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传递机构、输送装置和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63826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以小段数获得高减速比的旋转传递机构、使用所述旋转传递机构的输送装置、驱动装置。旋转传递机构(10)具有内侧旋转体(1)、与内侧旋转体(1)同轴配置的外侧旋转体(2)。另外,旋转传递机构(10)具有配置于输入端(下段)(10A)的驱动旋转体(5)及旋转体(6)、配置于输出端(上段)(10B)的2个行星旋转体(3)、(4)。旋转传递机构(10)的中央形成有中空部(9)。在输入端(10A)上通过电动机(16)旋转驱动旋转体(5)时,在输出端(10B)上的2个行星旋转体(3)、(4)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内侧旋转体(1)的周围公转。此时,行星旋转体(3)、(4)极其缓慢地绕内侧旋转体(1)的周围公转。因此,可以以小段数获得高减速比。其中,中空部(9)被用作例如通过线缆的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传递机构、使用所述旋转传递机构的输送装置以及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各
中广泛使用一种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使用了行星齿轮。例如,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349643号(第0(^6、0027段、图 1))中记载有一种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可旋转的太阳齿轮、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齿轮的周围公转的行星齿轮、将行星齿轮的公转改变成下一段的太阳齿轮的旋转的行星齿轮架。所述减速机构将太阳齿轮(包含输入轴)、行星齿轮以及行星齿轮架(包含输出轴)在轴方向上重合形成为3个阶段,阶段性地减速电动机的旋转轴(输入轴)的旋转,并从输出轴中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要求高精度控制的精密器械等使用的减速机构大多情况要求高减速比。然而,若要通过专利文献1的减速机构的结构来获得高速比,则必须将行星齿轮等在轴方向上重合形成为几个阶段。并且,若要不增加减速段数获得高减速比,则直径方向的宽度会变大,因此存在难以小型化的问题。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以小减速段数获得高减速比的小型化简单的旋转传递机构、使用所述旋转传递机构的输送装置、驱动装置。为达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传递机构是一种具有第1段与第2段的旋转传递机构,包括第1旋转体、第2旋转体、驱动旋转体以及多个行星旋转体。所述第1旋转体具有第1外周部与第2外周部。所述第1外周部设于所述第1段。所述第2外周部设于所述第2段。所述第2旋转体具有第1内周部与第2内周部。所述第1内周部在所述第1段上与所述第1外周部相对。所述第2内周部在所述第2段上与所述第2外周部相对。所述驱动旋转体在所述第1段上与所述第1外周部以及所述第1内周部相互邻接,并通过驱动源进行旋转。所述各行星旋转体在所述第2段上与所述第2外周部以及所述第2内周部相互邻接,并绕所述第1旋转体的周围公转。本专利技术中,当通过驱动源旋转驱动旋转体时,在第1内周部上与驱动旋转体相互邻接的第2旋转体在一旋转方向上旋转(例如,将此作为正旋转)。并且,在第1外周部上与旋转驱动体相互邻接的第1旋转体在与一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上旋转(例如,将此作为逆旋转)。此时,多个行星旋转体由于在第2段上邻接于第1旋转体的第2外周部以及第2 旋转体的第2内周部,因此多个行星旋转体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第1旋转体的周围公转(例如,将此作为正公转)。此时,由于第2内周部以及第2外周部的各自的绝对旋转速度产生微小的差值,因此可以使行星旋转体在第1旋转体的周围极其缓慢地公转。由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传递机构可以获得高减速比。并且,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可以以2段获得高减速比,因此旋转传递机构容易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输送装置包括臂机构与第1旋转传递体。所述臂机构具有载置输送对象物的载置部,且可伸缩。所述第1旋转传递机构是具有第1段与第2段的第1旋转传递机构,包括第1旋转体、第2旋转体、驱动旋转体与输出部。所述第1旋转体具有第1外周部与第2外周部。所述第1外周部设于所述第1段。所述第2外周部设于所述第2段。