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真实形状和电阻率分布的颅骨物理模型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70180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1 0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真实形状和电阻率分布的颅骨物理模型实验装置,包括上下左右移动和360°旋转的支架,支架上放置有一个容器,容器内装有颅骨石膏模型,该颅骨石膏模型的每个部位及骨缝的电阻率值都接近真实在体颅骨数值,容器的内表面贴放有两层平行且等间距分布的电极,电极穿过容器内侧壁上的钻孔与容器外侧的屏蔽线相连。与人体真实颅骨相比,该模型具有极高的形状精度和真实电阻率分布。可重复使用,性能稳定,提供了一种更精确、更易用、抗干扰能力更强的颅骨模型和实验装置,有利于开展颅脑电阻抗断层成像的深入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阻抗断层成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真实形状和电阻率分布的颅骨物理模型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关于颅脑EIT的研究表明颅骨不规则形状和非均勻电阻率分布对颅脑EIT 的分辨率和定位精度有显著影响。建立近似真实形状和非均勻电阻率分布的头部物理模型并进行相关研究能够为颅脑EIT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平台,便于评估应用于颅脑EIT的数据采集系统和成像算法,有利于头部生物电源定位的研究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如何准确反映颅骨的结构和电特性是建立真实颅骨物理模型的关键。国内外的课题组对此进行了众多有意义的探索,制作出了诸如圆桶形均质或者半球形均质的颅骨模型。这些颅骨模型对于人们认识颅骨特性对EIT成像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 EIT 技术的发展进步。但这些颅骨模型过于理想化,省略了很多重要特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已经认识到目前对于颅骨模型的研究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研究计算机仿真模型较多,研究物理模型较少。很多课题组的模型研究集中于基于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因为实际测量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所以计算机仿真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别,在颅脑EIT研究中存在局限性。计算机仿真实验可以为实际检测提供指导,但忽略了很多因素,参数和条件设置过于理想化,其结果必须要用物理模型来验证,因此不能代替物理实验。另外,动物实验影响因素较多,很多条件不可人为控制,不利于研究某单一因素的影响。相对于计算机仿真实验和动物实验,建立近似真实形状和非均勻电阻率分布的颅骨物理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实际情况,有利于更加深入准确地研究颅骨特性对EIT成像性能的影响。二是目前颅脑EIT研究中应用的颅骨模型不够精确,或者是假设颅骨的电阻率是均勻分布的,或者是假设颅骨的形状是规则圆形的。事实上,颅骨的形状厚度和电阻率分布都是极不均勻的。这些重要的物理特性对颅脑EIT的成像影响不可忽略。另外,当前的仿真实验装置也存在过于沉重、易受电磁干扰等缺点,所以,需要一种精确、便捷、易用、抗干扰能力强的实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真实形状和电阻率分布的颅骨物理模型实验装置,该装置便于携带,测量结果准确,抗干扰能力强。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基于真实形状和电阻率分布的颅骨物理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左右移动和360°旋转的支架,支架上放置有一个容器,容器内装有颅骨石膏模型,该颅骨石膏模型的每个部位及骨缝的电阻率值都接近真实在体颅骨数值,容器的内表面贴放有两层平行且等间距分布的电极,电极穿过容器内侧壁上的钻孔与容器外侧的屏蔽线相连。所述的颅骨石膏模型由硬石膏翻制而成,并按照人体真实解剖结构分为8个部位 (其中额骨1块,蝶骨大翼2块,颞骨2块,顶骨2块,枕骨1块),按照与骨缝电阻率值近似的石膏将各部位连接成整体,具有较高的形状精度。所述的容器由PSB树脂经激光快速成型机一次性烧制而成,其内表面与颅骨石膏模型的形状相吻合。