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用高压静电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3994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器用高压静电除尘装置,采用蜂巢板1针棒2极配组成双区电场,针棒2由针状段4和棒状段5两部分组成,针状段与蜂巢壁组成放电区,棒状段与蜂巢壁组成收尘区,电离与收尘分别在两个电场中进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收尘面积大,阻损小空间占用小,生产工艺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静电除尘设备,尤其是用于室内空气除尘除菌净化设备制造领域。用于室内空气净化器中的静电发生装置,与工业用静电除尘设备相比,受到两方面的限制一是空间大小的限制,室内空气净化器静电发生装置的空间体积要尽量小,以满足气体净化器在室内使用小巧美观的外观要求,因此所用电场应具有较大的效率-占空比;另一方面的限制来源于使用的低噪音要求,因此在包括静电场在内的空气净化器部件中,都应尽可能减少流经气体的阻力损耗,以减少噪音,同时也相应降低选用风机的功率,降低日常耗费。目前市售空气净化器的静电装置一般采用细线放电收尘或网状放电收尘,这两种方式都不能令人满意地兼顾以上两点,前者的效率-占空比低;后者易因微尘填塞而使流阻升高。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设计一种效率-占空比高,气体流阻小的室内空气净化器用静电除尘、除菌装置,并使之具有结构合理、能耗低、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设计实现的。静电场的电极部分由蜂巢板、针棒极配组成,固定在针棒架上的针棒插放在蜂巢孔的几何中心位置,针棒具有针状段和棒状段两个部分。采用以上的设计后,静电除尘器的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采用紧凑的六角形端面结构,与其它端面结构相比,机械强度高,单位空间体积收尘面积最大,因此具有较高的效率-占空比;由针段状和棒状段组成的针棒式放电极,既具有细线放电极电晕电流大、针尖部分不积灰、离子化强度高的优点,还具有大直径放电极场强均匀、电流密度大的特点,针状段和棒状段构成双区电场结构,针状段与蜂巢壁组成放电区;棒状段与蜂巢壁组成收尘区,双区结构使电离与收尘分别在两个电场中进行,既有利于气溶胶尘埃的荷电与迁移,又易于使亚微米级(<0.4μm)细菌的扩散荷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图,由薄铜板制得的六角形端面蜂巢孔6相联嵌接成蜂巢板1,为简便起见,图中仅画出部分蜂巢孔,实际上整个蜂巢板1均由蜂巢孔6相嵌堆砌而成。固定在针棒架3上的针棒2插放在蜂巢孔的几何中心位置,针棒2具有针状段4和棒状段5两个部分。在实施实验中,蜂巢针棒采用窄间距结构,同极距离25mm,电场强度8kv,电场连续产生有效电晕,气流速度>2m/s;当收尘率>95%时,阻损为2-3mmH2O柱。本技术蜂巢针棒双区静电除尘装置虽然是针对对体积和噪音要求甚苛的室内空气净化器的静电处理目的提出的,但其应用远不止在室内空气净化器上,实际上,在其它工业及民用除尘领域,本技术都具有广泛的用处。权利要求1.一种高压静电除尘装置,由电源、电极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其电极部分,由蜂巢板1针棒2极配组成,固定在针棒架3上的针棒2插放在蜂巢孔6的几何中心位置,针棒2具有针状段4和棒状段5两个部分。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器用高压静电除尘装置,采用蜂巢板1针棒2极配组成双区电场,针棒2由针状段4和棒状段5两部分组成,针状段与蜂巢壁组成放电区,棒状段与蜂巢壁组成收尘区,电离与收尘分别在两个电场中进行。本技术具有收尘面积大,阻损小空间占用小,生产工艺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文档编号B03C3/04GK2135400SQ9222051公开日1993年6月9日 申请日期199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15日专利技术者任忠梅, 吴吉祥, 王长津, 夏军, 胡宗全, 林勇 申请人:成都轻工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静电除尘装置,由电源、电极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其电极部分,由蜂巢板1针棒2极配组成,固定在针棒架3上的针棒2插放在蜂巢孔6的几何中心位置,针棒2具有针状段4的棒状段5两个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忠梅吴吉祥王长津夏军胡宗全林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轻工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