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文焕专利>正文

一种电热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71500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7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水壶,包括:壶体,用于盛装水;底座,用于支撑壶体;电发热盘,其为具有一定侧壁厚度的圆盘结构,电发热盘套接于壶体内,壶体、底座内安装有电连接装置将电源连通至电发热盘;对接环,其沿壶体内侧表面径向延伸并与电发热盘上端面形状相适配,对接环的下表面与电发热盘的上表面相抵接;密封环,其夹持在对接环与电发热盘的抵接面之间,并由弹性硅胶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电发热盘与壶体内壁之间由现有的径向扩张型的密封对接变为轴向抵接型的密封对接,既密封可靠又便于安装。(*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饮用水电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壶体与电发热盘适配安装后形成容器的电热水壶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电热水壶包括壶体、电发热盘和底座,壶体、底座内安装有电连接装置将电源连通至电发热盘;电发热盘为具有一定侧壁厚度的圆盘结构,电发热盘套接于壶体内,电发热盘的上端面与壶体内纵向薄壁构成的定位筋相抵接,电发热盘的下端面受到与壶体紧固连接的壶体底盖或固定圈的抵接约束,使得电发热盘沿壶体内部的轴向移动被完全约束;电发热盘的侧壁外部套接有硅胶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弹性的密封圈,壶体的内侧壁与电发热盘外侧壁之间的套接将密封圈紧密夹持,形成壶体与电发热盘之间的密封连接,构成容置饮用水的容器。此结构的缺点在于,壶体通常由塑料制成,壶体的侧壁为薄壁结构,成型后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与电发热盘之间套接后对密封圈的夹持作用不均勻,如果夹持过紧则电发热盘难以装入壶体,不仅影响生产效率且装配时易破坏壶体,如果放松对密封圈的夹持则又易造成容器泄漏的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可实现电发热盘与壶体内壁之间由径向扩张型的密封对接变为轴向抵接型的密封对接,既密封可靠又便于安装。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热水壶,包括壶体,用于盛装水;底座,用于支撑壶体; 电发热盘,其为具有一定侧壁厚度的圆盘结构,电发热盘套接于壶体内,壶体、底座内安装有电连接装置将电源连通至电发热盘;对接环,其沿壶体内侧表面径向延伸并与电发热盘上端面形状相适配,对接环的下表面与电发热盘的上表面相抵接;密封环,其夹持在对接环与电发热盘的抵接面之间,并由弹性硅胶材料制成。其中,电发热盘的外缘环周设有圆弧形的凸起,凸起垂直向下延伸出一定长度的翻边,翻边的末端径向外延形成翻边的加强筋。其中,壶体的对接环下表面设有与电发热盘的圆弧形凸起相适配的由圆弧形凹面所构成的圆环形凹槽。其中,密封环套接在电发热盘的外部,将电发热盘的圆弧形凸起、翻边以及加强筋嵌配包裹;密封环的外侧表面与壶体的对接环以下的内表面之间形成辅助的密封连接。其中,壶体内设置与壶体紧固连接的环形固定圈,固定圈的上端面与包覆有密封环的电发热盘加强筋的下表面相抵接,将电发热盘在整个环形面上轴向紧固、均勻约束。其中,环形固定圈通过螺栓以一定的间隔与壶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壶体内一体成型设置径向的对接环,并在对接环下表面与抵接的电发热盘上表面之间夹持嵌配的密封环,实现电发热盘与壶体内壁之间由径向扩张型的密封对接变为轴向抵接型的密封对接,既密封可靠又便于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热水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电热水壶的主剖视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壶体,11-对接环,12-凹槽,2-电发热盘,21-凸起,22-翻边,23-加强筋,3_密封环,31-抵接环,32-侧壁,33-凹槽,4-固定圈,41-螺孔,5-壶体底盖,6-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本技术的电热水壶如图1、2所示,包括壶体1、电发热盘2和底座6,壶体1、底座6内安装有电连接装置将电源连通至电发热盘2 (图中未示出)。