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珠进专利>正文

一种立式电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4925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立式电捕器,包括上筒体(16)、下筒体(1)和其间设置的沉淀极(5),上筒体(16)上方设置的瓷瓶箱(11)、高压绝缘子(9)和筒内设置的阻气罩(8),上悬伞(7)与下悬伞(3)之间设置的电晕极(6),下筒体(1)中设置的进气管(15),其特征是:所述的瓷瓶箱(11)为单层筒状罩,其箱盖上设有进气孔和气管(19),该气管(19)与设置在上筒体(16)上的风机(10)联接;高压绝缘子(9)采用防重污型双伞悬式瓷瓶(9);在下悬伞支撑(18)上方的沉淀极(5)极板上设有燕尾分流槽(17);进气管(15)上设有向下筒体(1)四周分流的进气分布器(15)。(*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静电立式电捕器,特别是一种用于碳素行业的高压静电立式电捕器。属于除尘设备

技术介绍
电捕器主要原理是,电晕极接高压直流电源负极、沉淀极接其正极,当含有焦油、沥青油烟、粉尘、苯并篦等分子的混合气体从塔内流过时,其介质在高压静电场的作用下带上负电荷,被正电极吸附于沉淀极上,然后靠自身重力作用沿沉淀极自由落入下筒体,由排污孔排出。碳素行业其主要原料为石油炼油厂下角料,如炉底焦、沥青渣等,经混捏成形,焙烧处理等工艺生产出阳极电极用于铝冶炼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施放出大量污染物排入大气中,如沥青熔化烟、二氧化硫、苯、苯并篦等严重污染了大气,而传统的除尘设备大都采用袋式除尘,旋风除尘,麻石除尘、卧式电除尘等办法。其效果大部分只能将烟尘除去,而对二氧化硫、苯、苯并篦、沥青烟效果较差。如卧式电除尘器在处理碳素厂废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极间距离400mm~700mm,这样极间距太宽,超过了处理这种混合气体中所含介质游离力矩,同时造成了一定电场盲区,原设计气体流速≥1.2m/s以上,造成混合气体在电场工作区内滞留时间短,严重影响电场捕集效果,另外体积庞大,造价昂贵,用户一般承受不了。加之由于沥青粘度大,容易造成塔内正、负极短路,负极高压瓷瓶爬电接地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除二氧化硫、苯、苯并篦、沥青烟效果好,体积小、造价低、可防止沥青等造成正、负极短路,负极高压瓷瓶爬电接地,用于碳素行业的立式电捕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立式电捕器,包括上筒体、下筒体和其间设置的沉淀极,上筒体上方设置的瓷瓶箱、高压绝缘子和筒内设置的阻气罩,上悬伞与下悬伞之间设置的电晕极,下筒体中设置的进气管,其特征是所述的瓷瓶箱为单层筒状罩,其箱盖上设有进气孔和气管,该气管与设置在上筒体上的风机联接。高压绝缘子采用防重污型双伞悬式瓷瓶。在下悬伞支撑上方的沉淀极极板上设有燕尾分流槽。进气管上设有向下筒体四周分流的进气分布器。本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阻气罩可以为抛物面型,其口端还设有向外伸出的边沿。本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进气分布器可以为8根向两侧伸出的直形管。本技术由于在下筒体内设有进气分布器,因而可使待处理的混合沥青油气均匀通过沉淀极区域,解决了靠近上筒体出气口的沉淀极区域处理混合沥青油气多,而其他区域处理少的不均衡处理的问题。由于在上筒体上设有瓷瓶箱、高压绝缘子和风机,瓷瓶箱为单层筒状罩,箱盖上设有进气孔和气管,气管与风机联接,高压绝缘子为防重污型双伞悬式瓷瓶,因而,当电捕器工作时,风机向瓷瓶箱内送气,送气气压大于部分混合沥青油气进入瓷瓶箱内的气压,再加上防重污型双伞悬式瓷瓶的作用,可有效地解决高压瓷瓶爬电接地的问题。