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峻辅专利>正文

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1354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8 16:56
一种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其包括有一传导部、一第一电连接部及一第二电连接部;该第一电连接部自该传导部的一端延伸,并分叉形成一长接触端及一短接触端;该第二电连接部自该传导部的另一端延伸而成;据此,使具有分阶段传输讯号、阻抗匹配、紧密夹掣的功效,以降低讯号衰减的问题,并稳定讯号传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高速传输的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服务器、路由器以及相关讯号传输装置等通讯系统的硬件装置中,会通过设置连接器,来与一传输线路的对应连接器连接,以供电子讯号输出及输入,而为了确保讯号以稳定的速度在传输线路、连接器及通讯系统硬件之间输送,该连接器中的端子结构亦显得重要。又在通讯系统硬件装置采用的公知连接器中,有一种端子结构,如图3所示,其一端延伸出等长且相互平行的双钩臂91,并呈叉状,该双钩臂91夹掣该对应连接器中的对应端子结构(图未示),而该端子结构的另一端为针状体92,该针状体92与该通讯系统硬件装置内的电路板(图未示)连接后,再予以固定(例如焊锡固定),而在双钩臂91与该针状体92之间为限位部93,具止挡功效;由此使电路板、连接器及对应连接器之间能紧密连接, 以稳定讯号传输。然而,当上述端子结构的双钩臂91为二通道以供该讯号同步通过后,接续再同步汇入针状体92时,由于该针状体92的阻抗(Impedance)不同于双钩臂91的阻抗(例如供讯号通过的截面积尺寸相异),会产生阻抗不匹配的问题,进而造成讯号衰减(Return Loss),此在系统需要处理及传输大量电子讯号时,上述端子结构面对高速传输频率的传输频宽(Band Width)时,阻抗不匹配的情形则更为明显,亦难以提供稳定传输功效。又上述端子结构是以双钩臂91的边缘夹掣该对应端子结构,接触面积小而会限制夹掣的紧密程度,易受意外拉扯而发生接触不良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技术设计人潜心研思、设计组制,其能提供一种具有分阶段传输讯号、阻抗匹配、紧密夹掣的功效的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以降低讯号衰减的问题,并稳定讯号传输,即为本技术所欲研创的创作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阶段传输讯号、阻抗匹配、紧密夹掣的功效的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以降低讯号衰减的问题,并稳定讯号传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包括一传导部;一第一电连接部,自该传导部的一端延伸,并分叉形成一长接触端及一短接触端;一第二电连接部,自该传导部的另一端延伸而成。所述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其中该传导部、第一电连接部及第二电连接部为片状。3所述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其中该长接触端及短接触端的端缘朝相对外侧弯曲ο所述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电连接部自该传导部的一端延伸分叉, 接续朝水平方向弯曲延伸后,与该传导部平行。所述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其中该长接触端的中段处呈扭曲状。所述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电连接部及第二电连接部为柱状。本技术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由该第一电连接部的长接触端搭配短接触端,使具有分阶段传输讯号及控制阻抗匹配的功效,以降低讯号衰减的问题;又由将该长接触端的中段处设计呈扭曲状,使该长接触端的端部搭配该短接触端产生紧密夹掣的功效, 以利于稳定讯号传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IA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公知连接器的端子结构的示意图。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传导部;20第一电连接部;21长接触端;22短接触端;30第二电连接部;91双钩臂;92针状体;93限位部;X-X轴;Y-Y轴;Z-Z轴。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其包括一传导部;一第一电连接部, 自该传导部的一端延伸,并分叉形成一长接触端及一短接触端;一第二电连接部,自该传导部的另一端延伸而成。据此,使具有分阶段传输讯号、阻抗匹配、紧密夹掣的功效,以降低讯号衰减的问题,并稳定讯号传输。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特点和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惟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IA及图2所示,为一种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其包括有一传导部 10、一第一电连接部20及一第二电连接部30 ;该第一电连接部20是自该传导部10的一端延伸,并分叉形成一长接触端21及一短接触端22 ;该第二电连接部30是自该传导部10的另一端延伸而成。如此在本技术的连接器与一传输线路的对应连接器(图未示)连接时,于该连接器中的端子改良结构会先让该长接触端21进行接触并先传输讯号后,接续由该短接触端22进行接触并传输下一个讯号,如此由该长接触端21及该短接触端22交互轮替以分阶段传输讯号,避免发生同步汇入的情形,又能由此控制阻抗,进而达成阻抗匹配 (Impendence matching)的功效,以降低讯号衰减的问题。在实施例中,该传导部10、第一电连接部20及第二电连接部30为片状。而该长接触端21及短接触端22的端缘是朝相对外侧弯曲,以呈渐次展开状,以利供对应连接器中的对应端子结构(图未示)插拔。又该第一电连接部20是自该传导部10的一端延伸分叉,接续朝水平方向弯曲延伸后,与该传导部10平行。在图示中,X轴向及Y轴向为水平方向,而Z轴向为垂直方向, 则请再参阅图1所示,图中的传导部10呈X轴向,而该第一电连接部20是该传导部10的一端朝X轴向延伸分叉后,先朝Y轴向弯曲延伸,接续朝同一 X轴向再弯曲延伸,以与该传导部10平行。借助此一连续弯曲的部位产生定位功效,以利于本技术的端子改良结构安装于该连接器中。另在该长接触端21的中段处是呈扭曲状,请再参阅图1所示,该第一电连接部20 与该传导部10平行时,该长接触端21是在X轴与Z轴交集的平面,经由中段处的扭曲后, 该长接触端21的端部是在X轴与Y轴交集的平面,由此增加接触面积以形成面接触,且使该长接触端21的端部在相同截面积的情况下,仍能保有阻抗匹配的效果,而该长接触端21 配合该短接触端22,亦能产生紧密夹掣的功效。此外,该第一电连接部20及第二电连接部30为柱状,由此增加可对应插接的端子结构的种类及范围。据此,本技术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是由该第一电连接部20的长接触端21 搭配短接触端22,使具有分阶段传输讯号及控制阻抗匹配的功效,以降低讯号衰减的问题; 又由将该长接触端21的中段处设计呈扭曲状,使该长接触端21的端部搭配该短接触端22 产生紧密夹掣的功效,以利于稳定讯号传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举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传导部;一第一电连接部,自该传导部的一端延伸,并分叉形成一长接触端及一短接触端; 一第二电连接部,自该传导部的另一端延伸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传导部、第一电连接部及第二电连接部为片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长接触端及短接触端的端缘朝相对外侧弯曲。4.如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电连接部自该传导部的一端延伸分叉,接续朝水平方向弯曲延伸后,与该传导部平行。5.如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的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长接触端的中段处呈扭曲状。6.如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的端子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峻辅
申请(专利权)人:许峻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