电发热盘2为具有一定侧壁厚度的圆盘结构,电发热盘2套按于壶体1内,壶体1内侧表面径向一体成型延伸出与电发热盘上端面形状相适配的对接环11,电发热盘2的上表面与对接环11的下表面相抵接,抵接面之间夹持由弹性硅胶材料制成的密封环3。壶体底盖5安装于壶体的下端部,将电连接装置及其它内壁装置与外界隔离。进一步如图1、3所示,电发热盘2的外圆周上沿轴向延伸出圆弧形的凸起21 (弧度约为180度),凸起21的末端再延伸出一定长度的垂直向下的翻边22,翻边22的末端沿径向外延形成翻边的小尺寸加强筋23。相应地,壶体1的对接环11下表面设有与电发热盘 2的圆弧形凸起21相适配的具有圆弧形凹面所构成的圆环形凹槽12。进一步如图3所示,弹性硅胶密封环3套接在电发热盘2的外部,包括夹持在电发热盘2和对接环11之间的抵接环31、将电发热盘翻边22包裹的侧壁32以及将电发热盘加强筋23包裹的凹槽33。抵接环31面向电发热盘边沿凸起21处为适配的凹槽,抵接环31 面向壶体对接环11所设具有圆弧面的圆环形凹槽12处为适配的圆弧形凸起,凸起与凹槽相嵌配。密封环3相对应于电发热盘翻边加强筋23处所设嵌配的环形凹槽33,将电发热盘翻边加强筋23包裹。进一步如图3所示,密封环3的侧壁32外侧表面与壶体的对接环以下的内表面之间可以形成辅助的密封连接(图中未示出),进一步保证电发热盘2与壶体1之间的密封效进一步如图所示,壶体1内设置与壶体紧固连接的环形固定圈4,固定圈4的上端面与电发热盘2的包覆有密封环3的电发热盘加强筋23的下表面相抵接,将电发热盘2在整个环形面上轴向紧固、均勻约束,使得电发热盘2与壶体1之间的密封连接更加可靠。固定圈4的环周设有紧固螺孔41,螺栓之间以一定的间隔设置,固定圈4通过使用螺栓经螺孔 41与壶体的相应螺孔(图中未示出)相连接,实现固定圈4与壶体的紧固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壶体内一体成型设置径向的对接环,并在对接环下表面与抵接的电发热盘上表面之间夹持密封环,实现电发热盘与壶体内壁之间由现有的径向扩张型的密封对接变为轴向抵接型的密封对接,既密封可靠又便于安装。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 其它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热水壶,包括壶体,用于盛装水;底座,用于支撑所述壶体;电发热盘,其为具有一定侧壁厚度的圆盘结构,电发热盘套接于所述壶体内,所述壶体、底座内安装有电连接装置将电源连通至电发热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接环,其沿壶体内侧表面径向延伸并与所述电发热盘上端面形状相适配,对接环的下表面与电发热盘的上表面相抵接;密封环,其夹持在所述对接环与电发热盘的抵接面之间,并由弹性硅胶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发热盘的外缘环周设有圆弧形的凸起,所述凸起垂直向下延伸出一定长度的翻边,所述翻边的末端径向外延形成翻边的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的对接环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电发热盘的圆弧形凸起相适配的由圆弧形凹面所构成的圆环形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套接在电发热盘的外部, 将电发热盘的所述圆弧形凸起、翻边以及加强筋嵌配包裹;密封环的外侧表面与壶体的对接环以下的内表面之间形成辅助的密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内设置与壶体紧固连接的环形固定圈,固定圈的上端面与包覆有密封环的电发热盘加强筋的下表面相抵接,将电发热盘在整个环形面上轴向紧固、均勻约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固定圈通过螺栓以一定的间隔与壶体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水壶,包括壶体,用于盛装水;底座,用于支撑壶体;电发热盘,其为具有一定侧壁厚度的圆盘结构,电发热盘套接于壶体内,壶体、底座内安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成刚
申请(专利权)人:孙文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