溢防冻给水栓
技术介绍
现在在广大农村,将地下水管引至院内后连接上供给水管,由于供给水管在院内处于暴露状态,关闭供给水管上出水端的阀门后,供给水管内还存留部分水,冬天时供给水管或者供给水管上的阀门容易冻结,现有的方法是采用保温材料包住伸出地面的供给水管,但尤其是在北方,大气温度很低,采用保温材料的做法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排空防返溢防冻给水栓,以解决供给水管或阀门冻结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自动排空防返溢防冻给水栓包括阀体,阀体顶部一侧装有出水管、下部一侧装有进水管,阀体内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阀杆,其结构特点是 阀体底部设有溢水腔,溢水腔一侧设有溢水口和可密封溢水口的浮球,所述进水管内设有环凸台和与阀体内腔联通的进水孔,进水管内还装有位于环凸台和进水孔之间且内伸端呈锥面设置、外伸端设有疏水支架的的止水塞,阀杆的底部装有上行可使进水管与出水管联通且密封溢水腔、下行可使出水管与溢水腔联通且密封进水管的下活塞。采用上述结构后,驱动阀杆上行,下活塞将阀体底部的溢水腔密封,自来水自进水孔进入阀体内再经出水管排出,实现供水状态;驱动阀杆下行,下活塞密封进水管,阀体内和出水管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会经下活塞进入溢水腔,浮球在水的作用下浮起,溢水腔的水自溢水口排出,实现排水状态,并且浮球在供水状态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堵住溢水口,以防止臭气或脏水进入阀体内,实现防返溢功能。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驱动阀杆的上下移动,实现正常供水和用水完毕后的排空以及防返溢的功能,彻底解决了水管和阀门冻结问题以及阀门免受污染;并且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维护使用成本低。实现上行可使进水管与出水管联通且密封溢水腔、下行可使出水管与溢水腔联通且密封进水管的具体结构如下下活塞外表面与阀体内壁设有过水间隙,下活塞自下而上依次装有外表面与阀体内壁密封配合的第三密封圈和第一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和第一密封圈分别位于进水孔的下方和上方,下活塞内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包括位于第一密封圈上部的上水孔、位于第三密封圈上方的下水孔及联通上水孔和下水孔的竖向通道,所述下活塞上还设有位于第一密封圈下方且可与止水塞配合的下活塞环槽,阀体内设有位于第一密封圈下方且与止水塞对应设置的过水腔,阀体内设有位于过水腔上部且可与第一密封圈配合的凸台,阀体下部还设有可使下水孔与溢水腔联通的排水环槽。作为本技术的改进,下活塞上还装有位于进水孔和下水孔之间的第二密封圈,当下活塞下行时,止水塞的内伸端堵住进水孔,第二密封圈和第一密封圈分别密封进水孔的上部和下部,起到密封作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上部一侧还装有通气管,通气管的外伸端设有进气孔、内伸端通过过气孔与阀体内腔联通,通气管内装有止水浮球,阀杆上部装有上活塞,上活塞装有上行密封通气管和出水管、下行导通通气管和出水管的上密封圈,上活塞随阀杆上行时,通气管和出水管密封,可防止水流自通气管流出;上活塞随阀杆下行时, 空气自进气孔进入通气管,自过气孔进入阀体内,可加速阀体内水的流出。