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0660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内腔中设有若干密封垫;阀体固定在装有处理介质的罐体上;在阀体内腔中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上设有一号活塞和二号活塞;所述的一号活塞、二号活塞上设有环形凸台和环形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阀体内设置两个活塞,通过两个活塞在阀体内腔的组合和运动,使再生状态时的阀体出口不会流出未处理过的液体,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功能控制阀可以实现无论工作状态还是再生状态,可以让出水口始终只出处理过液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液体处理系统的多功能控制阀
技术介绍
现有工业用或家用水处理系统在使用时,分为工作和再生两种工作状态。工作状态是让未处理的液体通过处理介质后产出需要的液体;再生状态是将已经失效的处理介质恢复成可继续使用的处理介质,再生状态又分为反洗、吸盐、正洗和注水这四个过程。为了实现水处理系统工作状态和再生状态的切换,以及再生状态下反洗、吸盐、正洗和注水这四个过程的切换,就需要再处理系统中加装多功能控制阀。现有的功能控制阀一般是将多个阀门集成到一个阀体中,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体积大,安装不便,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操作,容易使连通流道出错混流,影响水处理的效果; 且在再生状态下,一般出水口流出的都是未处理过的液体。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液体处理系统的无论工作或再生状态下,出水口都只出处理过的液体的多功能控制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内腔中设有若干密封垫;阀体固定在装有处理介质的罐体上;在阀体内腔中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上设有一号活塞和二号活塞;所述的一号活塞、二号活塞上设有环形凸台和环形凹槽。其中,所述阀体内腔中的密封垫设有六个,一号密封垫、二号密封垫、三号密封垫、 四号密封垫、五号密封垫、六号密封垫分别间隔设置在阀体内腔中。其中,所述的活塞杆为台阶状杆体,即活塞杆的下部设有一段直径小于活塞杆主体直径的拉杆,一号活塞设置在拉杆上,并在活塞杆带动下可沿着拉杆上下运动;拉杆的末端固定着二号活塞;所述的一号活塞上间隔设有一号环形凸台、二号环形凸台和三号环形凸台;二号活塞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四号环形凸台和五号环形凸台;一号活塞、二号活塞运动到不同位置时,一号活塞和二号活塞上的环形凸台分别与阀体内腔中的密封垫配合,形成密封以及流道。其中,所述的阀体上还设有置换溶液入口,置换溶液入口与阀体内的喉管喷嘴连通,喉管喷嘴还与侧体内腔、测流道连通,测流道与罐体连通。有益效果本技术在阀体内设置两个活塞,通过两个活塞在阀体内腔的组合和运动,使再生状态时的阀体出口不会流出未处理过的液体,即本技术的多功能控制阀可以实现无论工作状态还是再生状态,可以让出水口始终只出处理过液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活塞杆以及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在反洗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在吸盐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在正洗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在注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解释。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控制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的内腔中设有六个密封垫,即一号密封垫6、二号密封垫7、三号密封垫8、四号密封垫9、无号密封垫10、 六号密封垫11通过隔栅分别间隔设置在阀体1的内腔中。如图2所示,在阀体1内腔中设有活塞杆3,活塞杆3上设有一号活塞4和二号活塞5。如图3所示,所述的活塞杆3为台阶状杆体,即活塞杆3的下部设有一段直径小于活塞杆3主体直径的拉杆12,一号活塞4设置在拉杆12上,并在活塞杆3带动下可沿着拉杆12上下运动;拉杆12的末端固定着二号活塞5。