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发热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99854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7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发热体,特别是一种双螺旋电发热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含电阻丝、刚玉套管、耐火砖、孔塞、保温材料、炉壳、绝缘板、引出棒,其中,电阻丝为分别缠绕在两根互相平行的空心刚玉套管上的U型双螺旋电阻丝;U型双螺旋电阻丝的末端分别从空心刚玉套管的腔内折返至另一端,形成两个平行的引出棒;刚玉套管一端开有U型槽,分别嵌入在耐火砖上;耐火砖与炉壳之间填充保温材料;引出棒上套有孔塞,且引出棒和孔塞通过绝缘板固定在炉壳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U型双螺旋结构更稳定,由光滑的刚玉套管作支撑,受热伸缩时阻力小,热量传递快,可实现强度好、热效率高、均热性好、寿命长、安装维护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发热体,特别是一种双螺旋电发热体,主要用于粉末冶金设备、热处理设备的发热源。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工业炉窖的螺旋电发热体的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单螺旋发热管仅由电阻丝绕制而成,平铺于特制耐火砖槽中,三面与砖壁紧临;另一种是刚玉管套螺旋电阻丝,包括刚玉套管、电阻丝,电阻丝一端从螺旋管内折返至另一端,使之两引出棒平行于一端。以上第一种方式的缺陷是螺旋管结构不稳定,受热易发生形变。发热体三面与耐火砖紧临,热量积累严重,热效率低,表面负荷大,减少使用寿命;受热伸缩时与粗糙的耐火砖表面摩擦,易断裂损坏;为了安装和拆卸发热体,炉壳对边两面开孔,装拆不方便。第二种方式的优点是光滑的刚玉套管作支撑,受热伸缩时阻力小,热量传递快、寿命较长,只需单面开安装孔;缺陷是用于保温的孔塞因为直径小而长度较长,导致在安装和拆换时易损坏较软的孔周边保温材料,且不够方便。而孔塞不能很好就位将造成跑热、耗电且温度不均而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实现强度好、热效率高、 均热性好、寿命长、安装维护方便的电发热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时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它含电阻丝、刚玉套管、耐火砖、 孔塞、保温材料、炉壳、绝缘板、引出棒,其中,电阻丝为分别缠绕在两根互相平行的空心刚玉套管上的U型双螺旋电阻丝;U型双螺旋电阻丝的末端分别从空心刚玉套管的腔内折返至另一端,形成两个平行的引出棒;刚玉套管一端开有U型槽,分别嵌入在耐火砖上;耐火砖与炉壳之间填充保温材料;引出棒上套有孔塞,且引出棒和孔塞通过绝缘板固定在炉壳上。本技术描述的电发热体的U型双螺旋结构更稳定,由光滑的刚玉套管作支撑,受热伸缩时阻力小,热量传递快,可实现强度好、热效率高、均热性好、寿命长、安装维护方便。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U型双螺旋电阻丝1、刚玉套管2、耐火砖3、孔塞4、保温材料5、炉壳6、绝缘板7、引出棒8、U型槽9。具体实施方式3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含电阻丝、刚玉套管2、耐火砖3、孔塞4、保温材料5、炉壳6、绝缘板7、 引出棒8,其中,电阻丝为分别缠绕在两根互相平行的空心刚玉套管2上的U型双螺旋电阻丝1 ;U型双螺旋电阻丝1的末端分别从空心刚玉套管2的腔内折返至另一端,形成两个平行的引出棒8 ;刚玉套管2的一端开有U型槽9,分别嵌入在耐火砖3上;耐火砖3与炉壳6 之间填充保温材料5 ;引出棒8上套有孔塞4,且引出棒8和孔塞4通过绝缘板7固定在炉壳6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发热体,含电阻丝、刚玉套管O)、耐火砖(3)、孔塞0)、保温材料(5)、炉壳 (6)、绝缘板(7)、引出棒(8),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电阻丝为分别缠绕在两根互相平行的空心刚玉套管(2)上的U型双螺旋电阻丝⑴;B)U型双螺旋电阻丝(1)的末端分别从空心刚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国普彭述林郭名亮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迪远硬质合金工业炉有限公司江西耀升工贸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