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帆专利>正文

基于智能终端的电子卡借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7508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3 0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智能终端的电子卡借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借出方和借入方配置联网的智能终端,而商户端配置联网的电子卡应用服务器;(2)借入方通过智能终端向电子卡应用服务器发出借卡申请;(3)商户对电子卡应用服务器收到的借卡申请进行验证,符合借卡要求则向借出方发送该借卡申请,反之,则将该借卡申请退回借入方;(4)借出方对其智能终端收到的借卡申请进行确认,并向电子卡应用服务器发送借卡意见;电子卡应用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借卡意见进行相应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留传统实体卡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卡的借用与共享功能,提高了电子卡的易用性和安全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卡的借用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商业领域大多是采用的传统的实体卡类型的会员/积分机制,其主要特点是一人一卡,消费时一般以实体卡作为积分、打折凭证,并不关心持卡人是否是卡片的所有人,即在消费环节,卡片大多是允许转借使用的。具体方式大致是商家在后端架设会员卡服务器,管理注册的会员卡信息,给注册的会员发放磁卡、IC卡等实体卡片,并在消费地点提供读卡器。客户消费时,出示卡片并刷卡,商家通过前端程序,将卡片信息传给后端服务器,验证后,进行打折、积分(对于具有储值功能的会员卡,还会扣款、结算)。这种方式, 将卡片的使用限制在了一个以消费场合为范围的有限区域内,并给卡片的共享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管理和安全上的问题,主要归纳如下一、客户之间借用和归还需当面交接实物卡,受距离因素影响,给卡片的使用带来不便,耗时、耗力;二、卡片所有者不能即时了解借出的卡片的使用情况;三、卡片使用方式单一,不能同时多人共用;即使在商家规则允许多人能同时使用的情况下,也只能一人一地使用;四、归还日期不定,全凭借出与借入双方的主观意识,常出现卡片所有者欲使用时, 借入方还未归还卡片的情况;五、容易遗忘,卡片所有者忘记卡片借给了谁;六、卡片所有者无法准确地知晓卡片的借用、传递关系;七、卡片过多,携带不便,而且废弃的实体卡片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解决传统实体卡存在的各种缺陷,使消费卡的使用更加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两种方案一,包括以下步骤(1)借出方和借入方配置联网的智能终端,而商户端配置联网的电子卡应用服务器;(2)借入方通过智能终端向电子卡应用服务器发出借卡申请;(3)商户对电子卡应用服务器收到的借卡申请进行验证,符合借卡要求则向借出方发送该借卡申请,反之,则将该借卡申请退回借入方;(4)借出方对其智能终端收到的借卡申请进行确认,并向电子卡应用服务器发送借卡意见;电子卡应用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借卡意见进行相应操作。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借入方在发出借卡申请的同时,还要选择商户、输入自己的身份验证信息和借出方的身份信息以及选择借卡方式和借用期限。方案二,包括以下步骤(1)借出方和借入方配置联网的智能终端,而商户端配置联网的电子卡应用服务器;(2)借出方通过所持有的智能终端向电子卡应用服务器发出借卡邀请;(3)电子卡应用服务器收到借卡邀请后,向借入方持有的智能终端发送该借卡邀请;(4)借入方对其智能终端收到的借卡邀请进行确认,并向电子卡应用服务器发送借卡意见;电子卡应用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借卡意见进行相应操作。所述步骤(2)中借出方在发出借卡邀请的同时,还要选择商户、输入自己的身份验证信息和借入方的身份信息以及选择借卡方式和借用期限。上述两种方案,均可以通过以下手段进行进一步限定用户持有的智能终端通过http、https协议或者socket与电子卡应用服务器交换数据,并将本终端所持有的电子卡信息传送给另一台智能终端,智能终端能通过指令获取电子卡应用服务器发送来的电子卡信息。