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及其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20486 阅读:3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5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包括镜刀合体光镜组件、镜刀合体管芯组件和镜刀合体硬套管组件;所述的镜刀合体光镜组件包括镜头、镜头座及导光管;所述的镜刀合体管芯组件包括刀管管芯;所述的镜刀合体硬套管组件包括刀管;所述的导光管插装于刀管管芯上,所述的刀管管芯插装于刀管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手持所述的针刀镜,将其经前外侧入路插入膝关节;(2)打开入水通道充盈关节腔;(3)依次探查髌上囊、髌股关节、内侧胫股间隙、髁间窝、外侧胫股间隙、膝外侧沟、后内侧间隙和后外侧间隙;在探查过程中,根据探查的具体部位来对应调整整个针刀镜的镜面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关节镜治疗术已被广泛应用,但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关节镜治疗通常要在手术部位开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通道以方便操作,治疗过程中以剪除或剥削损伤的粘膜、软骨等组织为主,创伤相对较大,出血多,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手术切口小,同时可实现可视操作,开通一个利用通道即可完成整个诊疗过程;具有操作灵活、治疗副作用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包括镜刀合体光镜组件、镜刀合体管芯组件和镜刀合体硬套管组件;所述的镜刀合体光镜组件包括镜头、镜头座及导光管; 所述的镜刀合体管芯组件包括刀管管芯;所述的镜刀合体硬套管组件包括刀管;所述的导光管插装于刀管管芯上,所述的刀管管芯插装于刀管上。本专利技术可以作以下改进,所述的刀管管芯上插入刀管内的部分设有两条独立通道,其中一条通道作为容纳治疗器械的器械操作通道,另一条作为容纳导光管的镜头通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刀管上设有前套管,所述的刀管管芯上设有后套管,所述的前套管与后套管相对接;所述的前套管上还设有连接分离片,所述的连接分离片设于前套管与后套管之间。本专利技术还可以作以下改进,所述的器械操作通道向外延伸至所述的后套管之外, 且器械操作通道的伸出端设有器械操作通道阀门。本专利技术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后套管上还设有向镜头座方向伸出的定位刀管,所述的定位刀管与刀管管芯相平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镜头设于镜头座的最外端,所述的镜头座上设有用于接入光源的冷光源接头。所述刀管的前套管及刀管管芯的后套管上均设有入水通道管,每个入水通道管上设有入水通道阀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手持所述的针刀镜,将其经前外侧入路插入膝关节;(2)打开入水通道充盈关节腔;(3)依次探查髌上囊、髌股关节、内侧胫股间隙、髁间窝、外侧胚股间隙、膝外侧沟、 后内侧间隙和后外侧间隙;在探查过程中,根据探查的具体部位来对应调整整个针刀镜的镜面角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步骤(3)中,在观察膝关节各间隙的同时,通过所述针刀镜的器械操作通道进入探针进行探查、了解被观察组织的性能;然后对病变组织采用粘连剥离刀、异物抓取爪钳、粘连剪切软刀、微创粘连剪切刀或粘连平切刀,通过所述针刀镜的器械操作通道进行剥离和疏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超微创操作本专利技术的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其操作以微小切口为基础。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关节镜治疗术式;本专利技术在操作治疗时针对风湿病的特点,切口小于 0. 5cm,开通一个利用通道即可完成整个诊疗过程,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剥离、疏通关节和病变组织及关节腔灌洗,以解除粘连,消除炎症,恢复功能。术中创伤相对较小,术后第2天即可进行功能锻炼。(2)可视操作与小针刀或毫针的盲法治疗不同,本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利用影像设备进行可视操作,复杂和危险部位使用操作通道,减少了手术的危险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其治疗部位深入,剥离和疏通彻底,也是小针刀和毫针治疗无法比拟的。(3)操作简化本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对手术室环境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在门诊手术室或住院部区内手术室开展。