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通信射频拉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372352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7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射频拉远系统,包括近端机、远端机;近端机与远端机连接;远端机包括:数字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下行功率放大单元、上行低噪放单元、收发双工器、天线以及远端机机箱;其中,数字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与下行功率放大单元、上行低噪放单元相连,下行功率放大单元、收发双工器以及上行低噪放单元顺次连接;天线通过拉远馈线与收发双工器连接,数字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下行功率放大单元、上行低噪放单元以及收发双工器安装在远端机机箱内;其中,天线通过馈线与收发双工器连接,该天线内嵌在远端机的机箱侧壁。提高了拉远系统的隐蔽性,美化了系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直放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通信射频拉远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无线网络优化和网络覆盖已经并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其中,由于直放站系统具有投资成本低和能够迅速扩大覆盖区域的特点,在无线网络优化和覆盖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伴随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各运营商对移动网的覆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住户小区、大学校园、密集城区等场合需要进行深度覆盖。由于居民对无线基站的辐射有很强的抵触意识,采用传统的直放站外接天线的方式,安装时,如图1所示,天线通过拉远馈线耦合远端机的信号进行覆盖;由于天线外置,其隐蔽性不高,不美观;存在物业协调困难、选站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射频拉远系统,可以提高拉远系统的隐蔽性,使得拉远系统外观美观。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射频拉远系统,包括近端机、远端机;所述近端机与所述远端机连接;所述远端机包括数字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下行功率放大单元、上行低噪放单元、收发双工器、天线以及远端机机箱;其中,所述数字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与所述下行功率放大单元、所述上行低噪放单元相连,所述下行功率放大单元、收发双工器以及上行低噪放单元顺次连接;所述天线通过拉远馈线与所述收发双工器连接,所述数字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所述下行功率放大单元、所述上行低噪放单元以及所述收发双工器安装在所述远端机机箱内;其中,所述天线通过馈线与所述收发双工器连接,该天线内嵌在所述远端机的机箱侧壁。优选地,所述下行功率放大单元、所述上行低噪放单元、以及所述收发双工器集成在一个模块。优选地,为了使远端机体积更小,所述收发双工器为贴片收发双工器或者腔体双工器。优选地,为便于将天线跟远端机机箱融合在一起,所述天线为小板状定向天线。优选地,为进一步的美化拉远系统,所述远端机的机箱为美化机箱。优选地,为了使得美化拉远系统的同时,保证信号的覆盖质量,在所述机箱外壳设置有与所述天线位置、所述天线大小对应的缺口。本技术采用天线内嵌在拉远系统远端机机箱的系统,来进行信号覆盖,与传统的天线通过拉远馈线耦合远端机信号来进行信号覆盖的系统相比,提高了移动通信射频拉远系统的隐蔽性,美化了拉远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一种射频拉远系统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阐述。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射频拉远系统,包括近端机Si、远端机S2 ;近端机Sl与远端机S2连接;远端机S2包括数字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S21、下行功率放大单元 S22、收发双工器S23、上行低噪放单元S24、天线(S4、S5)以及远端机机箱S3 ;其中,数字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S21与下行功率放大单元S22、上行低噪放单元SM相连,下行功率放大单元S22、收发双工器S23以及上行低噪放单元SM顺次连接;天线(S4、SQ通过拉远馈线与收发双工器S23连接,数字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S21、下行功率放大单元S22、收发双工器 S23以及上行低噪放单元SM安装在远端机机箱S3内;其中,天线(S4、S5)通过馈线与收发双工器S23连接,该天线(S4、S5)内嵌在远端机S3的机箱侧壁。本技术采用天线内嵌在拉远系统远端机机箱的系统,来进行信号覆盖,与传统的天线通过拉远馈线耦合远端机信号来进行信号覆盖的系统相比,提高了移动通信射频拉远系统的隐蔽性,美化了拉远系统。上述移动通信射频拉远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近端中继机和远端机均将所接收到的信号变成I/Q基带或低中频信号,然后经过A/D和数据信号处理,形成数字信号,其间的传输通过数字光纤收发器采用光纤传输。近端直接耦合基站信号经双工器分离后进入下行支路,进入到数字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中,在该模块中进行下变频并进行AD采样后变成基带信号,在数字处理模块内进行滤波处理后,将其打包成适合CPRI接口要求的帧格式后,由数字光纤收发器、光纤将其传送到远端机;其远端机通过数字光纤收发器将基带数字信号送入基带处理单元,将其恢复成基带数据,经D/A变换器变成基带信号,由上变频模块变换为射频信号后输出至上下行一体化功放进行功率放大,再经过MT双工器滤波,最后由覆盖天线发射至用户手机。来自移动终端的信号,由远端机接收后,再由上述过程的逆过程传送回移动通信基站。为了进一步的减小拉远系统的体积,将下行功率放大单元S22、收发双工器S23、 以及上行低噪放单元SM集成在一个模块S6,如图3所示。用体积更小的贴片收发双工器作为收发双工器,或者腔体收发双工器作为收发双工器。 为便于将天线跟远端机机箱融合在一起,用小板状定向天线来进行收发信号。为进一步的美化拉远系统,使用美化机箱来作为远端机的机箱。由于天线被远端机箱罩住,会影响信号质量。为了使得美化拉远系统的同时,保证信号的覆盖质量,在机箱外壳设置有与天线位置、天线大小对应的缺口。本技术可应用在GSM、WCDMA以及TD-SCDMA系统中。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4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通信射频拉远系统,包括近端机、远端机;所述近端机与所述远端机连接; 所述远端机包括数字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下行功率放大单元、上行低噪放单元、收发双工器、天线以及远端机机箱;其中,所述数字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与所述下行功率放大单元、所述上行低噪放单元相连,所述下行功率放大单元、收发双工器以及上行低噪放单元顺次连接;所述天线通过拉远馈线与所述收发双工器连接,所述数字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 所述下行功率放大单元、所述上行低噪放单元以及所述收发双工器安装在所述远端机机箱内;其特征是,所述天线通过馈线与所述收发双工器连接,所述天线内嵌在所述远端机的机箱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射频拉远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下行功率放大单元、 所述上行低噪放单元、以及所述收发双工器集成在一个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射频拉远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收发双工器为贴片收发双工器或者腔体双工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射频拉远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天线为小板状定向天线。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射频拉远系统,其特征是,在所述机箱外壳设置有与所述天线位置、所述天线大小对应的缺口。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射频拉远系统,包括近端机、远端机;近端机与远端机连接;远端机包括数字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下行功率放大单元、上行低噪放单元、收发双工器、天线以及远端机机箱;其中,数字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与下行功率放大单元、上行低噪放单元相连,下行功率放大单元、收发双工器以及上行低噪放单元顺次连接;天线通过拉远馈线与收发双工器连接,数字射频监控一体化模块、下行功率放大单元、上行低噪放单元以及收发双工器安装在远端机机箱内;其中,天线通过馈线与收发双工器连接,该天线内嵌在远端机的机箱侧壁。提高了拉远系统的隐蔽性,美化了系统。文档编号H01Q11/10GK202231867SQ20112026057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礼平赵铭余冰华希凡庄野丁宝驰孙超谢毅华李丽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