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送纱感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4177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7 0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织机送纱感应装置,它包括织机本体,与织机本体内部的马达相连接的感应部件以及设置于织机本体上且通过导线与感应部件相导通的送纱部件,感应部件设置有感应器、与织机本体内部的马达相转动连接的主转轮、通过主转轮驱动的辅助转轮、以及固定设置于辅助转轮中间的固定连杆,固定连杆上固定设置有与感应器相对应的感应片,且感应部件的内部设置有感应电路,当感应片旋转至感应器的下端时,感应电路导通且感应电路传送感应信号至送纱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感应器传送感应信号给送纱部件可以使得送纱装置能均匀的送线,不会出现传统送纱装置送线出现杂乱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织机送纱感应装置
技术介绍
人类用传统方法纺纱织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至今根据传统原理设计的纺纱织布机器,仍是世界纺织工业的主要设备。但是50年代以来,已经创造出一些新的工艺方法,部分地取代了传统方法,以高得多的效率生产纺织物,如转杯纺纱、无纺织布等。新的工艺方法孕育着新的纺织设备,新的纺织设备成熟与推广,织机在不断的改进,但是传统的织机的送纱装置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的送纱装置会出现送纱杂乱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均勻送纱的织机送纱感应装置。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织机送纱感应装置,它包括织机本体,与所述的织机本体内部的马达相连接的感应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的织机本体上且通过导线与所述的感应部件相导通的送纱部件,所述的感应部件设置有感应器、与所述的织机本体内部的马达相转动连接的主转轮、通过所述的主转轮驱动的辅助转轮、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的辅助转轮中间的固定连杆,所述的固定连杆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的感应器相对应的感应片,且所述的感应部件的内部设置有感应电路,当所述的感应片旋转至所述的感应器的下端时,所述的感应电路导通且所述的感应电路传送感应信号至送纱部件。更优的是,所述的主转轮的外表面设置有复数个凹槽,且所述的主转轮通过套设于所述的凹槽外的输送带驱动所述的辅助转轮。更优的是,所述的送纱部件包括设置于送纱部件内部的电机、设置于纱线部件外壁的复数个间隔均勻的突筋、设置于所述的突筋的外部的复数个与所述的突筋相对应的保护套,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的电机一端的输出轴、以及与所述的输出轴相固定连接的凸轮,当所述的感应信号传送至送纱部件时,所述送纱部件通过所述的凸轮旋转震动。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感应器传送感应信号给送纱部件可以使得送纱装置能均勻的送线,不会出现传统送纱装置送线出现杂乱的现象。附图说明附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织机送纱感应装置的感应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织机送纱感应装置的送纱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感应部件;11-固定连杆;2-主转轮;3-辅助转轮;31-输送带;4_感应片;5_感应器;51-导线;6-马达;7-送纱部件;71-突筋;72-保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一种织机送纱感应装置,它包括织机本体,与织机本体内部的马达相连接的感应部件1以及设置于织机本体上且通过导线51与感应部件1相导通的送纱部件7,感应部件1设置有感应器5、与织机本体内部的马达6相转动连接的主转轮2、 通过主转轮2驱动的辅助转轮3、以及固定设置于辅助转轮3中间的固定连杆11,固定连杆 11上固定设置有与感应器5相对应的感应片4,且感应部件1的内部设置有感应电路,当感应片4旋转至感应器5的下端时,感应电路导通且感应电路传送感应信号至送纱部件7。主转轮2的外表面设置有复数个凹槽,且主转轮2通过套设于凹槽外的输送带31 驱动辅助转轮3。送纱部件7包括设置于送纱部件7内部的电机、设置于纱线部件7外壁的复数个间隔均勻的突筋71、设置于突筋71的外部的复数个与突筋71相对应的保护套72,以及,转动连接于电机一端的输出轴、以及与输出轴相固定连接的凸轮,当感应信号传送至送纱部件7时,所述送纱部件7通过凸轮旋转震动。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织机送纱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织机本体,与所述的织机本体内部的马达相连接的感应部件(1)以及设置于所述的织机本体上且通过导线(51)与所述的感应部件(1)相导通的送纱部件(7),所述的感应部件(1)设置有感应器(5)、与所述的织机本体内部的马达(6)相转动连接的主转轮O)、通过所述的主转轮( 驱动的辅助转轮(3)、 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的辅助转轮(3)中间的固定连杆(11),所述的固定连杆(11)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的感应器( 相对应的感应片,且所述的感应部件(1)的内部设置有感应电路,当所述的感应片(4)旋转至所述的感应器( 的下端时,所述的感应电路导通且所述的感应电路传送感应信号至所述的送纱部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送纱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转轮O)的外表面设置有复数个凹槽,且所述的主转轮( 通过套设于所述的凹槽外的输送带(31)驱动所述的辅助转轮(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送纱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纱部件(7)包括设置于送纱部件(7)内部的电机、设置于纱线部件(7)外壁的复数个间隔均勻的突筋(71)、 设置于所述的突筋(71)的外部的复数个与所述的突筋(71)相对应的保护套(7 ,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的电机一端的输出轴、以及与所述的输出轴相固定连接的凸轮,当所述的感应信号传送至送纱部件(7)时,所述送纱部件(7)通过所述的凸轮旋转震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织机送纱感应装置,它包括织机本体,与织机本体内部的马达相连接的感应部件以及设置于织机本体上且通过导线与感应部件相导通的送纱部件,感应部件设置有感应器、与织机本体内部的马达相转动连接的主转轮、通过主转轮驱动的辅助转轮、以及固定设置于辅助转轮中间的固定连杆,固定连杆上固定设置有与感应器相对应的感应片,且感应部件的内部设置有感应电路,当感应片旋转至感应器的下端时,感应电路导通且感应电路传送感应信号至送纱部件。本专利技术通过感应器传送感应信号给送纱部件可以使得送纱装置能均匀的送线,不会出现传统送纱装置送线出现杂乱的现象。文档编号D04B15/48GK102454030SQ20101050906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8日专利技术者李炳根 申请人:苏州市红玫瑰针织制衣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炳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红玫瑰针织制衣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