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申炳凯专利>正文

适于演奏的二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8805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于演奏的二胡,其包括设置在琴筒上的琴杆,所述琴杆的横截面由左端的半圆形和右端的等腰梯形组成,所述半圆形的直边和等腰梯形的下底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二胡琴杆的形状进行了改进,左端为圆弧面,与人手的虎口相适应,右端为两个光滑的直平面,其夹角为30°-70°,有效减少了与手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与手的摩擦力,演奏时更适于手在琴杆上的移动,方便演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于演奏的二胡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于演奏的二胡。 技术背景传统的二胡其琴杆的横截面多为鸭蛋圆形,演奏二胡时,手指在琴杆上的移动不方便,手的虎口部位与琴杆的接触面积大,从而摩擦力大,手在琴杆上的移动不方便,并且这种琴杆的抗弯强度较低,装上琴弦后由于琴弦的拉力易把琴杆拉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演奏方便、琴杆抗弯强度高、音色好的适于演奏的二胡。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适于演奏的二胡,其包括设置在琴筒上的琴杆,所述琴杆的横截面由左端的半圆形和右端的等腰梯形组成,所述半圆形的直边和等腰梯形的下底重合。所述半圆形的直径d为17-18mm,所述等腰梯形的两条腰所成的夹角α为 30。_70。。所述琴杆的宽度D为22_23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对二胡琴杆的形状进行了改进,左端为圆弧面,与人手的虎口相适应,右端为两个光滑的直平面,其夹角为30° -70°,有效减少了与手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与手的摩擦力,演奏时更适于手在琴杆上的移动,方便演奏。 本技术与传统的琴杆横截面为鸭蛋圆形的二胡相比,由于加宽了琴杆右端的宽度,具有较强的抗弯性和张力,使二胡的音色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琴杆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琴杆的横截面示意图。在附图中1琴杆,2琴筒,d代表半圆形的直径,D代表琴杆的宽度,α代表等腰梯形的腰所成的夹角。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设置在琴筒2上的琴杆1,如图2 所示,琴杆1的横截面由左端的半圆形和右端的等腰梯形组成,所述半圆形的直边和等腰梯形的下底重合,所述半圆形的直径d为17. 5mm,所述等腰梯形的两个腰所成的夹角α为 50°。所述琴杆的宽度D为22mm。本技术对二胡琴杆的形状进行了改进,左端为圆弧面,与人手的虎口相适应,右端为两个光滑的直平面,其夹角为30° -70°,有效减少了与手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与手的摩擦力,演奏时更适于手在琴杆上的移动。右端的直平面还可以设置成与直平面的距离小于Imm的圆弧面。本技术与传统的琴杆横截面为鸭蛋圆形的二胡相比,由于加宽了琴杆右端的宽度,具有较强的抗弯性和张力,使二胡的音色更好。权利要求1.一种适于演奏的二胡,其包括设置在琴筒(2)上的琴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琴杆 (1)的横截面由左端的半圆形和右端的等腰梯形组成,所述半圆形的直边和等腰梯形的下底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演奏的二胡,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的直径d为 17-18mm,所述等腰梯形的两条腰所成的夹角α为30° -7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演奏的二胡,其特征在于所述琴杆(1)的宽度D为 22-23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适于演奏的二胡,其包括设置在琴筒上的琴杆,所述琴杆的横截面由左端的半圆形和右端的等腰梯形组成,所述半圆形的直边和等腰梯形的下底重合。本技术对二胡琴杆的形状进行了改进,左端为圆弧面,与人手的虎口相适应,右端为两个光滑的直平面,其夹角为30°-70°,有效减少了与手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与手的摩擦力,演奏时更适于手在琴杆上的移动,方便演奏。文档编号G10D1/00GK202258276SQ20112028161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4日专利技术者申炳凯 申请人:申炳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炳凯
申请(专利权)人:申炳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