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3546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声器,包括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音圈筒,所述音圈筒的一端与所述振膜固定结合并且该端作为所述音圈筒引线的出线端,其中:所述振膜上对应所述引线出线的位置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引线的出线端位于所述加强部下方,并且所述加强部沿所述引线的顺线方向延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这种设计,由于在引线出线位置的上方设置了加强部,并且加强部朝向所述引线的顺线方向延伸,引线在振动时避免引线跟随振膜振动产生弯折,使引线能够跟随加强部平行振动,避免引线在发声器工作过程中导致的弯折断线、电导通不良等缺陷,保证了发声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声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转换
,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防止引线断线,保证电连接稳定性的发声器。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微型电声类元器件,如微型动圈式发声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终端产品的便携式设计,对产品的声学性能不断提高,如高灵敏度、低失真设计,同时对产品的避免引线断线等可靠性指标满足更高的要求。在传统设计中,音圈筒的引线一般通顺线工序,将引线通过胶将引线固定在振膜表面,这种设计增加了顺线工序,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对上述传统设计的改进中,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悬空引线的方式来避免上述顺线工序造成的缺陷。但上述两种公知技术,引线在随着发声器的振动过程中,引线与振膜同步振动,振膜振动弯折引起引线弯折,容易导致断线问题,造成发声器电连接不良,影响发声器的可靠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发声器进行改进,以避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声器,可以避免引线在发声器工作中产生断线,导致电连接不良等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声器,包括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音圈筒,所述音圈筒的一端与所述振膜固定结合并且该端作为所述音圈筒引线的出线端,其中:所述振膜上对应所述引线出线的位置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引线的出线端位于所述加强部下方,并且所述加强部沿所述引线的顺线方向延伸。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振膜包括中空的边缘部和刚性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形成所述加强部。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振膜为一体结构,在所述振膜的中部设置有复合层,所述复合层形成所述加强部。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引线从音圈筒的本体外部顺线,所述加强部的边缘超出所述音圈筒的外边缘。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引线从所述音圈筒的内部顺线,所述加强部的边缘位于所述音圈筒内边缘在所述振膜上的投影区域内。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加强部为环形。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加强部为局部设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加强部为一个或者多个。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中间部为矩形。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加强部为四个,并且设置在所述中间部的四个角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声器,由于在引线出线位置的上方设置了加强部,并且加强部朝向所述引线的顺线方向延伸,引线在振动时避免引线跟随振膜振动产生弯折,使引线能够跟随加强部平行振动,避免引线在发声器工作过程中导致的弯折断线、电导通不良等缺陷,保证了发声器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发声器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中间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振动系统的俯视图;图4是图3所示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改进方案涉及的振动系统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涉及的振动系统的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涉及的的振动系统的俯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改进方案涉及振动系统的俯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涉及的振动系统的俯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改进方案涉及的振动系统的俯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涉及的振动系统的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涉及的振动系统的俯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涉及的振动系统的剖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涉及的发声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实施例一: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发声器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中间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涉及的振动系统的俯视图;图4是图3所示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发声器包括振动系统,磁路系统,以及收容固定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的辅助系统。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结合于振膜下侧的音圈筒22,发声器工作过程中由音圈筒22带动振膜振动发声。磁路系统包括依次结合的华司31、磁体32和盆架33,磁路系统形成收容音圈筒22的磁间隙。辅助系统包括壳体12和盖接于壳体12上的盖体11。此外,还包括电连接发声器内部电路和外部电路的电连接装置4,本实施例中电连接装置4为弹性片结构,固定于壳体12上。振膜包括位于中心位置的中间部23和位于边缘位置且中空的边缘部21a,其中中间部23优选为具有一定刚性的材料,以保证发声器的高频声效。中间部23还包括中心的固定槽231和边缘的连接部232,固定槽231可以进一步增加中间部的刚性同时也便于中间部的定位组装;连接部232的上侧与边缘部21a的内侧边缘固定结合,连接部232的下侧与音圈筒22固定连接。音圈筒22的引线24从音圈筒22与连接部232结合的一端出线,并且引线24从音圈筒22本体的外部顺线;在引线24出线位置的上方设有中间部23形成的加强部25a,其中加强部25a是由中间部23局部向引线24的顺线方向延伸形成,其外边缘尺寸大于音圈筒22外边缘尺寸。这种在刚性的中间部22上设置加强部25a的设计,引线24在振动时避免引线24跟随振膜振动产生弯折,使引线能24够跟随加强部25a平行振动,避免引线24在发声器工作过程中导致的弯折断线、电导通不良等缺陷,保证了发声器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中间部22为矩形结构,加强部25a设置于矩形中间部22的四个角部;本实施例中,引线24结合在中间部22的一个短轴两端的两个加强部25a上,这种设计,可以根据发声器的在短轴侧出线的具体顺线要求进行顺线。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改进方案涉及的振动系统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为满足不同的顺线需要,本改进方案中引线24结合于矩形中间部22一长轴的两端所对应的两个加强部25a上。这种改进设计,引线在振动时避免引线跟随振膜振动产生弯折,使引线能够跟随加强部平行振动,避免引线在发声器工作过程中导致的弯折断线、电导通不良等缺陷同时这种设计,可以满足音圈筒出线端在长轴侧的设计要求;同时,可以满足引线24在音圈筒22的长轴方向顺线设计需求。实施例二: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涉及的振动系统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加强部25b的位置和数量不同,本实施例中,在矩形中间部23的对角的位置设有两个加强部25b,引线24对应分别从两个加强部25b顺线。本实施过程同样可以实现实施例一的技术效果,并且可以发声器在本实施例中在对角顺线的设计需要,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另外一对角进行顺线设计。实施例三: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涉及的的振动系统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加强部25c设置数量和位置不同,本实施例中加强部25c为一个,并且设置在矩形中间部23c的一轴边上,本实施例优选的设置在中间部23c一轴边的中心以保证平衡。本实施过程同样可以实现上述实施过程的技术效果,并且可以满足更多的生产设计需求。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改进方案涉及振动系统的俯视图,如图8所示,本改进方案与上述技术方案的主要区别在于,加强部25c环形,本,本改进方案同样可以实现上述技术效果;并且引线24的顺线位置不受限制。实施例四: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涉及的振动系统的俯视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过程中中间部24为圆形,加强部25d为两个,并且在中间部24的局部设置,本实施方案引线在振动时避免引线跟随振膜振动产生弯折,使引线能够跟随加强部平行振动,避免引线在发声器工作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声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器,包括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音圈筒,所述音圈筒的一端与所述振膜固定结合并且该端作为所述音圈筒引线的出线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上对应所述引线出线的位置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引线从音圈筒的本体外部顺线,所述加强部的边缘超过所述音圈筒的外边缘;所述引线的出线端位于所述加强部下方,并且所述加强部沿所述引线的顺线方向延伸;所述引线与所述加强部平行振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包括中空的边缘部和刚性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形成所述加强部。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栋金圭东姜俊求蔡晓东朱跃光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