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极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0535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3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极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内部电路结构,内部电路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高阻抗衰减器、整流器及充放电振荡器;充放电振荡器包括第二电容(C2)及电压型触发电路,电压型触发电路串联连接有闪光组件后与第二电容(C2)并联连接,电压型触发电路包括第二电阻(R2)、单向可控硅(SCR)及反接的第三稳压管(DW3),第二电阻(R2)与反接的第三稳压管(DW3)串联后,再并联在单向可控硅(SCR)的输入脚和控制脚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增强闪光组件亮度,从而消除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极高压带电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高压设备是否带有高压电的装置,具体是单极高压带电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也不断增长,高压设备在电力系统的发电、配电、 送电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避免操作人员在带电情况下的误操作所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在高压输配电设施上配置带电显示装置显得犹为必要。带电显示装置是一种直接安装在高压输配电设施上,其能直观显示出高压输配电设施是否带有运行电压的提示性安全装置,当高压输配电设施带有运行电压时,带电显示器显示窗发出闪光,从而警示人们高压输配电设施带电,无电时则无指示。现有一些高压带电显示装置通过高压输配电设施产生的交变磁场产生电动势,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低,通过闪光组件的电流小,闪光组件闪烁的亮度低,不能很清楚的显示带电信号,从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串)Qi、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增强闪光组件闪烁亮度的单极高压带电显示装置。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单极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内部电路结构,所述内部电路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高阻抗衰减器、整流器及充放电振荡器;所述充放电振荡器包括第二电容及电压型触发电路,所述电压型触发电路串联连接有闪光组件后与第二电容并联连接,所述电压型触发电路包括第二电阻、 单向可控硅及反接的第三稳压管,所述第二电阻与反接的第三稳压管串联后,再并联在单向可控硅的输入脚和控制脚上。所述整流器包括整流单元、第一电容、整流二极管及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整流二极管及充放电振荡器三者串联后与第一电容并联,所述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容的两端。所述高阻抗衰减器包括高压带电一次设备、第一感应极板、第二感应极板、第一稳压管及第二稳压管,所述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反向串联后并联在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感应极板串联连接于第一稳压管和整流单元的输入端之间的线路上,与高压带电一次设备连接的线路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稳压管和第二感应极板之间的线路上, 与第一感应极板连接的线路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稳压管和整流单元的输入端之间的线路上。所述整流单元为桥式整流电路。所述的闪光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和反接的第四稳压管,且发光二极管和反接的第四稳压管并联连接。发光二极管与反接的第四稳压管形成互相反接、互为钳制的电路,确保3了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安全。本技术的工作电源是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耦合得到的,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采用类似于变压器的结构,高压带电一次设备引出第二感应极板与次级第一感应极板构成的次级绕组(副边)之间的电能(功率)耦合,来进行功率传递,类似于在闭合回路或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只要导体回路在交变的磁场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以及感应电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充放电振荡器包括第二电容及电压型触发电路,其中,电压型触发电路串联连接有闪光组件后与第二电容并联连接,电压型触发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单向可控硅及反接的第三稳压管,第二电阻与反接的第三稳压管串联后,再并联在单向可控硅的输入脚和控制脚上。本技术通过第二电容进行充放电,通过对第三稳压管和单向可控硅的导通电压进行限定,使单向可控硅在通过闪光组件的电流达到闪光组件的亮度需求时导通,使闪光组件点亮后能直观、清晰的显示;本技术作用于单向可控硅和第三稳压管的电压由第二电容放电提供,而第二电容不间断的进行充放电循环,闪光组件能持续闪烁,从而消除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 一高压带电一次设备,2—第一感应极板,3— 第二感应极板,4一整流单元,DWl—第一稳压管,DW2—第二稳压管,DW3—第三稳压管, DW4—第四稳压管,Cl一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Rl—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SCR—单向可控硅,LED—发光二极管,Dl—整流二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单极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内部电路结构, 其中,内部电路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高阻抗衰减器、整流器及充放电振荡器。充放电振荡器包括第二电容C2及电压型触发电路,电压型触发电路串联连接有闪光组件后与第二电容 C2并联连接,电压型触发电路包括第二电阻R2、单向可控硅SCR及反接的第三稳压管DW3, 第二电阻R2与反接的第三稳压管DW3串联后,再并联在单向可控硅SCR的输入脚和控制脚上。闪光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和反接的第四稳压管DW4,且发光二极管LED和反接的第四稳压管DW4并联连接。整流器包括整流单元4、第一电容Cl、整流二极管Dl及第一电阻Rl,整流单元4为桥式整流电路,第一电阻R1、整流二极管Dl及充放电振荡器三者串联后与第一电容Cl并联,整流单元4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容Cl的两端。高阻抗衰减器包括高压带电一次设备1、第一感应极板2、第二感应极板3、第一稳压管DWl及第二稳压管DW2,第一稳压管 Dffl和第二稳压管DW2反向串联后并联在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入端之间,第二感应极板3串联连接于第一稳压管DWl和整流单元的输入端之间的线路上,与高压带电一次设备1连接的线路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稳压管DWl和第二感应极板3之间的线路上,与第一感应极板 2连接的线路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稳压管DW2和整流单元的输入端之间的线路上。高压带电一次设备1通电后,高压信号依次接入高阻抗衰减器、整流器、充放电振荡器,通过充放电振荡器向发光二极管输送间歇电压,发光二极管根据得到的间歇电压按规定的频率闪烁。如上所述,则能很好的实现本技术。权利要求1.单极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内部电路结构, 所述内部电路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高阻抗衰减器、整流器及充放电振荡器;所述充放电振荡器包括第二电容(C2)及电压型触发电路,所述电压型触发电路串联连接有闪光组件后与第二电容(C2)并联连接,所述电压型触发电路包括第二电阻(R2)、单向可控硅(SCR)及反接的第三稳压管(DW3),所述第二电阻(R2)与反接的第三稳压管(DW3)串联后,再并联在单向可控硅(SCR)的输入脚和控制脚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极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器包括整流单元(4)、第一电容(Cl)、整流二极管(Dl)及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电阻(R1)、整流二极管(Dl)及充放电振荡器三者串联后与第一电容(Cl)并联,所述整流单元(4)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容(Cl)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极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抗衰减器包括高压带电一次设备(1)、第一感应极板(2)、第二感应极板(3)、第一稳压管(DWl)及第二稳压管(DW2),所述第一稳压管(DWl)和第二稳压管(DW2)反向串联后并联在整流单元的两个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感应极板(3)串联连接于第一稳压管(DWl)和整流单元的输入端之间的线路上,与高压带电一次设备(1)连接的线路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稳压管(DWl)和第二感应极板(3)之间的线路上,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蓝讯宝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