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北移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67676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9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香樟北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移栽时间:移植香樟选在3—6月份;2)移栽准备:对移栽的香樟的根系断根、枝条、树干进行处理;3)树木栽植:包含栽植、固定支撑、筑灌水土堰、灌水、搭制荫棚;4)后期养护:包含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防冻防寒措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香樟北移栽培方法贯穿于香樟移栽的全过程,通过控制移栽的时间,在移栽过程中采用使树木尽快恢复生长势以及冬季防寒保暖的措施,增强树体自身的防寒抗冻能力,提高了香樟在北方的成活率,丰富了北方地区植物多样性,对整个南树北移的推动应用具有启示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的栽培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南方常用园林树种香樟移植于北方较寒冷地区的移栽方法,属于植物栽培

技术介绍
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乔木品种中,除松科、柏科、棕榈科等植物品种外,几乎都是落叶乔木,作为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从以前的单纯种树,逐步向城市美化这一重心转移。而美化的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四季常绿,鉴于此,南方常绿树种的北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南树北移过程中,除了考虑到气候、温度和土壤等客观不利因素,以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弥补客观因素的不足之外,在树木品种选择上,应力争将不利因素降至最低点,以南北之间的过渡树种为宜。香樟一般在淮河以南地区可露地栽培,它不但四季常绿,树冠成球形,曲线流畅, 形态圆润;还速生长寿,萌蘖更新力强,对烟尘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它的根部遇到硬物就能停止生长,对建筑物的危害很小,是住宅区、风景区和道路两侧美化、绿化的理想植物,理所当然成为南树北移的首选树种。香樟原产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多生于低山平原,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500米至600米之间。为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重要树种,性喜温暖气候和肥沃深厚的酸性或中性沙壤土,不耐干旱瘠薄,能生于黏壤中,但忌积水。较喜光,幼树稍耐半阴,壮年时更需阳光。适生于年平均气温16°C以上、极端最低气温_7°C以上的地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香樟可以移栽到淮河以北的较高纬度的北方地区,尽快恢复生长势、顺利越冬并良好生长,提高其防寒抗冻能力,满足北方地区园林绿化需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移栽时间移植香樟选在3—6月份;在清明前后栽植成活率最高;2)移栽准备对移栽的香樟的根系断根、枝条、树干进行处理;步骤2)中所述移栽的香樟的根系断根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清理断根伤口,将伤口锯平,用重量百分比浓度0. 1%萘乙酸和羊毛酯混合物涂抹断根伤口。步骤2)中所述移栽的香樟的枝条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截去主干上的大部分枝条,选留一级分枝,使截口呈斜形,并用封漆涂抹或薄摸包扎。步骤2)中所述移栽的香樟的树干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树干用稻草包裹,外缠薄膜,再用草绳缠树干。3)树木栽植栽植将移栽的香樟的土球放入树穴中并填埋,土球露出土表1/4 ; 筑灌水土堰香樟栽植后在树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20-25cm的灌水土堰;灌水新植香樟在当日灌透第一遍水,把香樟原来带的土球浇透,对于春旱少雨的地区,移植后连续灌水不少于三遍;以后3 - 4天喷一次水; 所述步骤3)中还包含对栽植的香樟固定支撑的步骤。