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锦霞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的节能型恒温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93529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08:40
一种新型的节能型恒温水龙头,主要包括阀体(4)、出水管(1)、冷水进水管(7)、热水进水管(8)以及装置在阀体(4)上的流量调节旋钮(6)和温度调节旋钮(18),其特征在于在流量调节阀(5)和恒温调节器(19)之间的温水管(10)路上设置有水温传感器(9),在阀体(4)内装置有由水温传感器(9)控制的恒温调节器(19),恒温调节器(19)通过单片机控制器(17)、伺服电机(16)和传动机构(15)控制陶瓷阀芯(12),在其出水口(1)处装置有防烫阀门(3),并在与阀体(4)相连的冷水进水管(7)和热水进水管(8)内设置有防止冷热水互相串水的单向阀(11)。使用时不仅较好地保证了出水温度的相对恒定,大大提高产品使用舒适性,而且具有使用方便、节约用水,节能、安全可靠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节能型恒温水龙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水龙头,具体指一种具有恒温功能的水龙头,尤指一种新型的节能型恒温水龙头。
技术介绍
水龙头是一种使用非常普及的家用卫浴设施,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常用工具。现有的水龙头通常都是采用单把陶瓷阀芯结构或双通道单阀门结构来调节冷、热水进水比例,以达到控制水龙头出水温度的目的,这种通用结构的水龙头虽然可以满足人们对水温的要求,但使用不方便,特别是当水压发生变化或者热水温度变化时往往导致出水温度发生变化,给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及带来不安全隐患,而且在调温时常常浪费水资源。为解决上述不足,恒温水龙头应运而生,如专利号为02227671. 8的“恒温衡压水龙头”,公开了一种通过恒温衡压阀芯内的热传感器在热胀冷缩作用下带动阀塞移动来改变冷热水比例,从而调节出水温度的技术方案,这种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水龙头出水温度的“恒温”,但由于其结构所致,其出水温度的控制很难当达到设计精确度,特别是其所用材料和使用寿命均受到一定限制,其产品难以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节能型恒温水龙头,以通过采用由单片机控制器、伺服电机、传动机构、陶瓷阀芯以及温度传感器组成的恒温调节器来调节冷热水比例,并通过设置于进水管路中的单向阀和出水口的防烫阀门的安全保护的新型结构,从而实现自动调节水龙头出水温度、达到水温恒定的目的,并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新型的节能型恒温水龙头,主要包括阀体、出水管、冷水进水管、热水进水管以及装置在阀体上的流量调节旋钮和温度调节旋钮,其特征在于在流量调节阀和恒温调节器之间的温水管路上设置有水温传感器,在阀体内装置有由水温传感器控制的恒温调节器,在其出水口处装置有防烫阀门,并在与阀体相连的冷水进水管和热水进水管内设置有防止冷热水互相串水的单向阀;上述恒温调节器由单片机控制器、伺服电机、传动机构、陶瓷阀芯以及调节钮组成,其中伺服电机在单片机的控制下通过传动机构控制陶瓷阀芯,以调节冷热水的进水比例,其单片机控制器由水温传感器控制;在恒温调节器的温度调节旋钮轴端与陶瓷阀芯转动轴端设置有活动的卯榫结构,当卯榫结构相契合并使传动机构脱离时,恒温调节器的温度调节旋钮可直接控制陶瓷阀芯;在上述水龙头的冷水进水管处还可装置水力发电机,该水力发电机通过导线与阀体外部的蓄电池以及水温传感器和恒温调节器相联,为其提供必要的电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1-出水管,2-臭氧发生器,3-防烫阀门,4-阀体,5-流量调节旋阀,6-流量调节旋钮,7-冷水进水管,8-热水进水管,9-水温传感器,10-温水管,11-单向阀,12-陶瓷阀芯,13-弹簧,14-传动机构,15-卯榫结构,16-伺服电机,17-单片机控制器,18-温度调节旋钮,19-恒温调节器,20-水力发电机。