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6875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7 0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设有相对设置的上、下表面及贯穿上、下表面的若干孔洞之绝缘基板,并在该基板两侧分别布置一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使得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分别与孔洞对应;向各孔洞内分别滴入适量含奈米碳管粉末之分散液,及在第一、第二电极之间施加一预定电压,使得该目标孔洞内之奈米碳管分散液中之奈米碳管粉末泳动,进而沿孔洞方向集束成奈米碳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尤指一种利用奈米碳管作端子之。
技术介绍
自从奈米碳管为日本物理学家饭岛澄男在1991观察到与报导之后,各个领域对奈米碳管产生前所未有的兴趣,进而投入更多的资源来研究奈米技术。请同时参阅1991年 11月7日出版之「自然」期刊第354册第56 58页。由于物质在奈米尺寸下展现出极为出众的物理与化学特性,因此奈米科技已成为各个领域所追求与开发的圣杯,各个领域莫不争先恐后地投入奈米碳管的开发与应用,以期赋予现有产品创新生命。然而,奈米碳管在能够做实体的应用之前,必须先予以处理及组装。举例来说,在传统奈米碳管的领域里,运用了一种所谓的平面式电泳来处理奈米碳管,以期达到进一步应用的目的,如图1所示。基本上,这种方式以平面电极进行介电泳,以将奈米碳管组装两电极间,形成桥接两电极的二维平面结构。而这种平面结构的奈米碳管,仅适合应用在奈米电子组件、奈米晶体管与一些化学传感器上,不适合其他需要立体结构的应用,如电连接器领域的端子通常需要用来连接芯片模块及印刷电路板,其形态通常都是立体结构,故采用上述所谓的平面式电泳显然不能够方便地将奈米碳管运用在电连接器中。美国专利公告US6,626,684虽然揭露了一种采用圆柱状结构的奈米碳管容纳于连接器本体之中以传递讯号的电连接器,然该专利并未公开如何制备这样一种电连接器, 实际上,如前所述,要得到这样一种使用圆柱状结构的奈米碳管绝非易事。故,有必要提供一种,以克服相关技艺之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之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地得到立体结构之奈米碳管以传递讯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设有相对设置的上、下表面及贯穿上、下表面的若干孔洞之绝缘基板,并在该基板两侧分别布置一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使得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分别与孔洞对应;向各孔洞内分别滴入适量含奈米碳管粉末之分散液,及在第一、第二电极之间施加一预定电压,使得该目标孔洞内之奈米碳管分散液中之奈米碳管粉末泳动,进而沿孔洞方向集束成奈米碳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之具有以下优点可以方便地得到含有立体结构之奈米碳管之电连接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以平面式介电泳处理奈米碳管的示意图。图2(a),(b)为本专利技术奈米碳管直立集束成型方法基本原理示意图。图3A,B为本专利技术奈米碳管直立集束成型方法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奈米碳管直立集束成型方法所成型集的奈米碳管束的照片。图5为利用本专利技术奈米碳管直立集束成型方法制造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4揭示了本专利技术所利用的原理。请参考图2(a),(b)所示,由于奈米碳管在外加的交流电场影响下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电偶极化,这种现象被称为介电特性。而奈米碳管在受到了电偶极化之后,便会被介电力驱动,使电偶极化的奈米碳管在分散液中进行泳动,更会顺着外加电场的方向来进行组装及排列。故,我们称这种现象为介电泳。