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1587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产管磨机,通过在管磨机内部设置一个粗磨仓和两到三个相互独立的细磨仓,进入磨内的物料,先由粗磨仓粉磨后,再分成两到三部分,每部分被关入相应的细磨仓分别进行粉磨。使用这种磨机可以有效地解决普通管磨机中各仓过粉磨和粉磨能力不相适应的靡,进而可以大幅度提高磨机的产量,大幅度降低磨机的电耗,使管磨杨成为高效高的粉磨设备。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管磨机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投资低廉等一系列优点,既适宜于新磨机的制造,也适宜于进行老磨改造。(*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粉磨机械,可应用于建材、冶金、化工、电力等工业行业的粉磨场合,尤其适合用于作为水泥企业的水泥磨和生料磨,具有广泛的用途。长期以来,一级开流管磨机,由于磨机内部结构的局限性,在进行粉磨作业时,产量和细度均受到严格限制,特别是在粉磨细度超过3000cm2/g比表面积时,磨机产量大幅度下降,电耗明显上升。而且,即使用来粉磨比表面积在3000cm2/g以下的产品时,一级开流管磨机也相对存在产量不高,单位产品粉磨电耗较高的缺点。普通的一级开流管磨机,无论是将管磨机分隔为几个研磨仓,总是将物料从进料端喂入,依次经过各个研磨仓的粉磨作业后,最后从尾仓卸出。各个研磨仓所使用的研磨体级配,则根据物料的粒度和特性而决定。例如,在第一仓使用大钢球,在第二仓使用小钢球或大钢锻,在第三仓作用小钢锻等。但是,不同的研磨体的粉磨能力是很不相同的,例如大钢球的粉磨能力强但不能使物料被粉磨得很细,小钢锻的粉磨能力小,但适宜于将与之相适应粒度的物料粉磨得很细。由于研磨体的粉磨能力不同,所以在普通的一级开流管磨机中,各仓的粉磨能力不同。即磨机各仓单位容积的粉磨效率第一仓最高,第二仓次之,第三仓最低。换言之,这导致粉磨能力强的仓室粉磨能力相对过剩。这是引起一级开流管磨机的产量不高,电耗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另外一方面,研究表明,使一定粒度的入磨物料粉磨至某一特定的细度时,对磨机各仓的长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地说,研磨仓越长,物料被粉磨得越细。为此,要保证出某仓的物料细度分布,往往需要保证某仓的长度。即难以通过调整各仓的长度来使各仓的粉磨能力相适应。这也导致了普通管磨机的长度加长,单位容积产量不高。在第三方面,根据粉磨理论,物料在被粉磨过程中,颗粒粒径分布总是有一个范围,及时筛分出可以送入下一仓的物料是解决过粉磨现象的一个技术关键。因此,对筛分分级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而言,利用传统的隔仓板、篦板等作为筛分装置难以直接筛分出很细的物料,使进入后仓的物料粒度难以保证,也影响了管磨机的产量。中国专利CN85106781提出的筛分机构,对于解决这个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结构的管磨机,通过在管磨机的内部实行分流粉磨,并为此对磨内结构、仓位设置、研磨体级配等进行重新设计,使得磨内各仓的粉磨能力相互适应,减少磨内过粉磨以及粉磨能力不足的现象,大幅度地提高磨机的单位容积产量,大幅度地降低磨机的单位产品电耗。在选用合适的筛分装置情况下,本专利技术既可以实现“高产”,也可以实现“高细”。并且做到磨内结构相对简单,可适用于对现有管磨机的技术改造,也适用于对新磨机的制造。同时还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磨机具有结构紧凑,运行稳定可靠,操作使用简单和安装维修方便等优点。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对着普通管磨机各仓的粉磨能力和粉磨效果进行认真研究而作出的。研究发现,普通管磨机的第一仓,由于使用大钢球,粉磨能力很强,但要保证出第一仓的物料细度,需要保证第一仓有一定的长度,这就导致了第一仓中存在粉磨能力过剩。对于以后各仓而言,由于使用较小的研磨体,相对就显得粉磨能力不足。在另一方面,通过对CN85106781技术和对普通管磨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具有合适的筛分机构并使用适当的研磨体级配的情况下,使用一个粗磨仓和一个细磨仓,即可使粉磨产品的细度符合要求。例如用CN85106781技术磨制水泥,出第二仓的物料细度已达到比表面积3000cm2/g以上,而占磨机总长度一半左右的尾仓,其主要作用只是将物料由比表面积3000cm2/g粉磨到比表面积4000cm2/g以上。所以,对于只需要一般粉磨细度的粉磨作业来说,物料经两仓粉磨后即可出磨。基于以上分析,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磨内结构和各仓的设置,在磨机内部实行分流粉磨,以及使用合理的研磨体级配等,从而有效地利用磨内粉磨容积和提高研磨体的粉磨效率,达到大幅度提高磨机产量,大幅度降低单位产品电耗的最终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管磨机使用多仓结构。