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掀式碎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683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上掀式碎纸机,于碎纸机两侧适当位置分别向外凸设长方形突块,而相对于该长方形突块位置,于废纸筒设有一下斜面及一壁面所构成的近V形凹槽,当碎纸机置放于废纸筒上方时,使碎纸机两侧凸设的长方形突块抵制于废纸筒凹槽,随着向上掀动碎纸机前端把手,令长方形突块于废纸筒凹槽向上翻动使长方形突块上缘抵触在废纸筒凹槽的壁面,使碎纸机呈直立状,以利手掌按压废纸屑以增加废纸筒容纳量。(*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碎纸机,尤其是指一种当发现废纸筒已近满纸状态时,无需将碎纸机自废纸筒搬开,藉由向上掀起碎纸机使呈直立状后以手掌向下挤压碎纸屑,藉以增加废纸筒容纳量的上掀式碎纸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用以破碎纸张的碎纸机,其动作原理是以多数切割刀片(cutting blades)搭配间隔环(spacers)穿置在旋转刀轴(rotary shafts)上,利用马达及齿轮装置(motor and gear box)驱动该两支平行且相对旋转的刀轴对通过的纸张利用剪力使纸张被切割成细条状。而碎纸机依其机械切割模式不同,区分为直条式碎纸机(stripe-cut shredders)及粉碎式碎纸机(cross-cut shredders)两种,前者是将切割用刀片规格排列在旋转刀轮上将纸张纵向切割成长条状,后者的刀片上则具有一个以上的钩状刀刃,且刀片在旋转刀轮上以螺旋状排列,使纸张不仅被纵向切割成条状,更被横向裁断成约4mm×40mm的粉碎状纸片。不论上述直条式碎纸机或粉碎式碎纸机,一般于贩卖时皆会搭配一用以盛装碎纸的废纸筒(basket or bin)。当废纸筒满纸时,使用者必须将该废纸筒内的碎纸屑倒进垃圾袋清除以避免碎纸屑进入切割刀片的间隙内影响甚至破坏碎纸机的正常运作。经验显示,被切割破碎后的纸条或纸屑是由碎纸机的落纸孔自由掉落在废纸筒内,由于轻飘飘的纸条或纸屑以不规则方式堆积,因此纸条或纸屑间的间隙甚大,很容易由肉眼查觉废纸筒已达满纸状态。然而,一如前述,该纸条或纸屑是以不规则方式堆积且彼此间隙甚大,因此,如将碎纸机先由废纸筒搬开后再以手按压筒内的纸条或纸屑,可以轻易发现原先看似满纸的废纸筒经按压后,其容纳空间至少多出一半以上。从而可知,如果适时以手按压看似满纸的废纸筒,将可明显增加废纸筒的容纳量,进而减少清除废纸筒满纸的频率。此外,经验显示当废纸筒确实已达满纸状态,而需要将碎纸屑倒进垃圾袋清除时,一旦将碎纸机自废纸筒向外搬开时,夹在切割刀片间隙的碎纸屑经常在搬移的过程中掉落一地,使用者必需逐一以手检拾清理,极不方便。请参阅图1、2所示美国专利技术公开第2005/0072869A1号专利案所提供一种由碎纸机盖及碎纸收容筒所构成的碎纸机,该碎纸机盖包含用以绞碎纸张的绞碎机,其一端于碎纸机盖的上表面为纸张入口,另一端于碎纸机盖的下表面为碎纸出口。其中,碎纸机盖两相对的侧壁表面分别设置二相对称的转轴,该等转轴固定连接于碎纸机盖侧壁表面,碎纸机盖异于该相对称转轴的一侧面设置有把手,用以作为掀开碎纸机盖的施力点,使碎纸机盖以该二个转轴为轴心转动而掀开碎纸机盖。其中,碎纸收容筒设置于碎纸机盖下方,用以收容绞碎机所绞碎的纸张,碎纸收容筒于筒口边缘的相对两侧分别包含一转轴座,上述二个转轴分别放置于该二个转轴座上,使碎纸机盖放置于碎纸收容筒上,并使碎纸机盖以上述二转轴为轴心转动而掀开碎纸机盖。上述碎纸收容筒的二转轴座边缘内侧,分别设置一圆弧形的导边。于碎纸机盖表面上,并分别与该二个转轴的轮缘表面固定距离处,设置一预定长度的圆弧形导沟墙,导沟墙与转轴轮缘表面之间形成一圆弧形的导沟。该二个导沟分别对应配合该二个转轴座边缘的导边,使导边沿着导沟方向来回活动,使碎纸机盖得以开合于碎纸收容筒上,并藉由该二个导边分别与该二个导沟墙互相接触,以避免碎纸机盖与碎纸收容筒分离。然而上述习知技术为使碎纸机盖能以二转轴为轴心转动而达到掀开碎纸机盖的结构过于繁杂,尤其碎纸收容筒二转轴座边缘内侧需分别设置圆弧形的导边,而碎纸机盖表面则分别与二个转轴的轮缘表面固定距离处,设置预定长度的圆弧形导沟墙,该导沟墙复与转轴轮缘表面间形成圆弧形导沟,藉该导沟分别对应碎纸收容筒转轴座边缘的导边,使导边能沿着导沟方向来回活动等构造,在需要成本较高的精密模具方能制成,使其生产成本及组装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碎纸机,当发现废纸筒已近满纸状态时,无需将碎纸机自废纸筒搬开,藉由向上掀起碎纸机使呈直立状后以手掌向下挤压碎纸屑,藉以增加废纸筒容纳量的上掀式碎纸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掀式碎纸机,当向上掀起碎纸机使呈直立状后,可先清理夹在切割刀片间隙的碎纸屑使其掉落在下方废纸筒内,以解决过去搬移碎纸机的过程中碎纸屑掉落一地,必需逐一以手检拾清理的缺点。