所述第2旋转体具有第1内周部与第2内周部。所述第1内周部在所述第1段上与所述第1外周部相对。所述第2内周部在所述第2段上与所述第2外周部相对。所述驱动旋转体在所述第1段上与所述第1外周部以及所述第1内周部相互邻接,并通过驱动源进行旋转。所述各行星旋转体在所述第2段上与所述第2外周部以及所述第2内周部相互邻接,并绕所述第1旋转体的周围公转。所述输出部将所述多个行星旋转体的公转运动输出至所述臂机构以使所述臂机构伸缩。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可以通过具有高减速比的第1旋转传递机构使臂机构伸缩,因此可以高精度控制臂机构的伸缩动作。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驱动装置包括旋转传递机构与被驱动部。所述旋转传递机构是具有第1段与第2段的旋转传递机构,包括第1旋转体、第2 旋转体、驱动旋转体、多个行星旋转体。所述第1旋转体具有第1外周部与第2外周部。所述第1外周部设于所述第1段。所述第2外周部设于所述第2段。所述第2旋转体具有第1内周部与第2内周部。所述第1内周部在所述第1段上与所述第1外周部相对。所述第2内周部在所述第2段上与所述第2外周部相对。所述驱动旋转体在所述第1段上与所述第1外周部以及所述第1内周部相互邻接,并通过驱动源进行旋转。所述各行星旋转体在所述第2段上与所述第2外周部以及所述第2内周部相互邻接,并绕所述第1旋转体的周围公转。所述被驱动部通过由所述各行星旋转体的公转所产生的所述旋转传递机构的输出来驱动。综上所述,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可以以小减速段数获得高减速比的小型化容易的旋转传递机构、使用所述旋转传递机构的输送装置、驱动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传递机构的示意图;图2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传递机构的动作的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传递机构具有的各旋转体的半径 (内径或外径)的实例示意图;图4为表示另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传递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表示另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传递机构具有的各齿轮的节圆半径以及齿数的组合的实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输送装置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输送装置的剖视图,是从侧面观看输送装置的图;图8为上部驱动机构的剖视图,是从侧面观看上部驱动机构的图;图9为表示比较例涉及的输送装置的立体图;图10为表示另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输送装置的剖视图,是从侧面观看输送装置的图;图1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侧旋转体2...外侧旋转体3...第1行星旋转体4. · ·第2行星旋转体5...驱动旋转体6...旋转体8、49···贯通口9、60···中空部10、20· · ·旋转传递机构11、68、69· · ·输出板16...电动机21...太阳齿轮22...环形齿轮23. · ·第1行星齿轮24. · ·第2行星齿轮25...驱动齿轮26···齿轮30...臂机构37. 载置台40...上部驱动机构41...上部旋转传递机构42···上部电动机43,53...线缆44...输出轴50...下部驱动机构51...下部旋转传递机构52...下部电动机61. · ·内轴62 外轴100、2OO. ··输送装置150...驱动装置151...驱动源152...被驱动部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传递机构是一种具有第1段与第2段的旋转传递机构,包括第1旋转体、第2旋转体、驱动旋转体与多个行星旋转体。所述第1旋转体具有第1外周部与第2外周部。所述第1外周部设于所述第1段。所述第2外周部设于所述第2段。所述第2旋转体具有第1内周部与第2内周部。所述第1内周部在所述第1段上与所述第1外周部相对。所述第2内周部在所述第2段上与所述第2外周部相对。所述驱动旋转体在所述第1段上与所述第1外周部及所述第1内周部相互邻接, 并通过驱动源进行旋转。所述各行星旋转体在所述第2段上与所述第2外周部及所述第2内周部相互邻接,并绕所述第1旋转体的周围公转。本专利技术中,如果驱动旋转体由驱动源旋转时,则在第1内周部上与驱动旋转体邻接的第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村和广南展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SOWAMD中心株式会社爱发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