为了方便应用,商户还配置有电子卡操作终端。在电子卡回收方面,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当借用期限届满以后,电子卡应用服务器自动收回电子卡,并向借出方以及借入方分别发送回收信息。(2)根据实际情况,借出方可随时终止电子卡的借出,即当借出方通过所持有的智能终端向电子卡应用服务器发送电子卡借出终止信息时,电子卡应用服务器立即回收相应的电子卡。所谓的电子卡种类很多,如直接包含有借出方实体卡信息的短信,根据借出方实体卡而重新设计的电子卡片等等,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限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智能终端和电子卡应用服务器,在保留传统实体卡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将实体卡转换为虚拟的电子卡,从而实现了消费卡的灵活借用与共享,提高了消费卡的易用性和安全性;(2)借入方不必是商户的会员,通过本专利技术,利用借卡的方式,成为了商户的临时会员, 并以会员的身份来完成消费,享受打折、积分的优惠,从而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积极性;(3)借入方和借出方均通过智能终端完成借卡与回收操作,无需当面交接,实现了消费卡的远距离即时借用与消费、归还,使得卡片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4)本专利技术采用借出方和电子卡应用服务器双重确认的安全认证机制,使得电子卡的使用更加安全;(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电子卡借用方式,改变了实体卡只能一对一的借用方式,实现了同一时刻的一卡多借目的,使得电子卡的使用更加灵活;(6)本专利技术中,借出方可即时查询消费卡的使用情况,借入方可查看自己的临时消费和积分记录,无权查看消费卡的其他消费记录,但可以设置自己的消费隐私,这种情况下,借出方只能查看到消费总金额,而无法看到消费明细;(7)本专利技术将传统的实卡虚拟化,再加以利用,避免了实体卡带来的各种资源浪费,更加利于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用户持有的智能终端和商户部署的电子卡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来实现电子卡的注册、消费以及借用等功能。用户所持有的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或者电脑等接入网络的设备,并且所持有的智能终端安装有电子卡客户端,商户部署的电子卡应用服务器接入互联网。电子卡应用服务器功能包括“接受会员注册”、“验证用户登录”、“查询卡内信息”、“推送商家广告信息”、“处理电子卡日常消费、积分操作”、“处理电子卡转借、归还操作”、“记录电子卡转借日志”等, 电子卡应用服务器同时可与商户原有的会员卡服务器通信,获得并处理商户的会员卡/积分卡信息。用户持有的智能终端上的电子卡客户端通过http、https协议或者socket与电子卡应用服务器上部署的电子卡应用服务交换数据,并将本终端所持有的电子卡信息传送给另一方的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则获取电子卡应用服务器发送来的电子卡信息。商户部署的电子卡操作终端,通过浏览器或客户端程序,与电子卡应用服务程序通信,处理电子卡的日常业务。用户在开通电子会员卡/积分卡时,先行注册,用户通过持有的智能终端上的电子卡客服端进行远程注册,注册时输入身份证号码等身份识别信息, 作为判定依据。如果是手机用户,同时电子卡应用服务端将保存手机卡号,以方便后续联系;同时,用户也可以直接在商户柜台进行注册,此时商户部署的电子卡应用服务器会向用户发送一条注册信息的验证信息,用户确认并回复后,即可完成注册,此时将在现场登记身份等{曰息。用户在进行消费时,可通过将智能终端上显示的卡号告知商户,商户在电子卡操作终端上处理消费结果,或者直接通过无线网络与商户部署的电子卡应用服务器通信,进行消费确认根据电子卡号,商户向消费者持有的智能终端发送一条消费记录信息,用户收到信息后,在智能终端上确认即可。用户可也可通过所持有的智能终端,进行预约消费。对于没有推送到智能终端的一般消费项目,用户可利用智能终端上的电子卡客户端程序中显示的商家电话或者在线客服与商家联系,指明需要预约的消费项目,商家客服通过电子卡应用服务器发送一条预约信息到用户持有的智能终端上,用户确认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
申请(专利权)人:张帆江涛杜中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