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及电流互感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2539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包括一个换接机构和一次导体上的一个导电部件(12,14)。换接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抱箍(30,31)和分别与各抱箍相连接的换接部件。抱箍包括一个可套设于导电部件的外圆表面上的环套部和一个可连接于一个换接部件的连接部。这种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在不增加导电部件直径的情况下使得抱箍沿导电部件延伸,即可以通过抱箍与导电部件之间接触面积的增加而减小抱箍与导电部件之间的接触电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使用该一次换接装置的电流互感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电力系统的电流互感器中用于改变一次导体相对于电流互感器磁芯的匝数的换接装置。本技术还涉及一种使用上述一次换接装置的电流互感器。
技术介绍
在用于电力系统的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中,通过磁芯电磁耦合的方式将用于电力传输的一次导体中的电流大小反馈到用于测量的二次导体中。一次导体穿设在磁芯上,二次导体缠绕于磁芯上,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匝数比,以实现将一次导体中的高电流转换为二次导体中的低电流。现有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中,一次导体相对于磁芯的匝数存在一匝、二匝和四匝三种方式,而二次导体在磁芯上的缠绕方式只有一个固定数量的匝数。借助换接装置可以改变一次导体相对于磁芯的匝数,以在不更换电流互感器的前提下,在一台电流互感器中实现多变比共存。在换接装置中,一次导体通过导电组件的形式穿设于磁芯。为了实现相对于磁芯的多种匝数,导电组件往往包括多个导电杆和一个屏蔽管,通过各个导电杆之间串联和/或并联的变化,实现匝数的改变,其中屏蔽管连接于电流互感器的罩并用于改善导电组件的电场分布。例如,导电组件包括四个导电杆,当这四个导电杆并联连接时,相当于一次导体在磁芯上的匝数为一匝;当这四个导电杆串联连接时,相当于一次导体在磁芯上的匝数为四匝;当这四个导电杆两两串联后再并联,相当于一次导体在磁芯上的匝数为两匝。导电组件的每一个导电杆分别电连接于一个连接排,换接装置通过连接排调整各个导电杆之间的连接关系。图1显示了导电杆与连接排的一种示意性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导电杆40的端部通过连接在螺孔42中的螺钉(未示出)固定在连接排44的端面上。使用这种方式,导电杆40和连接排44的接触端面上存在接触电阻,通过电流时,这个接触端面上产生大量的热,甚至出现电腐蚀,为了减小接触电阻,需要增加导电杆40的横截面积,以增加导电杆40与连接排44之间的接触面积,但导电杆40横截面积的增加会导致导电杆材料体积的增加,使得整个电流互感器的体积和成本都上升。图2显示了导电杆与连接排的另一种示意性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导电杆50的端部穿入连接排M的连接孔52中,而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导电杆50固定在连接排M上。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消除接触电阻,但导电组件中一些承载气体压力的导电元件,在实施焊接后可能将无法满足气密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导电部件与换接部件之间的接触电阻,且连接方式简单、易于实施。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使用上述一次换接装置的电流互感器。本技术提供的这种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包括一个换接机构和一次导体上的一个导电部件。换接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抱箍和分别与各抱箍相连接的换接部件。抱箍包括一个可套设于导电部件的外圆表面上的环套部和一个可连接于一个换接部件的连接部。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在不增加导电部件直径的情况下,使得抱箍沿导电部件延伸,即可以通过抱箍与导电部件之间接触面积的增加而减小抱箍与导电部件之间的接触电阻。依据本技术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的一个方面,导电部件为一次导体的导电杆,抱箍套设于导电杆的外圆表面上,换接部件为换接机构的连接排。依据本技术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的另一方面,导电部件是一次导体的导电杆和包覆导电杆的壳,抱箍套设于壳的外圆表面上,换接部件是电流互感器的罩。通过抱箍实现壳与罩的连接,可以避免使用焊接连接,且有效降低一次导体的壳与电流互感器的罩之间的接触电阻。依据本技术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的又一方面,抱箍和罩之间加装有一个密封垫片。抱箍和罩之间的密封垫片可以保证一次导体的壳与电流互感器的罩之间的气密性。依据本技术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的又一方面,一次换接装置还包括套设于导电杆的外圆表面上的抱箍,且与抱箍相连的换接部件为换接机构的连接排。依据本技术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的又一方面,环套部为与导电部件周向端面形状相适应的接触面。依据本技术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的又一方面,连接部设有复数个固定孔,抱箍通过穿设于固定孔中的螺栓连接于换接部件。依据本技术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的又一方面,抱箍包括一个第一箍体和一个第二箍体,第一箍体可连接于第二箍体。第一箍体设有一个第一环套部和一个第一连接部,第二箍体设有一个第二环套部和一个第二连接部,第一环套部和第二环套部可分别环套于导电部件的外圆表面上,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分别连接于换接部件。依据本技术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的又一方面,第一箍体和第二箍体彼此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复数个安装孔,第一箍体通过分别穿设于安装孔中的螺栓与第二箍体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流互感器,它包括上述一次换接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的导电杆与连接排的连接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另一种现有的导电杆与连接排的连接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3用于说明本技术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用于说明本技术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标号说明10 一次导体12导电杆122导电杆的外圆表面14 壳142壳的外圆表面20连接排30,31 抱箍32连接部322固定孔34环套部36第一箍体362第一环套部364第一连接部37 罩38第二箍体382第二环套部384第二连接部39安装孔40,50 导电杆42 螺孔44、54 连接排52连接孔。下文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例,对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分。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图3用于说明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包括一个换接机构和一次导体10上的一个导电部件12。换接机构包括一个抱箍30和一个换接部件。换接部件为一个连接排20并与抱箍30连接。在图3所示的示意性实施方式中,一次导体10包括一个导电杆12和一个壳14,其中导电杆12为导电部件,壳14为用于改善一次导体的电场分布的屏蔽管。在图3所示的示意性实施方式中,抱箍30包括一个连接部32和一个环套部34,环套部34可套设于导电杆12的外圆表面122上,连接部32连接于连接排20,藉此实现导电杆12与连接排20之间的电气连接。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换接装置中,导电杆12与连接排20之间通过抱箍30实现电气连接,导电杆12与抱箍30之间产生的接触电阻存在于抱箍30的环套部34与导电杆12接触的外圆表面上,增加抱箍30与导电杆12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小抱箍30与导电杆12之间的接触电阻。在不增加导电杆直径的情况下,加长抱箍30沿导电杆12延伸的尺寸,即可以增大抱箍30与导电杆1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抱箍30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今是秦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MWB互感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