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的包扎压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16971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8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的包扎压迫装置,包括检测装置,还包括具有空腔的压迫装置,加压装置,所述压迫装置的空腔内依次设有相互紧贴的气囊、沙袋、压力传感器;所述气囊通过气管与加压装置连通,所述气囊的一侧与压迫装置的空腔的一侧内壁紧贴;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侧与压迫装置的空腔的另一侧内壁紧贴;所述压迫装置的一侧外壁上设有一用于与皮肤紧贴的圆形敷贴;所述圆形敷贴与皮肤接触的一侧侧面上设有湿敏传感器,检测装置与压迫装置通过导线电连接。它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和湿敏传感器,能准确的测量出术后穿刺点包扎压迫的重量、力度、程度、时间,为术后监测提供依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的包扎压迫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肝病大国,大约有5000万终末期肝病患者,这些患者除原发性肝癌有手术指征可行手术外,大多数终末期肝病患者只能采取对症支持治疗。目前,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肝脏放射介入治疗,即通过股动脉穿刺超选到肝动脉,将干细胞悬液、化疗药物、微粒或碘油直接注入肝脏,起到治疗作用。但是,由于上述治疗方法对肝脏放射介入术后穿刺点加压包扎及沙袋压迫时间并无确切规范,主要体现在沙袋压迫时间不确切、穿刺点加压包扎时间和加压包扎力度不确定等方面,将造成肝脏反射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穿刺点渗血渗液、皮下瘀斑或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或末梢循环受阻等术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一旦发生并发症将造成患者恐慌,影响手术质量。并且肝脏放射介入术的护理仍处于被动状态,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除需常规观察生命体征外,更需定时观察穿刺点情况,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由于对肝脏放射介入术后穿刺点加压包扎及沙袋压迫时间没有确切规范,医护人员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估计压迫时间及穿刺点情况的观察,往往是出现问题再处理,而不能有预见性的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因此,如何确切规范肝脏放射介入术后穿刺点沙袋压迫时间及沙袋重量、穿刺点加压包扎力度、程度、时间,尽可能低的减少术后穿刺点渗血渗液、皮下瘀斑或血肿、足背动脉波动及肢端血液循环受阻等术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术后监测提供依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的包扎压迫装置,它能够在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对穿刺点进行包扎压迫,并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和湿敏传感器,能够准确的测量出术后穿刺点沙袋压迫时间及沙袋重量,以及穿刺点加压包扎力度、程度、时间,极大地降低了术后穿刺点渗血渗液、皮下瘀斑或血肿、足背动脉波动及肢端血液循环受阻等术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术后监测提供了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的包扎压迫装置,包括检测装置,还包括具有空腔的压迫装置,加压装置,所述压迫装置的空腔内依次设有相互紧贴的气囊、沙袋、压力传感器,所述气囊通过气管与加压装置连通,所述气囊的一侧与压迫装置的空腔的一侧内壁紧贴,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侧与压迫装置的空腔的另一侧内壁紧贴,所述压迫装置的一侧外壁上设有一用于与皮肤紧贴的圆形敷贴,所述圆形敷贴与皮肤接触的一侧侧面上设有湿敏传感器,检测装置与压迫装置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压迫装置的横截面为圆形,该压迫装置的周边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用于连接固定带的固定口。3所述加压装置为加压球,加压球头部设有出气口,出气口通过气管与气囊连通,加压球尾部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单向进气阀。所述气管上设有带开关的排气阀。所述用于与皮肤紧贴的圆形敷贴的直径为60mm,该圆形敷贴与压迫装置的空腔内的压力传感器相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本技术的压迫装置固定在患者行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的穿刺点处,检测装置放置在便于操作和观测的位置,加压装置位于压迫装置的一侧。