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奕群专利>正文

多功能经络全息保健通道集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55655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0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多功能经络全息保健通道集成系统,属于治未病诊疗预防保健技术与设备领域,该系统至少包括一条或多条保健通道、一个或多个间隔分布的保健厢仓,或一条或多条保健通道与一个或多个间隔分布的保健厢仓相结合,以及一台或多台计算机组成的微电脑处理系统,该保健厢仓或保健通道中安装有输出具有经络保健参数的物理因子或自然因子的保健设备,用于供被保健者在厢仓内或在通道内受到物理因子或自然因子的作用而获得保健效果;所述的微电脑处理系统分别与所述保健设备相连,对物理因子或自然因子进行调控。本系统可灵活配置,可以同时实现从经络全息层面实施预防、保健、调理、康复的多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治未病诊疗预防保健技术与设备领域,采用了能量医学、量子医学、生物场以及经络全息的生物物理特性为理论和实践基础;特别涉及一种将中医经络学、全息医学及物理学和自然因子相结合用于对人体进行全身性治未病经络全息诊疗保健的技术和设备构成的规模性的多功能经络全息保健通道系统。
技术介绍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上个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已由“以治病为目的的对高科技的无限追求”,转向“预防疾病与损伤, 维持和提高健康水平”。中国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2008年1月 25日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说这一重大转变,至少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由治病的医学转向保健的医学,二是由关注人的疾病转向关注人的健康,三是在重视科技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文关怀。随着医学目的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提出的更高要求,“治未病”理念与实践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治未病”是具有深刻内涵的中医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把握了预防保健的三个主要层次,即第一、“未病先防”(未雨绸缪,保身长全,是“治未病”的第一要义)、第二 “既病防变”(料在机先,阻截传变,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和第三“瘥后防复”(扶助正气,强身健体,防止疾病复发)。其核心,落实到一个“防”字上,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就是要保养身体,培育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正是这些思想的典型表达。19世纪恩格斯指出机体本身是机械学、物理学和化学结合为统一的整体。物理场性能物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在自然界存在物质相互作用的场-物理场, 物理场具有质量、能量和动量。生物物理学家的研究证明人体具有生物场即人体物理场, 因为人体自身即具有电、磁、光、声、热、力等物理性能,在此基础上机体某一组织细胞、某一组织或器官直至整个机体,对其周围环境都是一个生物场-物理场,它随自身功能、体内环境、体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产生复杂的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变化,保证机体的正常活动、对抗病理改变、适应外界环境以及在特殊情况下产生保护性反应等过程,从而保证生命的存在。人类的发生归根结底源于自然界的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在进化过程中机体内部的与大自然的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作为物质、能量和信息不断交换,最终达到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和体内环境各种复杂机制的协调,从而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人类脱离自然界物理因子的作用就不可能生存。在古代人类已开始利用自然界的物理因子治疗疾病、维护健康, 并取得了极大成效。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至最近几个世纪,人工物理因子不断出现,并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利用,其中首先是用于防治疾病并不断取得显著成效。物理治疗的依据(1)人体的物理性能在本质上与自然界的或人工的物理因子的性能是相同的,这就为物理疗法奠定了最优越的基础;(2)物理治疗因子作用于机体时,首先影响体内的物理状态,这对其最终的作用效果有重要的作用。理疗的疗效和优越性(1)副作用少,一般不产生长期的适应性;( 单一物理因子往往具有多方面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这是绝大多数化学药物所不能比拟的;(3)通过选择物理因子的不同作用方式可相对集中作用于一定部位的组织器官,因此在突出作用重点方面较药物易于掌握;(4)理疗与药物科学的综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从而显著提高疗效。现代科技进步(1)每当专利技术一种新物理因子时,必然其生物学作用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迅速用于医学领域,例如超声波、微波、激光以及更早专利技术的物理因子都是如此; (2)现代科学关于生物-人体体内各种物理过程的研究,为理疗学的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量子生物物理、超细胞生物物理、生物膜发光过程、生物场(生物的物理场)、生物振荡(生物机体不同层次的固有振荡频率)等科目的专题研究,直接促进了对人工物理治疗因子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的理解;C3)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理疗学与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中医学、军事医学、基础医学、生物物理学、物理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许多专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不断深化,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成为理疗学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客观需要⑴在20世纪化学药物发展之快,有人形容犹如“热核爆炸”,但由于人类已经长期使用化学药物治疗疾病,以致引起了一些被高度重视的不良副作用,例如微生物的耐药性增加了 ;不少疾病的迁延型、慢性型增加了 ;由于有些化学药物可影响机体的反应性,故变态反应性疾病增加了。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客观上提出了发展没有如此不良副作用的疗法的要求;(2)近数十年世界气象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并给许多国家造成了灾难。 人类对这种迅速变化的自然条件产生了适应障碍。为加强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主要依靠自然的或人工的物理因子对机体的锻炼作用。因为自然物理因子系生态学因子,而人工物理因子也属于或接近生态学因子,合理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可加强调节、适应与代赏功能,减少能耗,提高活动效能,从而有利于克服因急剧的气候变化引起的适应性障碍,防止气象病理反应或原有疾病的恶化。(3)人类的进化史和生物医学基础理论使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人工物理因子、自然物理因子和机体的物理性能相互间的密切关系。因此, 科学地应用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在医疗保健方面具有广泛的积极作用和特殊意义。人工物理因子现代医学中,应用自然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电、机械、热、冷、 光、声、磁、放射能等作用于机体,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或理学疗法。物理因子对患者机体真正的作用机制是直接作用直接引起局部组织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间接作用指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后,通过热/电化学/光化学的变化,而引起体液改变,或通过神经反射,或经络穴位,而发挥作用。西医物理治疗学传统的服务项目电疗法(直流电、低频电、中频电、高频电、超高频电、特高频电、静电、空气离子),磁疗法(静磁场、脉动磁场、交变磁场),光疗法(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激光、光化学),超声波疗法(超声波、超声波药物透入、超声波一间动电、高功率聚焦超声波),热疗法(石蜡、地蜡、沙疗、坎离砂疗),冷疗法(冷疗、冷冻疗),压力疗法(正压、负压)等。虽然这些物理治疗发展时间长、有一定疗效,是药物治疗的很好的补充,但每台仪器一次只能给一个病人由一位理疗师操作,每个病人一次只能接受一种物理因子治疗,每次只能作局部治疗,而且多作用于人体运动系统,有的(如高频电)电压过高有一定危险性需要在治疗中防护,这些都使上述物理治疗的范围和疗效受到限制。中医物理治疗学是与针灸经络学同时发展起来的,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在二十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中国穴位电针,它的优点①能在较长时间内用一种或多种波形,用同一或不同强度进行电刺激,可以代替长时间的运针,从而可以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② 能比较方便而准确的调节电刺激量,以适应不同病症和患者的要求;③能获得较强的刺激量;④能获得针刺与电刺激双重的治疗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奕群
申请(专利权)人:朱奕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