对不适合香樟生长要求的土壤酸碱度为弱碱性的地区,步骤3)中还包含客土工程的步骤,树穴直径比土球直径大20cm,树穴下面5 - IOcm的土层先刨松,再填入70 — 80cm 深的有机肥,种栽时土球放平稳,土球底面与树穴内土面成平面接触,用山泥土填充种植穴与土球之间空隙并捣实。所述步骤3)中还包含对倾斜的新植的香樟树体扶正的步骤,扶树时,先将树体根部背斜一侧的土挖开,再将树体扶正,还土踏实。所述步骤3)中还包含在香樟树上方及四周搭制荫棚遮荫的步骤,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cm距离,遮荫度为70%。4)后期养护水肥管理在树木生长季节,保持浇水充足,并对根部土壤进行疏松;待新叶萌发后, 用重量百分比浓度0. 1%尿素进行叶面喷施,每月一次;入秋后停施尿素,追施2次至3次 600倍的磷酸二氢钾和800倍的硼砂叶面肥混合液;病虫害防治用重量百分比浓度0. 2%的FeSO4溶液随叶面肥一起喷施以防治黄化病; 防冻防寒措施在霜冻或冷空气来临之前,对香樟浇足防冻水,根部灌水土堰进行封堰,并用薄膜将香樟根颈部全部覆盖;并用草绳裹树干,再加裹薄膜,并在树体萌芽前除去; 树冠均勻喷洒重量百分比浓度27%的高脂膜乳剂800倍液;植株成活的第二年,进行整形修剪。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贯穿于香樟移栽的全过程,通过控制移栽的时间,在移栽过程中采用使树木尽快恢复生长势以及冬季防寒保暖的措施,增强树体自身的防寒抗冻能力,提高了香樟在北方的成活率,丰富了北方地区植物多样性,对整个南树北移的推动应用具有启示作用,对北方地区园林绿化有着不可估价的社会价值和巨大潜力。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就具体栽培措施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香樟向北方地区移栽的过程中包括移栽时间的选择、移栽准备工作、树木栽植及后期养护等工作。移栽时间移栽时间的选择是整个防寒抗冻的关键,针对沿淮河以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因降温较早,冬季寒冷,最低气温可达-15. 8°C,移植香樟选在3— 6月份进行,在清明前后栽植成活率最高。因为在温度逐渐回升的条件下,移植的香樟有足够长的树体恢复生长时间,以增强树势和抗性来抵御严寒的冬季。下半年时间避免移栽,主要是恢复期较短, 入冬后树木因抗性较弱易受冻害而影响成活率。移栽准备工作移栽的香樟的根系断根后要清理伤口,用锯子将伤口锯平,用重量百分比浓度0. 1%萘乙酸和羊毛酯混合物涂抹断根伤口,防止腐烂及有利于早发新根。截去主干上的大部枝条,适当选留一级分枝,截口呈斜形,以利雨天爽水,截口用封漆涂抹或薄摸包扎;树干用稻草包好,外缠薄膜,再用草绳缠干,以减少水份蒸发,控制香樟树体水份的供需平衡。树木栽植对土壤酸碱度大部分为弱碱性的地区,不适合香樟生长要求,要先进行客土工程。栽植树穴要宽、深、松,移栽大龄香樟,树穴长、宽、深一般为lm,正常情况下树穴直径比土球直径大20cm即可,树穴下5 - IOcm的土层先刨松,再填入70 — 80cm深的腐熟有机肥,种栽时土球放平稳,土球底面与穴内土面成平面接触,用山泥土填充种植穴与土球之间空隙并捣实;栽植时宁浅勿深,以土球露出土表1/4为宜,以增强透气性及防止烂根。做好固定支撑,以防树木倾斜。树木栽植后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20-25cm 的灌水土堰,堰应筑实不漏水;新植香樟在当日灌透第一遍水,把原来带的土球浇透,对于春旱少雨的地区,种植后连续灌水不少于三遍;灌水工作完成后,要及时封堰,以减少水份的蒸发,以后根据实际情况3 - 4天喷一次水。新植的香樟,因土壤松软沉降,树体极易发生倾斜倒伏现象,需对倾斜的树体及时扶正,扶树时,先将树体根部背斜一侧的土挖开,再将树体扶正,还土踏实,不可强推猛拉,来回晃动,以致土球松裂,影响树体成活。树木栽植后,因灌水根际土壤下沉出现坑洼不平现象时,及时平整,以使根部受水、受肥一致。大规格香樟树木在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栽植,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树冠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cm左右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后期养护栽植后期的养护,需进行正常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防寒防冻等措施。(一)水肥管理对土壤大部分为砂粉土的地区,保水保肥能力较差,水肥管理的好坏就成了香樟生长势恢复快慢的关键因素。在树木生长季节,浇水要保持充足,并对根部土壤进行疏松,以利保墒。待新叶萌发后,用重量百分比浓度0. 1%尿素进行叶面喷施,每月一次,以利于新叶生长。入秋后停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萱仲从珠余登海
申请(专利权)人:大千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