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秋双专利>正文

医用蟾蜍解剖固定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76503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9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医用蟾蜍解剖固定台,该固定台包括板台、压板、连接杆,板台上开有凹槽;压板位于凹槽内;连接杆上套装有弹簧,连接杆穿过压板后两端插入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即使反复使用,固定蟾蜍的稳固性也不会随之下降,解决了以往使用泡沫板上固定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加了蟾蜍试验时师生的安全性;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的滑道,使连接杆可在滑道内滑动,具备了调节的功能,即可根据蟾蜍的大小以及需要固定的位置,调节压板使其达到最佳的固定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便捷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医学院校科研教学试验时用的蟾蜍固定装置,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医用蟾蜍解剖固定台
技术介绍
蟾蜍又叫蛤蟆,是医学院校科研或者试验教学中常用的试验动物。通过对蟾蜍的内部解剖和观察,了解两栖动物消化、呼吸、泄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形态构造及特点,是医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也是解剖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必备基本功之一。但因蟾蜍皮肤粗燥又生有全身疙瘩,容易让胆小的人产生畏惧,加之蟾蜍嘴后眼旁的毒腺,所以在解剖蟾蜍试验时,蟾蜍固定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目前,多数的医学院校还只是提供泡沫板以及大头针作为解剖蟾蜍试验中的固定工具。这种固定方式,结构简单,但稳固性随着泡沫板使用次数的增加逐渐下降,对于不同的蟾蜍,即使是初次使用的泡沫板有时也存在固定不牢的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医用蟾蜍解剖固定台,用于解决解剖蟾蜍试验时蟾蜍固定存在稳固性差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医用蟾蜍解剖固定台包括板台、压板、连接杆,板台上开有凹槽;压板位于凹槽内;连接杆上套装有弹簧,连接杆穿过压板后两端插入凹槽内。所述的凹槽侧壁上开有滑道,滑道间插装有连接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本技术即使反复使用,固定蟾蜍的稳固性也不会随之下降,解决了以往使用泡沫板上固定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加了蟾蜍试验时师生的安全性;另外,本技术中设置的滑道,使连接杆可在滑道内滑动,具备了调节的功能,即可根据蟾蜍的大小以及需要固定的位置,调节压板使其达到最佳的固定位置;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便捷的优点。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中A-A向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凹槽侧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板台、2压板、3连接杆、4凹槽、5弹簧、6滑道。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中A-A向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1、 图2所示,医用蟾蜍解剖固定台包括板台1、压板2、连接杆3。其中,板台1上开有凹槽4, 用于存放压板2。压板2位于凹槽4内;压板2的前端可设置胶垫,用于减少压板2直接与蟾蜍接触造成的损伤。连接杆3上套装有弹簧5,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弹簧5的大小,避免3因弹簧5弹力过大直接导致发生蟾蜍骨折这样的意外事情。连接杆3穿过压板2后,连接杆3的两端插入凹槽4内。图3是本技术中凹槽侧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医用蟾蜍解剖固定台,为增加固定的稳固性,可在凹槽4侧壁上开有滑道6,滑道6间插装有连接杆3,即连接杆3的两端位于凹槽4侧壁上的滑道6内。滑道6的设置,实现了连接杆3在滑道6内的滑动,使本技术具备了调节大小的功能,根据蟾蜍的大小以及需要固定的位置,调节压板2的位置,达到最佳的固定位置,增加了蟾蜍固定的稳固性。使用时,首先根据蟾蜍的大小以及要固定的位置,调整压板,调整后,即可打开压板将蟾蜍固定,准备进行下一步的试验。本技术通过更换不同弹力的弹簧,也可以用于白鼠、兔子等实验动物的固定。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蟾蜍解剖固定台,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台包括板台(1)、压板(2)、连接杆 (3),板台(1)上开有凹槽(4);压板(2)位于凹槽(4)内;连接杆(3)上套装有弹簧(5),连接杆(3 )穿过压板(2 )后两端插入凹槽(4 )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蟾蜍解剖固定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4)侧壁上开有滑道(6),滑道(6)间插装有连接杆(3)。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的是医用蟾蜍解剖固定台,该固定台包括板台、压板、连接杆,板台上开有凹槽;压板位于凹槽内;连接杆上套装有弹簧,连接杆穿过压板后两端插入凹槽内。本技术即使反复使用,固定蟾蜍的稳固性也不会随之下降,解决了以往使用泡沫板上固定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加了蟾蜍试验时师生的安全性;另外,本技术中设置的滑道,使连接杆可在滑道内滑动,具备了调节的功能,即可根据蟾蜍的大小以及需要固定的位置,调节压板使其达到最佳的固定位置;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便捷的优点。文档编号A01K67/02GK202222292SQ201120373878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8日专利技术者任春清, 冯晓娜, 张立业, 朱秋双, 杨玉, 王凯峰 申请人:朱秋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秋双杨玉张立业任春清王凯峰冯晓娜
申请(专利权)人:朱秋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