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峰专利>正文

一种有行车单层厂房混合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05215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9 09:35
一种有行车单层厂房混合结构体系,包括杯口基础座、柱、安装在所述柱上的先张法预应力钢筋砼的行车梁和钢屋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包括预应力钢筋砼下柱和安装在所述下柱顶部的钢上柱,所述下柱的顶部成形有牛腿,所述行车梁搁置在所述牛腿上。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有行车单层厂房混合结构体系中采用了预应力钢筋砼下柱与钢柱结合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行车厂房中单独采用钢筋砼柱作为柱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预应力钢上柱柱重量轻,柱径小,安装施工方便;其次,采用了预应力钢筋下柱与钢柱结合的方式与在行车厂房中单独采用钢柱相比,预应力钢筋下柱成本较低,耐火、耐腐蚀性好,等截面先张法预应力行车梁制作工艺简单,造价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体系,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行车单层厂房的柱体一般采用钢筋砼柱、或全钢柱。由于预制钢筋砼柱自身重量较重,搬运困难,而采用全现浇注砼柱时,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其制造成本也较高;全钢柱与全砼柱相比其重量较轻,但其价格较贵;另外,全钢柱在使用过程中防腐蚀、 防火性能比较差,缩短了行车单层厂房的使用寿命。另外,现有技术中的行车梁一般以钢行车梁为主,其造价相对较高、防火、防腐性能铰差。而现有的先张法预应力行车梁截面为异形,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造价低、防火、防腐性能好的有行车单层厂房混合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有行车单层厂房混合结构体系,包括杯口基础座、柱、安装在所述柱上的先张法预应力钢筋砼的行车梁和钢屋面梁,所述柱包括预应力钢筋砼下柱和安装在所述下柱顶部的钢上柱,所述下柱的顶部成形有牛腿,所述行车梁搁置在所述牛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行车单层厂房混合结构体系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下柱采用先张法制造的预制预应力钢筋砼柱,其包括本体和埋设于所述本体内作为主筋的预应力钢绞线。所述本体中具有空腔,所述空腔的数量为多个且相互隔开。所述下柱的底部安装在所述杯口基础的杯口座中。所述行车梁为预制结构,其包括T字型等截面本体和先张法埋设于所述本体内作为主筋的预应力钢绞线。所述行车梁上部埋设有轨道螺栓。所述下柱的顶部埋设有预埋件,所述上柱的下端与所述预埋件固定连接,所述屋面梁为H形钢梁。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行车单层厂房混合结构体系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行车单层厂房混合结构体系中采用了预应力钢筋砼下柱与钢柱结合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行车厂房中单独采用钢筋砼柱作为柱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预应力钢上柱柱重量轻,柱截面小,下柱截面小、长度短、重量轻、安装施工方便;其次,采用了预应力钢筋下柱与钢柱结合的方式与现有行车厂房中单独采用钢柱相比,预应力钢筋下柱成本较低、刚度大、耐火、耐腐蚀性好;再次,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行车梁为先张法预应力行车梁, 其与钢行车梁相比其抗疲劳性好,水平抗侧性好,造价低,维护更加方便,且采用等截面设计,制造工艺大大简化,模具成本大大降低。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有行车单层厂房混合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建造杯口基础座,采用现浇施工法建造钢筋砼杯口基础座;B、安装下柱,将预应力钢筋砼下柱的底部安插在杯口基础座中,并进行固定并用砼灌实柱与杯口的空隙;C、安装上柱,在下柱的顶部螺栓连接或焊接安装钢结构上柱;D、安装屋面梁,吊装屋面梁,将屋面梁与上柱的顶部用螺栓固定连接;E、安装行车梁,将采用先张法制造的预应力行车梁安装在下柱顶部的牛腿上,并进行固定,完成整个结构体系建造。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行车单层厂房混合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步骤C中,下柱的顶部预先埋设有预埋件,上柱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预埋件上。在C步骤中,在安装上柱的同时,在纵向的至少两个相邻柱之间安装柱间支撑。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行车单层厂房混合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了预应力钢筋下柱与钢柱结合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在行车厂房中单独采用钢筋砼柱作为柱或者单独采用钢柱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施工程序简单,柱安装制作方便,节省了安装时的人力、物力,进而降低了建造成本。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更加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有行车单层厂房混合结构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钢筋砼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2A-A处的剖面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行车梁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有行车单层厂房混合结构体系整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所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有行车单层厂房混合结构体系,包括杯口基础座1、柱2、安装在所述柱2上的预应力行车梁3和钢屋面梁4,杯口基础座1用于安装柱2,同时保证房屋结构稳固。所述柱2包括预应力钢筋砼下柱11和安装在所述下柱 11顶部的钢上柱12,下柱11和上柱12分别采用预应力钢筋砼下柱11和钢上柱12,采用了预应力钢筋砼下柱11与钢上柱12相组合的柱与现有技术中行车厂房中单独采用钢筋砼柱作为柱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钢上柱12柱重量轻、柱截面小,下柱11截面小、长度短、重量轻、安装运输方便;与单独采用钢柱相比,预应力钢筋下柱11刚度大、成本较低、耐火、耐腐蚀性好; 所述下柱11的顶部成形有牛腿5,所述预应力行车梁3搁置在所述牛腿5上。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行车梁为先张法预应力行车梁3,其与钢行车梁相比其抗疲劳性好,水平抗侧性好,造价大幅下降,维护更加方便,且采用等截面设计,制造工艺简单,模具成本大幅下降。参见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所述下柱11采用先张法制造的预制预应力钢筋砼柱,其包括本体13和埋设于所述本体13内作为主筋的预应力钢绞线14。所述下柱11采用先张法的预应力钢筋砼柱,增加了下柱11的抗弯刚度且用钢量大幅下降。参见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所述本体13中具有空腔15,所述空腔 15的数量为多个且相互隔开。设置有空腔15后,使所述下柱11的重量减轻,使构件运输费用减少,安装更方便,同时由于减少了砼的使用量,节约了材料成本。参见图1、图2、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下柱11的底部安装在所述杯口基础座1的杯口中。可以利用杯口调节柱使其就位准确、定位牢固。参见图1、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行车梁3为预制结构,其包括T字型等截面本体31和埋设于所述本体31内作为主筋的预应力钢绞线34。采用T字形等截面结构使行车梁3抗弯能力进一步提高,而且行车梁3为预应力行车梁,其成本与钢行车梁相比较低,而且此种结构抗疲劳性好,水平抗侧性好,造价低,维护更加方便。而与常规预应行车梁采用变截面定型产品不同,本专利技术行车梁采用等截面设计,虽构件体积加大,但其制造工艺发生根本变化,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参见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下柱11的顶部埋设有预埋件7,所述上柱12的下端与所述预埋件7固定连接,所述预埋件7可以为预设在所述下柱11的顶端的钢板7,所述钢板7可以用于与钢上柱12连接,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钢上柱12连接。通过设置预埋件7使下柱11与上柱12的连接方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屋面梁4可以为H形钢梁。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有行车单层厂房混合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造杯口基础座1,采用现浇施工法建造钢筋砼杯口基础座;采用现浇施工法建造钢筋砼杯口基础座1成本低、施工方便。B、安装下柱11,将预应力钢筋砼下柱11的底部安插在杯口基础座1中,并进行固定并用砼灌实柱与杯口的空隙,这样使杯口基础座1与下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峰
申请(专利权)人:杨峰华汇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