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维护模式互换的薄片介质传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66422 阅读:3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7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前后维护模式互换的薄片介质传送机构,包括设置有主体传送通道和主体动力驱动系统的传送主体,设置有输出通道及输出动力驱动系统的输出机构,以及定位机构,其中主体传送通道对称设置有第一衔接口与第二衔接口,而输出机构及定位机构均分别与第一衔接口一端或第二衔接口一端匹配设置。该前后维护模式互换的薄片介质传送机构在进行前、后维护模式互换时,不需要增减或更改零部件,通过简单的装配即可便捷实现,且在互换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和风险。(*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电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后维护模式互换的薄片介质传送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机电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金融自助终端设备(如ATM、柜员收纳机等)在市场的应用日渐普及。目前,金融自助终端设备的使用及维护模式分为两种,即大堂式前维护模式和穿墙式后维护模式,前维护模式是指设备的日常业务操作及维护工作由操作者在设备的客户服务区域进行,而后维护模式是指设备的日常业务操作及维护工作由操作者在设备客户服务区域背面的封闭区域或专有区域进行。目前,大堂式和穿墙式两种金融自助终端设备均有较多的客户在使用,早期该类设备所使用的核心模块(如机芯等)由于其精度要求极高、控制技术复杂、安全及稳定性指标严格,使得核心模块的机构设计难度较大,在前、后维护模式兼容方面一直存在缺陷,当需要对金融自助终端设备进行前、后维护模式互换时,需要配备专门的零部件,并需对设备进行改装,存在工作量大、备件昂贵、操作不便利等缺陷,造成制造、运输和维护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前后维护模式互换的薄片介质传送机构,以使前、后维护模式互换简便,并降低互换及维护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前后维护模式互换的薄片介质传送机构,包括传送主体、输出机构及定位机构,其中所述传送主体包括有薄片介质的主体传送通道以及为所述主体传送通道提供动力的主体动力驱动系统,所述主体传送通道上于所述传送主体一端设置有第一衔接口,并于所述传送主体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衔接口对称设置的第二衔接口;所述输出机构与所述传送主体的第一衔接口一端及第二衔接口一端均匹配设置, 所述输出机构包括有薄片介质的输出通道以及与所述主体动力驱动系统配合完成动力输送并为所述输出通道提供动力的输出动力驱动系统,所述输出通道上与所述第一衔接口或第二衔接口对应设置有用以完成薄片介质传送衔接的第三衔接口 ;所述定位机构与所述传送主体的第一衔接口一端及第二衔接口一端均匹配设置,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有薄片介质的传输及定位通道以及与所述主体动力驱动系统配合完成动力输送并为所述传输及定位通道提供动力的定位动力驱动系统,所述传输及定位通道与所述第一衔接口或第二衔接口对应设置有用以完成薄片介质传送衔接的第四衔接口 ;当所述输出机构装设于所述传送主体的第一衔接口一端时,所述定位机构装设于所述传送主体的第二衔接口一端;当所述输出机构装设于所述传送主体的第二衔接口一端时,所述定位机构装设于所述传送主体的第一衔接口一端。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前后维护模式互换的薄片介质传送机构,包括设4置有主体传送通道和主体动力驱动系统的传送主体,设置有输出通道及输出动力驱动系统的输出机构,以及定位机构,其中主体传送通道对称设置有第一衔接口与第二衔接口,而输出机构及定位机构均分别与第一衔接口一端或第二衔接口一端匹配设置,薄片介质在后维护模式下可依次通过第一衔接口、输出通道进行输送,在前维护模式下可依次通过第一衔接口、第一衔接口与第二衔接口之间的转送通道、第二衔接口、输出通道进行输送,并且在薄片介质输送过程中,主体动力驱动系统的动力可输送到主体传送通道、输送通道上从而确保整机工作运转,这样,该前后维护模式互换的薄片介质传送机构在进行前、后维护模式互换时,不需要增减或更改零部件,通过简单的装配即可便捷实现,且在互换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和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传送主体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传送主体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传送主体的另一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输出机构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输出机构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机构的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机构的另一侧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前维护模式的薄片介质传送机构的侧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前维护模式的薄片介质传送机构的俯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后维护模式的薄片介质传送机构的侧视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后维护模式的薄片介质传送机构的俯视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后维护模式的薄片介质传送机构的另一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前后维护模式互换的薄片介质传送机构包括传送主体、输出机构及定位机构,其中传送主体包括有薄片介质的主体传送通道以及为主体传送通道提供动力的主体动力驱动系统,主体传送通道上于传送主体一端设置有第一衔接口 101,并于传送主体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衔接口 101对称设置的第二衔接口 102,主体传送通道包括在第一衔接口 101与第二衔接口 102之间对接薄片介质的转送通道103 (如图中箭头所示);输出机构与传送主体的第一衔接口 101 —端及第二衔接口 102 —端均匹配设置, 输出机构包括有薄片介质的输出通道104以及与主体动力驱动系统配合完成动力输送并为输出通道提供动力的输出动力驱动系统,输出通道104上与第一衔接口 101或第二衔接口 102对应设置有用以完成薄片介质传送衔接的第三衔接口 105 ;定位机构与传送主体的第一衔接口 101 —端及第二衔接口 102 —端均匹配设置, 定位机构包括有薄片介质的传输及定位通道以及与主体动力驱动系统配合完成动力输送并为传输及定位通道提供动力的定位动力驱动系统,传输及定位通道与第一衔接口 101或第二衔接口 102对应设置有用以完成薄片介质传送衔接的第四衔接口 109;当输出机构装设于传送主体的第一衔接口 101 —端时,定位机构装设于传送主体的第二衔接口 102 —端,此时整机处于后维护模式;当输出机构装设于传送主体的第二衔接口 102—端时,定位机构装设于传送主体的第一衔接口 101 —端,此时整机处于前维护模式。具体地,传送主体、输出机构及定位机构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如图1-3所示,传送主体还包括容纳有主体传送通道且两侧面均由呈T型的水平板106及竖直板107组成的第一支架,主体动力驱动系统包括主传动轴系,主体传送通道为绕设于该主传动轴系上以夹持薄片介质的主皮带组合,主传动轴系中各主传动轴之间通过其设置的主传动轮进行动力输送,主传动轴系包括近第一衔接口 101的第一主传动轴,该第一主传动轴设置有位于第一竖直板的第一主传动轮13 ;近第一主传动轴位置穿设于两侧面竖直板107之间的第二主传动轴,该第二主传动轴上设置有与第一主传动轮13啮合的第二主传动轮14 ;近第二主传动轴位置穿设于两侧面竖直板107之间的第三主传动轴,该第三主传动轴上设置有与第二主传动轮14啮合的第三主传动轮12 ;穿设于近第一衔接口 101的水平梁106—端的第四主传动轴126,该第四主传动轴 126上设置有通过第一同步带17与第三主传动轮12传动相连的第四主传动轮11,第四主传动轴1 对应一侧设置有第九主传动轮125 ;分别与第二主传动轴、第二主传动轮14、第三主传动轴、第三主传动轮12、第四主传动轴126、第一同步带17及第四主传动轮11中心旋转对称设计的第五主传动轴、第五主传动轮123、第六主传动轴、第六主传动轮122、第七主传动轴127、第二同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法杨永洲雍继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