根据所使用的研磨体的尺寸和形状应与物料的粒度相适应的原理,在本专利技术的管磨机的粗磨仓中使用粉磨能力最强的大钢球。在粗磨仓以后,利用隔仓板等隔仓装置,将剩下的全部粉磨仓分隔成彼此互相独立而且发挥类似作用的两个或三个并行的细磨仓。出粗磨仓中的物料,被分别地送到各个细磨仓之中。与粗磨仓相连的细磨仓,物料一般被直接喂入,而与粗磨仓不直接相连的细磨仓,物料则可以使用绞刀一类的输送设备喂入。同样,物料经各细磨仓粉磨后需要卸出磨外,与磨机出料端相连的细磨仓中的被粉磨后的物料,可直接通过卸料装置卸出,而与磨机出料端不直接相连的细磨仓之中的物料,则使用绞刀一类的输送设备送到卸料出口或使用中间卸料方式卸出磨外。本专利技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在磨内应用筛分装置,并与此相对应,进一步调整各仓的设置和物料流向。最直接的改进是限制出粗磨仓的物料粒径,在粗磨仓的后面设计一个筛分装置。利用筛分装置对出粗磨仓的物料进行筛分。出粗磨仓的物料经筛分装置筛分后,分级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通过了筛分装置的较细物料,另一部分为不能通过筛分装置的较粗物料。对这两部分的物料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一种是将粗物料部分直接送回粗磨仓,而将细物料部分再次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送入后面的各个细磨仓;另一种是将粗物料部分送入一个细磨仓,细物料部分送入另一个细磨仓。在后一种方法中,细磨仓为两个。对于各个细磨仓,也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再利用隔仓板和筛分装置进行分隔,即是在细磨仓中也实行分级粉磨。如在细磨仓的上游部位,利用隔仓板和筛分装置分隔出一个过渡研磨仓,在过渡研磨仓中使用较大一些的研磨体。一般来说,是否要在细磨仓之中设置过渡研磨仓或者是否在全部细磨仓之中都设置过渡研磨仓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在将较粗物料送入一个细磨仓而将较细物料送入另一个细磨仓的结构中,可在需要粉磨较粗物料的那个细磨仓之中设置过渡研磨仓,而另一个细磨仓可以不设置过渡研磨仓。在另外一方面,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管磨机的粗磨仓,也可以根据需要利用隔仓板进行分隔,实行分级粉磨。由于粗磨仓之中物料粒径较粗,在对粗磨仓进行分隔时,一般无需要使用专门的筛分装置,利用普通隔仓板即可实现分级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第一,由于加强了磨内有效空间的利用和增加了磨内的筛分效果,特别是解决了管磨机内各粉磨仓的粉磨能力之间的匹配问题,因而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位容积产量。与同等规格的普通一级开流管磨机相比较,在粉磨相同细度的产品的情况下,单位容积产量可大幅度提高,同时还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单位产品的电耗,如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粉磨水泥时,单位电耗可下降到20多度,这对于节约能源、缓解水泥工厂的电力紧张状况,提高工厂的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第二,在本专利技术的管磨机中各粉磨仓,可以灵活地应用各种筛分装置实行分级粉磨,使各仓的粉磨效率都可以得到提高。不仅如此,通过选用合适的筛分装置,通过改变隔仓板、篦板、以及筛分装置中筛网的篦孔大小和形状,并且相应调整研磨体的级配,经试验证明,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实现高细粉磨作业,粉磨出的产品细度与CN85106781相当,而产量和电耗指标更为先进。第三,由于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对普通一级开流管磨机的磨内结构进行改造而实现,使得本专利技术既保留了开流磨流程简单、操作简便、投资低廉等一系列优点,也克服了普通一级开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结构的高产管磨机,由磨机筒体2、磨内衬板3、进料端1、出料端15、研磨体以及若干块隔仓板和篦板等组成。利用隔仓板4在磨机内部上游部位分隔出一个粗磨仓,物料从进料端1进入粗磨仓,经粗磨仓和细磨仓粉磨后,从出料端卸出磨外。其特征在于,利用隔仓板等将粗磨仓以后的粉磨空间分隔为两到三个彼此独立的细磨仓,由物料分流装置5将出粗磨仓的物料均衡地分别送给各独立的细磨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玉灿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