所述的一号活塞4上间隔设有一号环形凸台13、二号环形凸台14和三号环形凸台 15 ;二号活塞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四号环形凸台16和五号环形凸台17 ;—号活塞4、二号活塞5运动到不同位置时,一号活塞4和二号活塞5上的环形凸台分别与阀体1内腔中的密封垫配合,形成密封以及流道。所述的阀体1上方固定有安装板,在安装板与阀体1之间形成一个柱形的内腔。内腔中,六个密封垫和五个隔栅依次间隔设置在内腔中;阀体1上自上至下依次设有废液出口 22、液体入口 23和液体出口 M。所述的阀体1上还设有置换溶液入口 18,置换溶液入口 18与阀体1内的喉管喷嘴19连通,喉管喷嘴19还与侧体内腔20、测流道21连通,测流道21与罐体2连通。置换溶液入口 18只有在快洗和注水状态下才会由控制器打开。阀体 1固定在装有处理介质的罐体2上,阀体1内腔下部装有中心管25,中心管25下部伸入罐体2内的处理介质中并与处理介质连通,通过中心管25,将阀体1的内腔与外部流道隔开。活塞杆3设在安装板上的通孔内,带动一号活塞4、二号活塞5在阀体1的内腔中上下运动。当一号活塞4的下端面与二号活塞5的上端面贴合时,活塞密封圈将两个贴合的断面密封;一号活塞4的中心流道与二号活塞5的中心流道形成一个贯穿两个活塞的整体流道。当一号活塞4的下端面和二号活塞5的上端面分离时,一号活塞4、二号活塞5中间会形成一个新的横向流道,横向流道将两个活塞的中心流道流通。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在工作状态下,活塞杆3将二号活塞5向上拉,使二号活塞5的上端面和一号活塞4的下端面贴合。此时,一号活塞4的三号环形凸台15和一号密封垫6形成一道封闭面,二号活塞5的四号环形凸台16、五号环形凸台17分别和二号密封垫7、四号密封垫9形成两道封闭面。待处理液体从液体进入口 23进入,从隔栅开口进入阀体1内腔;再由二号活塞5的两道环形凸台之间的凹槽进入阀体1的侧流道21内,并由阀体1底部流入罐体2内。待处理液体从处理介质上方流入进行处理后,从中心管25的底部开口流入中心管25内,经阀体1内腔的中心流道流至液体出口 24,此时流出的液体为处理过的。而可流向废液出口 22的内腔开口被三号环形凸台15、四号环形凸台16与一号密封垫6、二号密封垫7之间形成的两个密封面隔开。一号活塞4、二号活塞5之间被活塞密封圈封住,两个活塞内部的液体也不能流出。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在反洗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活塞杆3将二号活塞5 向下压,使二号活塞5的上端面和一号活塞4的下端面分开。未处理液体从液体入口 23进入,经过开口从隔栅进入阀体1内腔;从一号活塞4、二号活塞5之间的横向流道流入二号活塞5的中心流道内,经过阀体1内腔的中心流道流入中心管25内;沿着中心管25向下从中心管25的底部开口流入失效的处理介质底部,经过失效的处理介质向上流入阀体1的侧流道21内,再从内腔开口经隔栅流入阀体1的内腔中;未处理液体进入阀体内腔后,从一号活塞4的一号环形凸台13、二号环形凸台14之间的凹槽绕至废液出口 22流出。此时阀体1内腔所有液体都是未处理的,而可流向液体出口 M的内腔开口被四号环形凸台16、五号环形凸台17与四号密封垫9、六号密封垫11之间形成的两个密封面隔开,两个密封面之间的空间不和任何有液体的流道相通,在此状态下液体出口 M没有液体流出。反洗的目的是松动和将失效的处理介质冲洗干净。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在吸盐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活塞杆3将二号活塞5 向上拉,使二号活塞5的上端面和一号活塞4的下端面贴合。未处理液体从液体入口 23进入,经过开口从隔栅进入阀体1内腔;从内腔开口经过与侧体内腔20连通的流道进入到侧体内腔20中;此时控制器打开置换溶液入口 18,置换溶液从置换溶液入口 18进入,并在喉管喷嘴19内与从侧体内腔20进入的未处理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的内腔中设有若干密封垫;阀体(1)固定在装有处理介质的罐体(2)上;在阀体(1)内腔中设有活塞杆(3),活塞杆(3)上设有一号活塞(4)和二号活塞(5);所述的一号活塞(4)、二号活塞(5)上设有环形凸台和环形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腔中的密封垫设有六个,一号密封垫(6)、二号密封垫(7)、三号密封垫(8)、四号密封垫(9)、五号密封垫(10)、六号密封垫(11)分别间隔设置在阀体(1)内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3)为台阶状杆体,即活塞杆(3)的下部设有一段直径小于活塞杆(3)主体直径的拉杆(12),一号活塞 (4)设置在拉杆(12)上,并在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永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福碧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