由于在下悬伞支撑上方的沉淀极极板上设有燕尾分流槽,因而,吸附于沉淀极极板上的沥青分子和苯并篦等混合介质在沿极板向下筒体流动中,被燕尾分流槽阻挡分流,有效地避免了其与下悬伞支撑的接触,解决了正、负极短路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具有除二氧化硫、苯、苯并篦、沥青烟效果好,体积小,约是卧式占地面积的五、六分之一,造价低,约是卧式的三、四分之一,可防止沥青等造成正、负极短路,高压瓷瓶爬电接地的特点。可广泛用于碳素行业的电捕器除尘。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上筒体16、阴极悬挂12、上悬伞7、电晕极6、吊锤4、下悬伞3、下悬伞支撑18、下筒体1、配气板2、上筒体16上的出气口14和下筒体1的排污口13与现有立式电捕器中的对应相同。出气口14通过外管道与烟囱相连。与现有立式电捕器不同的是,下筒体1内设有进气分布器15,进气分布器15由1根与进气孔相连的直形管和8根与该直形管相通并向两侧伸出的直形管构成,与配气板2配合,可使进入塔内气体尽量分配均匀。燕尾分流槽17设置在下悬伞支撑18上方的沉淀极5极板上,由“Λ”字型挡条构成,可将沿极板流下的沥青分子和苯并篦等混合介质分流,而不会流到下悬伞支撑18上。瓷瓶箱11为单层筒状罩,固定在上筒体16上面,其内装有防重污型悬式瓷瓶9,箱盖上设有进气孔和气管19,气管19与固定在上筒体16上的风机10联接。阻气罩8为抛物而型或锅底型,其口端设有向四周平伸的边沿,阻气效果较好。本技术可将混合沥青油气由进气口经分气后进入沉淀极5(高压电场工作区),在高压静电场作用下,使沥青混合气体中所含沥青分子和苯并篦等混合介质带负电荷后,被正电极吸附于沉淀极5上,靠其塔内温度及自身重力沿沉淀极5塔壁流入下筒体1,经排污口13排出;其净化后的气体经出气口14、外管道送入烟囱排入大气。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电捕器,包括上筒体(16)、下筒体(1)和其间设置的沉淀极(5),上筒体(16)上方设置的瓷瓶箱(11)、高压绝缘子(9)和筒内设置的阻气罩(8),上悬伞(7)与下悬伞(3)之间设置的电晕极(6),下筒体(1)中设置的进气管(15),其特征是所述的瓷瓶箱(11)为单层筒状罩,其箱盖上设有进气孔和气管(19),该气管(19)与设置在上筒体(16)上的风机(10)联接;高压绝缘子(9)采用防重污型双伞悬式瓷瓶(9);在下悬伞支撑(18)上方的沉淀极(5)极板上设有燕尾分流槽(17);进气管(15)上设有向下筒体(1)四周分流的进气分布器(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电捕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阻气罩(8)为抛物面型,其口端还设有向外伸出的边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立式电捕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气分布器(15)为8根向两侧伸出的直形管。专利摘要本技术立式电捕器,属于除尘设备
主要是解决现有立式电捕器用于碳素行业时出现正、负极短路,负极高压瓷瓶爬电接地的问题。其特征是包括上筒体、下筒体和其间设置的沉淀极,上筒体上方设置的瓷瓶箱、高压绝缘子和筒内设置的阻气罩,上悬伞与下悬伞之间设置的电晕极,下筒体中设置的进气管,所述的瓷瓶箱为单层筒状罩,其箱盖上设有进气孔和气管,该气管与设置在上筒体上的风机联接。高压绝缘子采用防重污型双伞悬式瓷瓶。在下悬伞支撑上方的沉淀极极板上设有燕尾分流槽。进气管上设有向下筒体四周分流的进气分布器。具有除二氧化硫、苯、苯并篦、沥青烟效果好的特点。可广泛用于碳素行业的电捕器除尘。文档编号B03C3/40GK2555934SQ02278350公开日2003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0日专利技术者胡珠进 申请人:胡珠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珠进
申请(专利权)人:胡珠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