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操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73479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3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永磁操动机构,永磁操动机构包括圆柱状支架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架两端的分闸极板和合闸极板,所述支架内设置有多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绕制在所述线圈骨架上;所述支架内还设置有动铁芯组件,所述动铁芯组件包括顶杆、安装所述顶杆上的内动铁芯以及安装在所述内动铁芯上的外动铁芯,所述内动铁芯与所述外动铁芯之间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设置在所述内动铁芯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永磁操动机构,通过将永磁体安装在内外动铁芯之间靠近合闸极板一侧,提高合闸保持力,同时有效减少动铁芯在运动过程中的反向吸力,提高断路器产品分闸速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永磁操动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传统的永磁操动机构以其高可靠、长寿命、易控制等优点引起业内普遍关注并得到迅速发展,人们研发了各式各样的电磁操动机构。如中国专利号为CN200920237952. X的技术专利,公告日为2010年7月观日,公开了一种永磁操动机构包括有支架、第一静铁芯、第二静铁芯、动铁芯、永久磁铁、导向杆、励磁线圈,其特征在于第一静铁芯和第二静铁芯固定在支架内,永久磁铁位于第一静铁芯和第二静铁芯之间,励磁线圈安装在第二静铁芯外端,导向杆穿过第一静铁芯、第二静铁芯、以及永久磁铁中部,片状的圆形动铁芯固定在导向杆一端,并位于第二静铁芯开口气隙的前端;在动铁芯后端还设有另一组第一静铁芯、第二静铁芯、永久磁铁,其中,第二静铁芯外端安装有祛磁线圈,该组第一静铁芯、 第二静铁芯、永久磁铁与导向杆穿过的前一组第一静铁芯、第二静铁芯、永久磁铁在支架内对称分布,此种结构动铁芯向上运动时,动铁芯上的反向吸力较高,降低了分闸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有效降低动铁芯的涡流,减小动铁芯在运动过程中的反向吸力,降低能耗,使用安全可靠的永磁操动机构。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永磁操动机构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圆柱状支架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架两端的分间极板和合间极板,所述支架内设置有多组电磁线圈,所述支架内还设置有动铁芯组件,所述支架内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设置在所述动铁芯组件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永磁操动机构还可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所述动铁芯组件包括顶杆、安装所述顶杆上的内动铁芯以及安装在所述内动铁芯上的外动铁芯,所述内动铁芯与所述外动铁芯之间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设置在所述内动铁芯的下端。所述动铁芯组件上还设置有铁芯衬套,所述铁芯衬套包覆在所述内动铁芯上端。所述支架内设置有铜皮套,所述铜皮套包覆在所述动铁芯组件上。所述支架内设置有静铁芯,所述静铁芯设置在相邻两组所述电磁线圈之间。所述分闸极板下端有垫板。所述内动铁芯和外动铁芯上均设置有多个竖槽,所述竖槽沿圆周均勻间隔分布。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骨架,所述电磁线圈绕制在所述骨架内。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永磁操动机构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永磁操动机构,通过将永磁体安装在内外动铁芯之间靠近合闸极板一侧,有效减少了动铁芯在运动过程中的反向吸力,提高了分闸速度;在内外动铁芯上设置竖槽,可以有效降低动铁芯的涡流,降低了能耗;另外,在动铁芯组件上包覆有铜皮,减小动铁芯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使用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永磁操动机构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永磁操动机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永磁操动机构中动铁芯组件的结构图。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如图1至图4所示,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永磁操动机构的实施例,包括圆柱状支架1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架1两端的分闸极板2和合闸极板3,所述支架1内设置有多组电磁线圈4,所述支架1内还设置有动铁芯组件5和永磁体M,所述永磁体M设置在所述动铁芯组件5上,所述动铁芯组件5包括顶杆51、安装所述顶杆51上的内动铁芯52 以及安装在所述内动铁芯52上的外动铁芯53,所述内动铁芯52与所述外动铁芯53之间设置有永磁体M,所述永磁体M设置在所述内动铁芯52的下端,本技术的永磁操动机构的上下两端分别负责合闸和分闸,将永磁体M设置在内外动铁芯之间靠近合闸极板3的一侧,增大了合间时的合间保持力,避免可能发生的误操作,永磁体M采用钕铁硼永磁体, 永磁体M提供永久磁场,并且通过外接的控制电路控制电磁线圈4产生的磁场与永磁体 54产生的磁场相叠加,驱动动铁芯组件5运动并完成断路器的工作转换,在分闸过程中,夕卜部控制电路控制支架1内的电磁线圈4通电,此时的电磁线圈4产生与永磁铁M相反的磁场,使得永磁体讨随动铁芯组件5向上运动,进一步减小了动铁芯上的反向吸力,提高了分闸速度。参见图2至图4,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动铁芯组件5上还设置有铁芯衬套56,所述铁芯衬套56包覆在所述内动铁芯52上端以固定永磁体。参见图2至图4,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内设置有铜皮套11,所述铜皮套11包覆在所述动铁芯组件5上,在支架内加装铜皮套11以对动铁芯组件 5起到导向作用,并且减小动铁芯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参见图2至图4,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内设置有静铁芯12,所述静铁芯12设置在相邻两组所述电磁线圈4之间,动铁芯组件5在运动时,静铁芯12可能存在对动铁芯组件5具有粘滞作用,因此,在铜皮套11内添加不导磁材料,防止环形静铁芯12对动铁芯的粘滞作用,减小动铁芯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参见图2至图4,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分闸极板2下端有垫板6,垫板6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增加空气隙,能降低不必要的分闸吸力,使合闸较易,减小合闸所需的电流。参见图2至图4,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内动铁芯52和外动铁芯53上均设置有多个竖槽55,所述竖槽55沿圆周均勻间隔分布,减小动铁芯涡流,提高分闸速度。参见图2至图4,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骨架 13,所述电磁线圈4绕制在所述骨架13内,通过骨架13将电磁线圈4固定在支架1内,同时使得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作用在动铁芯组件5上。永磁操动机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为本领域公知的技术,且本技术提供的永磁操动机构的改进仅涉及上述部件,不对其他部分进行改动。故本说明书仅对上述部件进行详述,对永磁操动机构的其他部件及工作原理这里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描述的内容基础上,即可实现本技术所述的永磁操动机构。权利要求1.一种永磁操动机构,包括圆柱状支架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架两端的分间极板和合闸极板,所述支架内设置有多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还设置有动铁芯组件, 所述支架内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设置在所述动铁芯组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组件包括顶杆、 安装所述顶杆上的内动铁芯以及安装在所述内动铁芯上的外动铁芯,所述内动铁芯与所述外动铁芯之间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设置在所述内动铁芯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永磁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组件上还设置有铁芯衬套,所述铁芯衬套包覆在所述内动铁芯上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设置有铜皮套, 所述铜皮套包覆在所述动铁芯组件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设置有静铁芯, 所述静铁芯设置在相邻两组所述电磁线圈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间极板上设置有垫板。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永磁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动铁芯和外动铁芯上均设置有多个竖槽,所述竖槽沿圆周均勻间隔分布。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骨架,所述电磁线圈绕制在所述骨架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永磁操动机构,永磁操动机构包括圆柱状支架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架两端的分闸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祖标龚晓佳张英刘大祥杨茜王同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