所述的容器内表面贴放有两层平行的银质电极。第二层电极的位置比第一层低 20.00mm。电极为银质,厚度0. 30mm,直径10. 00mm,纯度为99. 99%。每层电极16个,等间距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电极的一侧用纯度为99. 99%、直径为3. OOmm的银丝焊接。银丝穿过容器内侧壁上的钻孔与容器外侧的屏蔽线相连。在电极焊接银丝的一侧,涂上耐水、耐酸碱的粘接剂,施加压力使电极与树脂容器内侧壁贴紧粘牢。所述的树脂容器外侧引出的每一根导线都带有屏蔽层,长度为1000.00mm。16根导线交叉缠绕,外面套有屏蔽网,进一步减少外界干扰。所述的支架主体材料由有机玻璃制作,支架上带有高强度的不锈钢滑动游标和刻度尺,最小刻度为0. 02mm,能够进行上下左右移动和360°旋转,便于精确定位。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真实形状和电阻率分布的颅骨物理模型实验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采用极高形状精度和真实电阻率分布的颅骨石膏模型,并配有真实颅骨形状的树脂容器,更加接近人体测量的实际情况,极大地减小了测量误差;通过使用高纯度银质电极,减小了极化电位;采用带有屏蔽层的导线,并将各路导线交叉缠绕并套有屏蔽网,有效降低了电磁干扰;采用有机玻璃制作支架主体减轻了整体重量。因而本专利技术不仅更加符合颅脑EIT临床监护的实际情形,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而且更加便携易用。附图说明图1是颅骨物理模型制作流程图;图2是人体颅骨CT数据的三维重建图,其中(a)是全颅骨重建图,(b)是分离颅骨重建图;图3是激光快速成型加工的8块树脂模型图片;图4是用石膏翻制分离颅骨模型图片,包括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和树脂模型;图5是颅骨石膏模型图片,其中(a)是分离颅骨模型图片,(b)是拼接颅骨石膏模型图片,(c)是颅骨石膏模型放大图片;图6是树脂容器制作流程图;图7是外壳的三维重建和树脂模型图片,其中(a)是三维重建,(b)是树脂模型图片,(c)是树脂模型放大图片;图8是电极位置示意图;图9是装置机械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正视图,(b)是侧视图,(C)是俯视图。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1、支架,2、容器(内有颅骨石膏模型),3、杠杆,4、游标,5、刻度尺,6、螺丝。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制作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附图9,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基于真实形状和电阻率分布的颅骨物理模型实验装置的制作实例,包括上下左右移动和360°旋转的支架1,支架1上放置有一个容器2,容器2内装有颅骨石膏模型,该颅骨石膏模型的每个部位及骨缝的电阻率值都接近真实在体颅骨数值,容器2的内表面贴放有两层平行且等间距分布的电极,电极穿过容器内侧壁上的钻孔与容器外侧的电极导线相连。1、颅骨石膏模型的制作流程见图1。1. 1人体颅骨薄层CT数据采集采用螺旋CT(GE LightSpeed VCT)对无颅骨病变的成年男性患者进行薄层颅脑扫描。扫描范围包括全部脑颅骨。扫描参数为层厚0. 625mm,电压120kV,电流MOmA。扫描层数为578层。图像数据不压缩,采用标准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数字影像和通信标准)文件格式保存。1. 2三维重建颅骨模型使用Geomagic Studio4. 0及MIMICS10. 0软件将DICOM图像文件读入,首先对骨组织区域识别,然后进行骨组织提取和三维叠加,完成颅骨几何模型的三维重建,并对其进行查错修补(如图2(a)所示)。然后对重建的三维图形沿着骨缝进行分割,制作成分离的颅骨几何模型(共分割为8块。其中额骨1块,蝶骨大翼2块,颞骨2块,顶骨2块,枕骨1 块,如图2(b)所示)。1. 3快速成型机加工制造将重建后的三维可视模型进行三角形网格划分,输出STL格式的模型文件。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ed laser sintering, SLS)快速成型机,以由聚_N_邻羟苄叉乙烯基苄胺(poly-N-salicylidenevinylbenzylamine,PSB)树脂为原料,通过激光照射逐层烧结分离颅骨模型(如图3所示)。1. 4分离颅骨模型的翻制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秀珍李建波汤池漆家学尤富生付峰史学涛刘锐岗季振宇徐灿华杨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