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缘嫁接诱变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59543 阅读:5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4 06:11
一种远缘嫁接诱变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选择京薯6号(紫薯)为砧木,豫麦14号为接穗,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继军麦号,获得继军麦号后再与刀豆为砧木,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继军麦1号;精选继军麦1号麦种,用药剂拌种进行播种,做好苗期管理、小麦冬前管理、小麦春季管理、小麦后期管理及适时收获,确保小麦优质高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两次两种植物远缘嫁接诱变后获得小麦新品种继军麦1号,该品种为半冬性,茎杆粗壮,根系发达,抗倒能力强,抗病性好,耐旱,抗寒性好,抗干热风,落黄好,高产稳产,一般亩产600公斤,高产潜力能达750公斤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远缘嫁接诱变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介绍
我国是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仅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政局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大幅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才能满足人口增加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小麦超高产研究是一个永恒的攻关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病性好、高产稳产的远缘嫁接诱变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远缘嫁接诱变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其方法步骤如下,一 .选种选择京薯6号(紫薯)为砧木,豫麦14号为接穗,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继军麦号,获得继军麦号后再与刀豆为砧木,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继军麦1号;二 .播种精选继军麦1号麦种,用药剂拌种,早中茬品种在10月8日至10月20日播种,采用旋耕与深耕相结合,每亩播种量为10公斤,10月20日后播种,迟播种一天增加0. 25公斤麦种,用双楼重播,第一次用播种量的2/3,第二次用播种量的1/3,每亩施优质土杂肥5000 公斤,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每亩75公斤,硼、镁、锌、铁肥每亩5公斤;三.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移稠补稀,中耕1-2次,在小麦三叶期后拔节期前进行化学除草,日平均气温5°C以上,每亩用75%苯磺隆2g,加水30公斤喷雾一次;四.小麦冬前管理1、浇好越冬水,确保麦苗安全越冬;浇越冬水使小麦在冬前和越冬期间有适宜的水分条件,促进麦田健壮生长,防止冻害,安全越冬,浇越冬水适宜温度要求,在日平均气温;TC左右,时间在立冬到小雪期间, 群体小的麦田应先浇,后浇群体大的麦田;2、及时划锄,保墒提温促苗快发干旱年份,麦田要浇水造墒,必然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麦田土壤条件就会变差,小麦分蘖生长缓慢,难以形成壮苗,及时进行划锄,能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保墒抗旱,培育冬前壮苗的目地,因此,冬前应对麦田划锄一遍,划勻,划透,深度4——5Gm为宜;3、合理追施化肥,培育冬前壮苗;3合理追肥是培育冬前壮苗的有效措施,追肥能使小麦扎深根,促进麦苗由弱转壮, 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有利于春季返青,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产量,每亩施用标准氮肥15公斤为宜;五.小麦春季管理1、及时划锄,促控结合,对旺长麦田要及时划锄进两极分化,控制群体。2、叶面施肥,促进麦苗健壮生长;做到促控结合深锄、断根叶面施肥在苗期,花后期,孕穗期,灌浆期,成份是全氮 5. 0 %,水溶磷 15. 0 %,水溶钾 30. %,钙 0. 05 %,镁 0. 05 %,硼 0. 35 %,锌 0. 006 %,铁 0. 005%,铜0. 003%,锰0. 0025%,钼0. 0005%,以上11种肥料每次每亩用100克加15%三唑酮80g或25%戊唑醇20g或40%戊唑多菌灵60g交替使用加5%高效氯氟氰菊酯80ml, 如有旺长小苗在拔节期前每亩再加15%多效唑40g,每亩用水30公斤,注意每季只用一次多效唑,可防治小麦蚜、红蜘蛛、吸浆虫、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防治小麦倒伏;六.