图2(a)揭示出奈米碳管被电偶化;而图2(b)则揭示出被电偶化的奈米碳管在电场的作用下,便顺着电场的方向排列。图3A则为本专利技术利用「直立式介电泳」来达成集成与集束奈米碳管成为奈米集成束的方法。所谓「直立式介电泳」指区别于传统平面式介电泳,利用该方法可得到直立结构的集束奈米碳管。根据该方法,当需要得到直立结构的集束奈米碳管时,首先提供一目标物11,该目标物11上设置有目标孔洞11a,该孔洞可以根据现有技术的方法制成,至于目标孔洞Ila的排列,可以依实际的需要排列成矩阵或任何其他符合实际使用需求的态样。然后在目标物 11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电极10、第二电极12,且使两电极与目标孔洞Ila对应。根据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该第二电极12为一柱状或针状之导体,当然也可以为其他任何的形状,能配合第一电极11形成电场(或电力线),而其直径最好较该目标孔洞 Ila为小,以用于控制与主导被形成之奈米碳管束之直径。当然,该第二电极12之截面亦可以为任何几何形状,例如环状或多边形状。并且通过这种不同形态截面之第二电极12,来控制所生成之奈米碳管之形状。第二电极12上方最好设置成一平板状结构,以便于将液滴拉起形成液柱,增加进行介电泳的溶液体积及碳管数量。需要指出,虽然实施例揭示的第二电极12仅有一支电极,但在实际的运用中,该第二电极12亦可以配合目标孔洞Ila的排列的形状或数组来排配。例如,当目标孔洞Ila 排列成标准的矩阵时,则该电二电极12亦可以排列成相对应的矩阵,以同时在每一相对应的目标孔洞Ila内形成奈米碳管束。接下来,则进行在该目标孔洞Ila内滴置含有奈米碳管粉末13a的分散液13的第三步骤。而该含有奈米碳管13a的分散液13的制备,则容稍后说明。在完成于该目标物11的目标孔洞Ila内滴入含有奈米碳管13a的分散液13之后,便在第一与第二电极10,12间施加一适当交流电压以穿过该分散液13,以在该目标孔洞Ila内集成该分散液13内之奈米碳管13a,以形成汇集成束状之奈米碳管集成束14,如请参考图4所示。而如图3B中所示,在过程中,奈米碳管分散液13中的个别奈米碳管13a会如图 2(a), (b)所示之方式,渐渐地在介电泳力的作用下,朝中间移动,并且在一定时间后汇集成奈米碳束。可以看到,图3B中,对于孔洞Ila内的奈米碳管分散液13而言,该电压形成之电场是一垂直电场,其电场是沿垂直方向,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垂直于孔洞Ila内待对应的含有奈米碳管粉末13a之分散液。如图4所示,利用本专利技术直立式介电泳方法所生成之奈米碳管束,为一立体结构。 与现有使用平面式介电泳方法所生成之二维平面碳管结构有极大的差异,即首次将奈米碳管制作成立体状。因此可以突破其现有的应用范围。由于奈米碳管在分散的过程中,因为其本身的体积及质量很小,碳管与碳管间的凡德瓦力相较之下变得很强劲,使得碳管很容易纠结在一起。因此要做实际的组装应用时, 最好先予以处理,让每一支纤细的奈米碳管彼此分散分离。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含有分散液13之制备是以50%的蒸馏水+50%的酒精,再加入经过酸洗过之奈米碳管粉末,并且进行超音波震洗1. 5小时。利用前述的方式进行奈米碳管的分散,可以达到极为良好的效果。将前文本专利技术揭露之直立式介电泳方法运用于电连接器领域,如连接CPU与电路板之电连接器,即可以得到一种新的及电连接器。鉴于前文已详述了直立式介电泳方法之原理及产品态样,下文仅简单说明如何运用于电连接器领域。可参考图5至图7之产品结构,首先需要提供一基板2,该基板设有相对设置的上、 下表面20、22及贯穿上、下表面的若干孔洞24,之后提供一第一电极10,将其置于基板2下表面22 —侧,且使该下电极与若干孔洞10对应;接下来自基板2上表面20 —侧向各孔洞 24内分别滴入适量含奈米碳管粉末之分散液13 ;然后提供一第二电极12,将其置于基板2 上表面20 —侧,且使该下电极12与若干孔洞24对应;再接下来在第一、第二电极之间施加一预定电压,使得该目标孔洞内的奈米碳管分散液中的奈米碳管粉末泳动,进而沿孔洞24 方向集束成片状奈米碳管14。需要指出,在具体的制造电连接器过程中,不一定需要像前面讲述直立式介电泳方法原理时揭示的那样将目标物放置在第一电极上方,这是因为我们知道,奈米碳管本身的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衍智郑志丕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