由于压迫装置具有空腔,压迫装置的空腔内依次设有相互紧贴的气囊、沙袋、压力传感器,其中气囊通过气管与加压装置连通,气囊的一侧与压迫装置的空腔的一侧内壁紧贴,压力传感器的一侧与压迫装置的空腔的另一侧内壁紧贴,该压迫装置的一侧外壁上设有一用于与皮肤紧贴的圆形敷贴,所述圆形敷贴与皮肤接触的一侧侧面上设有湿敏传感器,检测装置与压迫装置通过导线电连接,使本技术能够在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对穿刺点进行包扎压迫,并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湿敏传感器准确的测量出术后穿刺点沙袋压迫时间及沙袋重量,以及加压包扎力度、程度、时间,极大地降低了术后穿刺点渗血渗液、皮下瘀斑或血肿、 足背动脉波动及肢端血液循环受阻等术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术后监测提供依据。由于压迫装置的横截面为圆形,该压迫装置的周边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用于连接固定带的固定口,便于将压迫装置通过固定带固定在患者行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的穿刺点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压迫装置,Ia为固定口,2为检测装置,2a为显示屏,2b为报警器,3为加压球,4为气囊,5为沙袋,6为压力传感器,7为气管,8为第一导线,9为圆形敷贴,10为湿敏传感器,11为第二导线,12为单向进气阀,13为排气阀。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2,一种用于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的包扎压迫装置,包括检测装置 2,该检测装置2上设有显示屏2a、报警器2b,分别用于显示检测得到的数据和发出报警。还包括具有空腔的压迫装置1,加压装置,加压装置位于压迫装置1的一侧。所述压迫装置1 的横截面为圆形,该压迫装置的周边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用于连接固定带的固定口 la,在本实施例中压迫装置的周边间隔设有四个用于连接固定带的固定口 la,以便于将压迫装置1 通过固定带固定在患者行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的穿刺点处。所述压迫装置1的空腔内依次设有相互紧贴的气囊4、沙袋5、压力传感器6。所述气囊4通过气管7与加压装置连通, 由于加压装置为加压球3,加压球头部设有出气口,出气口通过气管7与气囊4连通,加压球尾部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单向进气阀12,且气管7上设有带开关的排气阀13,通过加气球3向气囊4内输入空气,以改变气囊4内的压力,实现了包扎压力的可调。所述气囊4 的一侧与压迫装置的空腔的一侧内壁紧贴,压力传感器6的一侧与压迫装置的空腔的另一侧内壁紧贴,以便于将沙袋及气囊4产生的压力传递给压力传感器6。所述压迫装置的一侧外壁上设有一用于与皮肤紧贴的圆形敷贴9,该圆形敷贴9与压迫装置的空腔内的压力传感器6相邻,在本实施例中圆形敷贴9的直径为60mm,使其能够紧贴在患者行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的穿刺点上。所述圆形敷贴9与皮肤接触的一侧侧面上设有湿敏传感器10。检测装置2与压迫装置通过导线电连接,其中压力传感器6通过第一导线8与检测装置2连接, 使压力传感器6测量到的垂直正压重量能够显示在检测装置2的显示屏2a上,便于操作和观察;湿敏传感器10通过第二导线11与位于压迫装置外的检测装置2连接,用于监测穿刺点是否出血,一旦出血立即通过检测装置2上的报警器2b报警,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本技术能够在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对穿刺点进行包扎压迫,并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湿敏传感器准确的测量出术后穿刺点沙袋压迫时间及沙袋重量,以及加压包扎力度、程度、时间,极大地降低了术后穿刺点渗血渗液、皮下瘀斑或血肿、足背动脉波动及肢端血液循环受阻等术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术后监测提供了有效地依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的包扎压迫装置,包括检测装置(2),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具有空腔的压迫装置(1),加压装置,所述压迫装置(1)的空腔内依次设有相互紧贴的气囊(4)、沙袋(5)、压力传感器(6),所述气囊(4)通过气管(7)与加压装置连通,所述气囊(4)的一侧与压迫装置的空腔的一侧内壁紧贴,所述压力传感器(6)的一侧与压迫装置的空腔的另一侧内壁紧贴,所述压迫装置的一侧外壁上设有一用于与皮肤紧贴的圆形敷贴 (9),所述圆形敷贴(9)与皮肤接触的一侧侧面上设有湿敏传感器(10),检测装置(2)与压迫装置通过导线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的包扎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娅陈东风王军杨均颜綦先李丽肖潇李清何燕王丽孙文静赵蓉邓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