小麦后期管理从小麦抽穗、开花一直到成熟,是小麦生长的后期,这是小麦形成籽粒产量的重要生长阶段,试验证明,小麦抽穗以后,主要是旗叶、倒二叶和穗下节间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碳水化合物,供给籽粒灌浆,因此,重视保护好旗叶和倒二叶,延长绿色功能期,保持较长时间的较强的光合作用强度,对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同时,小麦开花以后,根系的活力开始衰退,延缓根系衰老,使小麦的根系具有较长时间的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功能,对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持续时间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小麦生育后期管理的主功方向是保根,保叶,防早衰,增加粒重;七.适时收获小麦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干物质积累到最多,干粒重最高,应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防止遇雨和潮湿霉烂,并在入库前做好粮食精选,保证小麦商品的质量,优质专用小麦还应注意收获时要单收单脱,单独晾晒,单贮单运,防止混杂。所述的药剂拌种选用2%高效氯氟氰菊酯:3ml、20%毒死蜱2. 5ml、25%戊唑醇5g、 爱多收0. 6ml、98%磷酸二氢钾25g,用以上拌种试验结果证明,小麦出苗率提高12%,同时,叶片深绿,茎粗壮,麦苗变矮,叶片厚,叶片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两次两种植物远缘嫁接诱变后获得小麦新品种继军麦1号,该品种为半冬性,株高70-75厘米,穗长12厘米,穗粒数45-50粒,亩穗数32-35 万,千粒重52-55克,蛋白质含量16%,属优质麦。每亩和其它品种相比增产100-150公斤, 该品种,茎杆粗壮,根系发达,抗倒能力强,抗病性好,耐旱,抗寒性好,抗干热风,落黄好,高产稳产,一般亩产600公斤,高产潜力能达750公斤以上。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一种远缘嫁接诱变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其方法步骤如下,一 .选种选择京薯6号(紫薯)为砧木,此薯含硒元素,有抗癌物质,选豫麦14号为接穗,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继军麦号,获得继军麦号后再与刀豆为砧木,刀豆有活血补肾的功效,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继军麦1号;二 .播种精选继军麦1号麦种,用药剂拌种,选用2%高效氯氟氰菊酯^11,20%毒死蜱 2. 5ml、25%戊唑醇5g、爱多收0. 6ml、98%磷酸二氢钾25g,用以上拌种试验结果证明,小麦出苗率提高12%,同时,叶片深绿,茎粗壮,麦苗变矮,叶片厚,叶片宽。早中茬品种在10月8日至10月20日播种,采用旋耕与深耕相结合,每亩播种量为 10公斤,10月20日后播种,迟播种一天增加0. 25公斤麦种,用双楼重播,破除犁底层。近几年旋耕代替犁耕的面积逐年扩大,旋耕工费低田间坷垃少,受农民欢迎。但是,连续多年的旋耕造成麦田耕层变浅,形成结实的犁底层,一是影响小麦根下扎,二是影响水分下渗, 土壤深层蓄水少,根系发育差,影响粒重和产量,另外,要注意一点,进行犁耕或旋耕时与镇压相结合,使土壤上松下实,避免土壤过于疏松,造成小麦播种过深,形成弱苗。第一次用播种量的2/3,第二次用播种量的1/3;基肥和追肥比例8 2,拔节前追肥,每亩施优质土杂肥5000公斤,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每亩75公斤,硼、镁、锌、铁肥每亩5公斤;三.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移稠补稀,中耕1-2次,在小麦三叶期后拔节期前进行化学除草,日平均气温5°C以上,每亩用75%苯磺隆2g,加水30公斤喷雾一次;四.小麦冬前管理冬前麦田管理应以浇水抗旱为重点,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做到因苗分类管理,促进麦田健壮生长,争取形成合理的群体,为明年小麦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1、浇好越冬水,确保麦苗安全越冬;浇越冬水使小麦在冬前和越冬期间有适宜的水分条件,促进麦田健壮生长,防止冻害,安全越冬,浇越冬水适宜温度要求,在日平均气温;TC左右,时间在立冬到小雪期间, 群体小的麦田应先浇,后浇群体大的麦田;2、及时划锄,保墒提温促苗快发干旱年份,麦田要浇水造墒,必然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麦田土壤条件就会变差,小麦分蘖生长缓慢,难以形成壮苗,及时进行划锄,能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继军
申请(专利权)人:界首市昊坤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