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粉尘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3630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微粉尘过滤装置,属粉尘过滤设备。它包括密闭壳体,置于壳体内进气口外露的吸尘管道及置于壳体内上部的风机,在机壳内自下向上还依次设有活性液体吸附层、风路过滤隔板、海绵过滤介质层和纤维过滤介质层。超微粉尘随气流经吸尘管道进入壳体内,通过活性液体吸附层吸附过滤,活性液体使超微粉尘张力减少,浸润性提高。又通过风路过滤隔板进一步过滤吸附微粉尘,顺气流再往上有海绵过滤介质,接着是纤维过滤介质,最后通过风机把洁净的气体排到大气中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除尘效率高,回收的粉尘可再利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粉尘过滤设备,尤其是一种超微粉尘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些制造,生产和维修过程中,会有清洁超微粉尘的问题,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不便。如 激光打印机和复印机在维修时或墨粉盒再生时,要清除废墨粉。大都使用传统的方法清扫, 如①手工清除效率低,清除不干净,污染环境且有害健康。②吸尘器和真空负压法效 率高,清除干净,但是污染环境,对健康影响也很大。这两种方法都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或者效率很低。或者造成污染环境,损害机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吸尘器之所以污染大并且 损害机器,是因为其过滤介质的孔隙远大于超微颗粒的墨粉,所以超微粉尘会大量弥漫到空 间,危害环境,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吸风电机发热会融化墨粉并积聚在电机上,时间长了不 仅导致了电机的损坏,且导致吸尘器的损坏。真空负压法,因过滤介质孔隙远大于超微颗粒 的墨粉,致使墨粉进入真空泵机器内,造成真空泵的很快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超微粉尘过滤装置,使用活性 液体作为过滤介质,非常有效的把超微颗粒的粉尘过滤于液体之中,使用风路过滤隔板进一 步过滤并有效的隔断液体的上升,使用海绵过滤介质和纤维过滤介质又进一步滩除少量的超 微粉尘和液体,确保风机的安全可靠,达到保护吸风机的功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微粉尘过滤装置,它包括密闭壳体,置于壳体内进气 口外露的吸尘管道及置于壳体内上部的风机,在机壳内自下向上还依次设有活性液体吸附层、 风路过滤隔板、海绵过滤介质层和纤维过滤介质层。工作原理是超微粉尘随气流经吸尘管道进入壳体内,通过活性液体吸附层吸附过滤,活 性液体使超微粉尘张力减少,浸润性提高。又通过风路过滤隔板进一步过滤吸附微粉尘,顺 气流再往上有海绵过滤介质,接着是纤维过滤介质,最后通过风机把洁净的气体排到大气中 去。这样就彻底过滤了超微粉尘,毫无泄露粉尘。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超微粉尘淸除度高,效率髙,过滤后的超微粉尘还可以再做其 他用途,实现了废物的再利用。不污染环境,保护了人民的身体健康,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吸尘管道,1-1出气孔,2、风机,3、机壳,4、纤维过滤介质层,5、海绵过 滤介质层,6、过滤隔板,6-1、海绵层,7、过滤隔板,8、活性液体吸附层。图中的箭头指气流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技术的结构。如附图所示,超微粉尘过滤装置包括密闭壳体3,置于壳体3内进气口外露的吸尘管道1, 及置于壳体内上部的风机2,在机壳3内自底部向上依次设有活性液体吸附层8、风路过滤隔 板、海绵过滤介质层5和纤维过滤介质层4。本实施例中,风路过滤隔板由上下交错布置的两块过滤隔板7、 6组成,在每个过滤隔板 的一端与壳体间留有供气流通过的通道。过滤隔板的结构为过滤隔板7、 6均由塑料板和附 着在塑料板下板面上的用于吸附气流中液体及粉尘的10mm厚的海绵层6-1组成。纤维过滤介质层4选用纤维布制作。在吸尘管道1位于机壳3底部的部分上设有若干出气孔l-l,用于将管道内的气体排入机 壳3中。活性液体吸附层8、海绵过滤介质层5和纤维过滤介质层4的面积大小及形状与壳体3 内截面相同。超微粉尘随气流被吸进吸尘管道1进入机壳3,通过活性液体8吸附过滤,活性液体可 以回收和更换,活性液体使超微粉尘张力减少,浸润性提高。由于气流的吸力很大,如果没 有风路过滤隔板,会使含有超微粉尘的液体吸进风机内,造成风机的损坏。因此通过交错的 风路过滤隔板7和风路过滤隔板6进一步过滤微粉尘,并阻止液体的上升。顺气流再往上有 海绵过滤介质5,接着是纤维过滤介质4,纤维过滤介质可以方便的拆下,进行更换和清理。 通过这两层进一步滤除少量的超微粉尘和液体,确保风机的安全可靠运行。最后通过风机2 把洁净的气体排到大气中去。回收的超微粉尘根据具体物质可以再利用。权利要求1、一种超微粉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密闭壳体(3),置于壳体(3)内进气口外露的吸尘管道(1)及置于壳体内上部的风机(2),在机壳(3)内自下向上还依次设有活性液体吸附层(8)、风路过滤隔板、海绵过滤介质层(5)和纤维过滤介质层(4)。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粉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风路过滤隔板由上下交错 ,置的两块过滤隔板(7)、 (6)组成,在每个过滤隔板的一端与壳体间有供气流通过的通道。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微粉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隔板(7)、 (6) 由塑料板和附着在塑料板下板面上的海绵层(6-1)组成。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超微粉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附着在塑料板下 板面上的海绵层(6-1)的厚度为10m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粉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吸尘管道(1)位于机壳(3) 底部的部分上设有若干出气孔(1-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粉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活性液体吸附层(8)、海绵过滤介质层(5)和纤维过滤介质层(4)的面积大小及形状与壳体(3)内截面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微粉尘过滤装置,属粉尘过滤设备。它包括密闭壳体,置于壳体内进气口外露的吸尘管道及置于壳体内上部的风机,在机壳内自下向上还依次设有活性液体吸附层、风路过滤隔板、海绵过滤介质层和纤维过滤介质层。超微粉尘随气流经吸尘管道进入壳体内,通过活性液体吸附层吸附过滤,活性液体使超微粉尘张力减少,浸润性提高。又通过风路过滤隔板进一步过滤吸附微粉尘,顺气流再往上有海绵过滤介质,接着是纤维过滤介质,最后通过风机把洁净的气体排到大气中去。本技术的优点是除尘效率高,回收的粉尘可再利用。文档编号B01D50/00GK201085977SQ20072004695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4日专利技术者吴继奎 申请人:徐州市业大科贸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微粉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密闭壳体(3),置于壳体(3)内进气口外露的吸尘管道(1)及置于壳体内上部的风机(2),在机壳(3)内自下向上还依次设有活性液体吸附层(8)、风路过滤隔板、海绵过滤介质层(5)和纤维过滤介质层(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继奎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业大科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