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新型的节能型恒温水龙头,主要包括阀体G)、出水管(1)、冷水进水管(7)、 热水进水管(8)以及装置在阀体(4)上的流量调节旋钮(6)和温度调节旋钮(18),其特征在于在流量调节阀( 和恒温调节器(19)之间的温水管(10)路上设置有水温传感器(9), 在阀体(4)内装置有由水温传感器(9)控制的恒温调节器(19),恒温调节器(19)通过单片机控制器(17)、伺服电机(16)和传动机构(15)控制陶瓷阀芯(12),在其出水口 (1)处装置有防烫阀门(3),并在与阀体(4)相连的冷水进水管(7)和热水进水管(8)内设置有防止冷热水互相串水的单向阀(11);上述恒温调节器(19)由单片机控制器(17)、伺服电机(16)、 传动机构(15)、陶瓷阀芯(12)以及温度调节旋钮(18)组成,其中伺服电机(12)在单片机控制器(17)的控制下通过传动机构(14)控制陶瓷阀芯(1 ,以调节冷热水的进水比例,其单片机控制器(17)由水温传感器(10)控制;在恒温调节器(19)的温度调节旋钮(18)轴端与陶瓷阀芯(12)转动轴端设置有活动的卯榫结构(15),当卯榫结构(15)相契合并使传动机构(14)脱离时,恒温调节器(19)的温度调节旋钮(18)可直接控制陶瓷阀芯(12);在上述水龙头的冷水进水管(7)处还可装置水力发电机(20),该水力发电机00)通过导线与阀体外部的蓄电池以及水温传感器(9)和恒温调节器(19)相联,为其提供必要的电能。在具体实施时,还可在恒温水龙头的出水口处装置臭氧发生器O),并将产生的臭氧导入温水中,以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上述恒温水龙头技术均可采用现有技术来完成。本技术的恒温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水温传感器(8)、恒温调节器(19)以及防烫阀门、单向阀、水力发电机等辅助结构来完成。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温度调节旋钮设定所需出水温度,并打开流量调节旋钮,当设置在温水管内的水温传感器感应到出水温度不同于所设水温时,水温传感器向恒温调节器中的单片机控制器发出电信号,单片机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陶瓷阀芯转动(所需电能由水力发电机或其它低压电源提供)而改变冷热水进水比例,从而使出水温度趋近所设出水温度,当出水温度达到所设水温时,恒温调节器停止工作,当出水温度发生偏离时,恒温调节器重新工作,从而保证出水温度的相对恒定;如果出水温度超出防烫阀门的限温值时,水温传感器将向恒温调节器中的单片机控制器发出指令,关闭防烫阀门,以保护使用者;当供电出现故障或者恒温调节器出现故障时,可将温度调节旋钮按下, 使其轴端的卯榫结构与陶瓷阀芯转动轴端相契合,并使传动机构脱离,此时可手动调节冷热水进水比例,达到控温目的,从而保证水龙头依然可以继续使用。冷水进水管和热水进水管内设置的单向阀,可有效地防止冷热水压力不均时所产生的串水现象。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的节能型恒温水龙头,由于采用了在温水管内设置有水温传感器,在4阀体内装置有恒温调节器以及在出水口装置防烫阀门,并在恒温调节器内采用单片机控制器、伺服电机控制陶瓷阀芯的技术结构以及可手动控温的辅助结构,使其在使用时不仅较好地保证了出水温度的相对恒定,大大提高产品使用舒适性,而且具有使用方便、节约用水,节能、安全可靠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节能型恒温水龙头,主要包括阀体G)、出水管(1)、冷水进水管(7)、热水进水管(8)以及装置在阀体(4)上的流量调节旋钮(6)和温度调节旋钮(18),其特征在于在流量调节阀( 和恒温调节器(19)之间的温水管(10)路上设置有水温传感器(9),在阀体(4)内装置有由水温传感器(9)控制的恒温调节器(19),恒温调节器(19)通过单片机控制器(17)、伺服电机(16)和传动机构(15)控制陶瓷阀芯(12),在其出水口⑴处装置有防烫阀门(3),并在与阀体(4)相连的冷水进水管(7)和热水进水管(8)内设置有防止冷热水互相串水的单向阀(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节能型恒温水龙头,其特征在于上述恒温调节器 (19)由单片机控制器(17)、伺服电机(16)、传动机构(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锦霞
申请(专利权)人:彭锦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