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20633 阅读:178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5-07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可用于去除水中杂质悬浮物的全自动过滤器,它由过滤塔、高位水箱、U形进水管、隔板、储水槽、塔内水管、塔内落水管、塔内排污管、虹吸管、虹吸下降管、塔内虹吸辅助管、塔外虹吸辅助管、辅助管支管、多孔网板上、下板、鹅卵石垫层、石英砂层及阀门几部分构成。过滤塔内部自下往上被分为清水I区、过滤区、喷淋区及清水II区几个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全自动过滤器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安装维修容易;它在使用过程中,无需电力驱动,完全依靠过滤水的重力压力及虹吸现象对污水进行水、污分离,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杂质,既节约水过滤过程中的成本,同时也将节约大量的能源。(*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种全自动过滤器涉及的是一种耐腐蚀全自动过滤器,是一种可用于去除水中杂质悬浮物的全自动过滤器。
技术介绍
在城镇、农村、工矿企事业等场所制取自来水,石油、化工、冶金、医药等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循环水,宾馆、别墅、商厦等场所的水景及游泳池的净化,食品及饮料等行业中的给水处理等诸多场合均需要对水质进行过滤净化处理。传统的净化处理是通过电控设备进行的,这样的处理既要增加电力设施,增加设备费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将消耗大量电能,既增加成本,也增大能源消耗。因而,专利技术一种非电控型过滤装置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全自动过滤器,该一种全自动过滤器除具有过滤器的过滤纯化水的的特点外,更由于其依靠预过滤水的重力压力和虹吸现象而进行过滤,省去了电力控制,从而可大量节省过滤的成本,同时减少了能源消耗。一种全自动过滤器采取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全自动过滤器由过滤塔、高位水箱、U形进水管、隔板、储水槽、塔内水管、塔内落水管、塔内排污管、虹吸管、虹吸下降管、塔内虹吸辅助管、塔外虹吸辅助管、辅助管支管、 多孔网板上板、多孔网板下板、鹅卵石垫层、细石英砂层、中石英砂层、粗石英砂层及阀门几部分构成。过滤塔内部自下往上被分为清水I区、过滤区、喷淋区及清水II区几个区域,其中,清水I区是指介于塔底与多孔网板下板之间的区域,多孔网板下板上放置鹅卵石垫层, 鹅卵石垫层高度0. 2-0. 3m,鹅卵石垫层上放置细石英砂层,细石英砂层上放置中石英砂层, 中石英砂层上为粗石英砂层,细石英砂层、中石英砂层及粗石英砂层的高度均为0. 3-0. 4m, 粗石英砂层上覆盖多孔网板上板,多孔网板上板和多孔网板下板之间的区域为过滤区,多孔网板上方一定位置处有隔板,隔板与多孔网板上板之间的区域为喷淋区,隔板上方区域为清水II区,清水I区与清水II区间通过塔内水管相连,隔板中间部位为塔内落水管,塔内落水管上方为塔内排污管,塔内落水管、塔内排污管及U形进水管三者间构成三通,U形进水管另一端与高位水箱相连,塔内排污管外接虹吸管及虹吸下降管,虹吸管及虹吸下降管位于过滤塔体外,根据需要,塔内排污管、虹吸管及虹吸下降管三者设计为一根整管,过滤塔内部清水II区上部备有储水槽,储水槽与塔外出水管相连,过滤塔内安装有塔内虹吸辅助管,塔内虹吸辅助管与塔外虹吸辅助管及辅助管支管相接。所述的过滤塔材质为玻璃钢或A3钢中的一种,形状为圆柱状或方柱状中的一种。所述的U形进水管、塔内水管、塔内落水管、塔内排污管、虹吸管、虹吸下降管、塔内虹吸辅助管、塔外虹吸辅助管及辅助管支管的材质为玻璃钢或A3钢。所述的鹅卵石平均粒径l_3cm。所述的粗石英砂平均粒径0. 6-lmm,中石英砂平均粒径0. 4-0. 6mm,细石英砂平均粒径 0. 2-0. 4mmο本技术一种全自动过滤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安装维修容易;它在使用过程中,无需电力驱动,完全依靠过滤水的重力压力及虹吸现象对污水进行水、污分离,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杂质,既节约水过滤过程中的成本,同时也将节约大量的能源。