采取局部浸润麻醉,不需配专门麻醉师,减少工作流程。 操作通道可以兼容多种器械,在一个通道内可以做检查、灌洗、注射、置入、消融等多项操作,将复杂操作简单化。(4)治疗副作用小、恢复快本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治疗出血少,在治疗后12 M 小时内,有沉重感和轻度疼痛,以后逐渐消失,24小时后即可进行功能恢复性活动。(5)应用广泛适用于顽固的关节、软组织肿痛。针对风湿病的关节内软骨、滑膜、 滑囊等进行操作;也可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肥厚的黄韧带及增生组织;还可进行全身多部位的可视介入治疗,也可对无腔隙软组织进行操作,如颈、肩、背、四肢软组织等;也适合处理肘管、腕管等特殊腔隙的疾患。难治性风湿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出现关节、肌筋局部顽固性肿痛。以下通过临床实验病例进一步证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病例1 患者杨XX,男,37岁,患者因双膝关节红肿热痛3个月,双下肢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膝关节晨僵约1小时,自服非留体类药物,疗效不明显,双膝关节肿痛症状进行性加重,不能行走、下蹲,来我院就诊,查X线片示双膝关节轻度骨质疏松,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不窄,关节缘少量骨赘形成。入院后经详细检查仍不能确诊,常规治疗不能控制病情,病人及家属十分焦虑,入院 10天后,为明确诊断及加强局部治疗,决定行双膝关节“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术”。术中发现,该患者膝关节积液为淡黄色,无明显丝状或脓性分泌物,关节滑膜增生肥厚,充血明显, 内、外侧滑膜均出现大量血管翳,部分血管翳已经侵及软骨,造成软骨关节面点片状或珊瑚状破坏。呈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根据术中所见,当时即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滑膜清理,剥离粘连,修复关节面,关节腔大容量冲洗等处理,术后配制益赛普缓释剂关节留置。术后第二天,膝关节局部发热消失,关节肿胀减轻1/3。术后一周关节肿痛基本消失,术后10天出院,出院后随访二月,病情稳定,双膝活动无明显受限。病例2 患者陈X X,女,31岁,患者因反复双膝关节肿痛半年,双下肢活动受限, 行走困难就诊,患者缘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双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膝关节晨僵约1小时,局部关节皮温增高,自服非留体类药物,疗效不明显,并逐渐出现双下肢活动受限,不能行走、下蹲,经检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遂行关节镜手术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及局部理疗,术后患者双膝关节肿痛仍较明显,关节活动改善不太明显,仍需借助拐杖方能行走,后一直在门诊行药物治疗及局部物理治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向端面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组装透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镜刀合体光镜组件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镜刀合体管芯组件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镜刀合体硬套管组件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6所示,一种微创集合一体针刀镜,包括镜刀合体光镜组件、镜刀合体管芯组件和镜刀合体硬套管组件;镜刀合体光镜组件包括镜头1、镜头座2及导光管3 ;镜刀合体管芯组件包括刀管管芯4 ;镜刀合体硬套管组件包括刀管6 ;导光管3插装于刀管管芯4上,刀管管芯4插装于刀管6上。本实施例中,刀管管芯4上插入刀管6内的部分设有两条独立通道,其中一条通道作为容纳治疗器械的器械操作通道,另一条作为容纳导光管3的镜头通道。刀管6上设有前套管7,刀管管芯4上设有后套管8,前套管7与后套管8相对接;前套管7上还设有连接分离片9,连接分离片9设于前套管7与后套管8之间。器械操作通道向外延伸至后套管8 之外,且器械操作通道的伸出端设有器械操作通道阀门5。刀管管芯4上伸出于刀管6之外的部分仅设有镜头通道,该镜头通道与位于刀管6内的镜头通道呈一条直线。器械操作通道的向外延伸段呈弯折状,以避免器械操作通道阀门5与位于刀管6之外的镜头通道相干涉。后套管8上还设有向镜头座2方向伸出的定位刀管10,定位刀管10与刀管管芯4相平行。镜头1设于镜头座2的最外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嵩康贤通陈志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亿福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