上活塞上还装有位于过气孔上方的0型圈,可有效防止水流进入阀杆的顶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供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该实施例排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的自动排空防返溢防冻给水栓,其包括阀体1,阀体1可由上阀体1-1、扬水管1-2和下阀体1-3三部分组成,上阀体1-1下部一侧装有出水管2,下阀体1-2 上部一侧装有进水管3,阀体1内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阀杆4,阀杆4上部螺接在阀体1内, 其外伸端装有转动手柄27,上阀体1-1中部一侧还装有通气管17,通气管17的外伸端设有进气孔21、内伸端通过过气孔22与上阀体1-1内腔联通,通气管17内装有止水浮球23, 阀杆4上部装有上活塞24,上活塞M装有上行密封通气管17和出水管2、下行导通通气管 17和出水管2的上密封圈25,上活塞M上还装有位于过气孔22上方的0型圈沈。下阀体 1-3底部设有溢水腔12,溢水腔12 —侧设有溢水口 13和可密封溢水口 13的浮球14,进水管3内设有环凸台8和与下阀体1-3内腔联通的进水孔9,进水管3内还装有位于环凸台8 和进水孔9之间且内伸端呈锥面设置、外伸端设有疏水支架的止水塞10,止水塞10的内伸端端面呈弧形,疏水支架包括圆环、支撑杆,相邻支撑杆之间为疏水间隙,阀杆4的底部装有上行可使进水管3与出水管2联通且密封溢水腔12、下行可使出水管2与溢水腔12联通且密封进水管3的下活塞5。下活塞5外表面与阀体1内壁设有过水间隙,下活塞5自下而上依次装有外表面与阀体内壁密封配合的第三密封圈20、第二密封圈19和第一密封圈18, 第三密封圈20和第一密封圈18分别位于进水孔9的下方和上方,下活塞5内设有排水通道6,排水通道6包括位于第一密封圈18上部的上水孔61、位于第三密封圈20上方的下水孔63及联通上水孔61和下水孔63的竖向通道62,第二密封圈19位于进水孔9和下水孔 63之间,下活塞5上还设有位于第一密封圈18下方且可与止水塞10配合的下活塞环槽7, 下阀体1-3内中部设有位于第一密封圈18下方且与止水塞10对应设置的过水腔11,下阀体1-3内上部设有位于过水腔11上部且可与第一密封圈18配合的凸台16,下阀体1-3下部还设有可使下水孔63与溢水腔12联通的排水环槽15。如图1所示的供水状态图中阀杆4上行至最大位置,此时止水塞10的内伸端脱离下活塞环槽7,下活塞5将止水塞10向左顶靠使止水塞10的锥面远离进水孔,水流自进水孔9进入阀体1内,第一密封圈18远离凸台16,第二密封圈19密封住进水孔9的下方, 水流自过水腔上升,最后沿出水管2排出;第三密封圈20使下水孔63与溢水腔12完全隔离;上活塞M的上密封圈25将阀体1内腔上部密封,即密封住通气管17 ;从而实现正常供水状态,并且此时浮球14在重力的作用下堵住溢水口 13,以防止臭气或脏水自溢水腔12进入扬水管1-2内,实现防返溢功能。 如图2所示的排水状态图中阀杆4下行至最大位置,水流自进水管3进入时,疏水支架会将止水塞10推动右移,使止水塞10的内伸端与下活塞环槽7贴合,止水塞10的锥面与进水孔9贴合,起到一级密封作用;第一密封圈18与凸台16结合密封住进水孔9的上方,第二密封圈19与阀体1内腔壁密封住进水孔9的下方,起到加强密封的作用;第三密封圈20位于排水环槽15中,阀体1和出水管2内的水流自上水孔61进入经竖向通道62, 再经下水孔63进入排水环槽15,水流进入溢水腔12,浮球14浮起,最终自溢水口 13排出; 上活塞M的上密封圈25位于大致进水管2位置,使通气管17进入的空气进入阀体1内。权利要求1.自动排空防返溢防冻给水栓,包括阀体(1),阀体(1)顶部一侧装有出水管(2)、下部一侧装有进水管(3),阀体(1)内连接有可上下滑动的阀杆(4),其特征是阀体(1)底部设有溢水腔(12),溢水腔(12) —侧设有溢水口( 13)和可密封溢水口( 13)的浮球(14),所述进水管(3)内设有环凸台(8)和与阀体(1)内腔联通的进水孔(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占标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三华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