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一种全自动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1-高位水箱,2-U形进水管,3-过滤塔,4-塔内落水管,5-隔板,6-塔内排污管, 7-虹吸管,8-虹吸下降管,9-多孔网板上板,10-粗石英砂层,11-中石英砂层,12-细石英砂层,13-鹅卵石垫层,14-多孔网板下板,15-塔内水管,16-储水槽,17-塔外出水管,18塔外虹吸辅助管,19-阀门,20-辅助管支管,21-塔内虹吸辅助管,22-清水I区,23-过滤区, 24-喷淋区,25-清水II区。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一种全自动过滤器由高位水箱1、U形进水管2、过滤塔3、塔内落水管 4、隔板5、塔内排污管6、虹吸管7、虹吸下降管8、多孔网板上板9、粗石英砂层10、中石英砂层11、细石英砂层12、鹅卵石垫层13、多孔网板下板14、塔内水管15、储水槽16、塔外出水管17、塔外虹吸辅助管18、阀门19、辅助管支管20、塔内虹吸辅助管21构成。过滤塔3内部自下往上被分为清水I区22、过滤区23、喷淋区M及清水II区25几个区域,其中,清水I 区22介于塔底与多孔网板下板14之间,多孔网板下板14上放置鹅卵石垫层13,鹅卵石垫层13高度0. 2-0. 3m,鹅卵石垫层13上放置细石英砂层12,细石英砂层12上放置中石英砂层11,中石英砂层11上为粗石英砂层10,细石英砂层12、中石英砂层11及粗石英砂层10 的高度均为0. 3-0.細,粗石英砂层10上覆盖多孔网板上板9,多孔网板上板9和多孔网板下板14之间的区域为过滤区23,多孔网板上板9上方一定位置处有隔板5,隔板5与多孔网板上板9之间的区域为喷淋区24,隔板5上方区域为清水II区25,清水I区22与清水 II区25间通过塔内水管15相连,隔板5中间部位为塔内落水管4,塔内落水管4上方为塔内排污管6,塔内落水管4、塔内排污管6及U形进水管2三者间构成三通,U形进水管2另一端与高位水箱1相连,塔内排污管6外接虹吸管7及虹吸下降管8,虹吸管7及虹吸下降管8位于过滤塔3外,根据需要,塔内排污管6、虹吸管7及虹吸下降管8三者设计为一根整管,过滤塔3内部清水II区25上部备有储水槽16,储水槽16与塔外出水管17相连,过滤塔3内安装有塔内虹吸辅助管21,塔内虹吸辅助管21与塔外虹吸辅助管18及辅助管支管 20相接。使用时,含有悬浮物杂质的水样从高位水箱1经U形进水管2进入过滤塔3,水体经塔内落水管4往隔板5下方喷淋进入喷淋区24,同时,水中悬浮物经塔内排污管6向上行走,经虹吸管7和虹吸下降管8被排出塔外,从而将悬浮物杂质从水体中进行分离,进入喷淋区M的水体落在多孔网板上板9上进入过滤区23,在过滤区23中,水体依次经过粗石英砂层10、中石英砂层11、细石英砂层12、鹅卵石垫层13逐层过滤,最后经多孔网板下板14进入清水I区22,过滤后的清水从清水I区22经塔内水管15进入清水II区25,过滤后的清水在清水II区25中积累,达一定量时,进入储水槽16,经塔外出水管17排放到指定收集处,供后续使用。 在过滤器正式使用之前,如果用户现场尚不具备生产条件,但需要调试过滤器的虹吸效果,可将过滤塔3内充满自来水,打开塔外虹吸辅助管18上的阀门19,从辅助管支管 20注流动水,利用注水的流动产生虹吸,将过滤塔3内的自来水经塔内虹吸辅助管21及塔外虹吸辅助管18排出塔外。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过滤器,其特征是由过滤塔、高位水箱、U形进水管、隔板、储水槽、塔内水管、塔内落水管、塔内排污管、虹吸管、虹吸下降管、塔内虹吸辅助管、塔外虹吸辅助管、辅助管支管、多孔网板上板、多孔网板下板、鹅卵石垫层、细石英砂层、中石英砂层、粗石英砂层及阀门几部分构成;滤塔内部自下往上被分为清水I区、过滤区、喷淋区及清水II区几个区域,其中,清水I区是指介于塔底与多孔网板下板之间的区域,多孔网板下板上放置鹅卵石垫层,鹅卵石垫层高度0. 2-0. 3m,鹅卵石垫层上放置细石英砂层,细石英砂层上放置中石英砂层,中石英砂层上为粗石英砂层,细石英砂层、中石英砂层及粗石英砂层的高度均为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俊峰雷文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瑞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2年05月07日 17:11
    顶一个
    0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