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上掀式碎纸机,于碎纸机两侧适当位置分别向外凸设长方形突块,而相对于该长方形突块位置,于废纸筒设有一下斜面及一壁面所构成的近V形凹槽,当碎纸机置放于废纸筒上方时,使碎纸机两侧凸设的长方形突块抵制于废纸筒凹槽,随着向上掀动碎纸机前端把手,令长方形突块于废纸筒凹槽向上翻动使长方形突块上缘抵触在废纸筒凹槽的壁面,使碎纸机呈直立状,以利手掌按压废纸屑以增加废纸筒容纳量。附图说明图1是美国专利技术公开第2005/0072869A1号专利案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美国专利技术公开第2005/0072869A1号专利案的动作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上掀式碎纸机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上掀式碎纸机未掀起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上掀式碎纸机掀起后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碎纸机11长方形突块111下缘112上缘113前缘12把手2废纸筒21凹槽211下斜面212壁面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特点,可参阅图式及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请参阅图3本技术上掀式碎纸机的立体示意图;图4、5本技术向上掀起碎纸机的动作示意图。图示中,碎纸机1两侧适当位置分别向外凸设长方形突块11,而相对于该长方形突块11,于废纸筒2设有一下斜面211及一壁面212所构成的近V形凹槽21,当碎纸机1置放于废纸筒2上方时,使碎纸机1两侧凸设的长方形突块下缘111抵制于废纸筒凹槽21的下斜面211,而长方形突块前缘113则抵制于下斜面211与壁面212相交处;随着向上掀动碎纸机1前端把手12,令长方形突块11于废纸筒凹槽21向上翻动使长方形突块上缘112抵触在废纸筒凹槽的壁面212,使碎纸机呈直立状,以利手掌按压废纸屑以增加废纸筒容纳量。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士仍可能基于本技术的揭示而作各种不背离本技术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技术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权利要求1.一种上掀式碎纸机,其特征在于于碎纸机两侧适当位置分别向外凸设长方形突块,而相对于该长方形突块,于废纸筒设有一对应凹槽,当碎纸机置放于废纸筒上方时,使碎纸机两侧凸设的长方形突块抵制于废纸筒凹槽;随着向上掀动碎纸机前端把手,令长方形突块于废纸筒凹槽向上翻动使碎纸机呈直立状,以利手掌按压废纸屑以增加废纸筒容纳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掀式碎纸机,其特征在于废纸筒凹槽由一下斜面及一壁面所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掀式碎纸机,其特征在于当碎纸机平置于废纸筒上方时,该碎纸机两侧凸设的长方形突块下缘抵制于废纸筒凹槽的下斜面,且长方形突块前缘抵制于下斜面与壁面相交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掀式碎纸机,其特征在于当碎纸机向上掀起呈直立状时,该碎纸机两侧凸设的长方形突块上缘抵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掀式碎纸机,其特征在于:于碎纸机两侧适当位置分别向外凸设长方形突块,而相对于该长方形突块,于废纸筒设有一对应凹槽,当碎纸机置放于废纸筒上方时,使碎纸机两侧凸设的长方形突块抵制于废纸筒凹槽;随着向上掀动碎纸机前端把手,令长方形突块于废纸筒凹槽向上翻动使碎纸机呈直立状,以利手掌按压废纸屑以增加废纸筒容纳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君
申请(专利权)人:世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