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美青专利>正文

一种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964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尘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除尘效果不佳的问题。本除尘装置包括一个内部为空腔的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内的上部设有若干块折流板,所述的出气口处于折流板的上部,所述的进气口设在壳体的侧部且其处于折流板的下侧部,所述的进气口处设有可喷出水帘的水帘装置。本除尘装置结构简单、除尘效果好、使用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抖械
,涉及一种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在许多工业生产球程中,有时会产生很多的粉尘,这些粉尘 需要经过净化除尘处建装置处理后才能被排放到外界中,否则会 对环境造成危害。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人们设计出了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 除尘的除尘器,其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除尘过滤布袋式 除尘、电除尘、喷淋除尘等。但通过上述方式进行除尘的除尘器 受工作环境及自身因素的制约,使用效果均不是很理想。有一种净化除尘处理装置,它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上的风机, 该壳体上具有进风管和出风管。净化除尘处理装置在工作时,带 有粉尘的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由进风管被吸入到壳体内,并经出 风管导入至净水池中。带尘空气在净水池中与水混合后一些粉尘 会残留在净水池中,而达到净化除尘的效果。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空气导入净水池后会产生气泡, 空气中的粉尘不能与水充分的混合。显然,具有上述结构的净化 除尘处理装置其除尘效果差,空气通过净水池后仍有部分的粉尘 特别是部分密度较低的粉尘还是会排放至外界。显然,它仍未克 服其除尘效果较差的问题。现有的其它除尘器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除尘效果较好的除尘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除尘装 置,包括一个内部为空腔的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壳体内的上部设有若干块折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口处 于折流板的上部,所述的进气口设在壳体的侧部且其处于折流板 的下侧部,所述的进气口处设有可喷出水帘的水帘装置。工作场合所产生的粉尘通过风机由进气口输送至壳体内,带 尘空气中的粉尘被阻隔在壳体内,而纯净的空气由出气口向外界 排出。具体而言,带尘空气由进气口进入壳体时,水帘装置喷出的 水帘使得进入壳体内的带尘空气中的大部分粉尘与水凝聚在一 起,与水凝聚的粉尘掉落至壳体内的底部。没有及时与水凝聚的 小部分粉尘进入出气口的过程中,受到若干块折流板的作用,使 得粉尘能够充分与水凝聚在一起。最后,由出气口向外界排出纯净的空气。在上述的除尘装置中,所述的壳体侧部还设有预处理室,预 处理室上设有进风口,且预处理室的侧部与壳体的进气口相通。 工作场合所产生的粉尘通过风机首先由进风口被送入预处理室 内, 一部分粉尘或颗粒较大的粉尘会沉降在预处理室内,另一部 分带尘气流可由进气口进入壳体内得到进一步的处理。在上述的除尘装置中,所述壳体内处于折流板的顶部且靠近 于出气口处设有顶喷,上述的出气口处固连有与其相通的排风管, 所述的壳体上对应于排风管的下部设有存水滤池,排风管的另一 端位于存水滤池上部。由于在风机的作用下气流较强,会有小部分含有粉尘的空气 进入出气口处。顶喷喷出的水雾就可使粉尘与水雾凝聚在一起, 大部分与水雾凝聚的粉尘会掉落在折流板上,并沿着折流板滑落 至壳体内的底部;而小部分与水雾凝聚的粉尘就由排风管进入存水滤池中。在上述的除尘装置中,所述的水帘装置由水泵和喷水管组成, 水泵位于壳体外且其上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喷水管位于进气口 处,所述的进水管穿入壳体且位于壳体内的底部,出水管穿入壳 体与上述的喷水管相通,喷水管上沿其轴向设有若干个喷水孔。由水泵进水管吸入的水可由出水管送入喷水管内,再通过喷 水管可将水由若干个喷水孔喷出,这样就形成了一道水帘,由进 气口进入壳体内的带尘空气中的粉尘就可与水凝聚在一起。在上述的除尘装置中,所述的壳体内的底部靠近于进气口处 设有滤腔,滤腔的上部设有安装孔,且在安装孔处设有可开闭的 盖板,所述的滤腔的侧部还设有粉尘过滤网,水泵的进水管位于 滤腔内。含有粉尘的水经粉尘过滤网过滤后,进入滤腔内的水为纯净 的水,通过水泵就使得滤腔内的水可进入喷水管中由若干个喷水 孔喷出。也就是说,使得水能够在本除尘装置内循环使用。在上述的除尘装置中,所述的折流板由上至下设置,上下相 邻的两块折流板分别连接在壳体内的两侧并与壳体内的另一侧之 间具有间隙,且相邻的两块折流板不相交。带尘空气在壳体内与水混合后,在风压的作用下少量的湿式 粉尘与水雾进入出气口处,在这个过程中多块折流板阻挡它们使 其倒流至壳体内的底部。也就是说,使粉尘能够充分地与水雾混 合。在上述的除尘装置中,所述的折流板倾斜设置,且折流板的 最高处连接在壳体内侧壁上,折流板的最低处与壳体另一内侧壁 之间具有间隙,与上述折流板相邻的另一块折流板的最高处连接 在壳体的另一内侧壁上,最低处与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且相邻的两块折流板交错设置。可以看出,风机运转时在风压的作用下带尘空气在壳体内流 动过程中受到各个倾斜着的折流板阻挡,使得带尘空气流动过程 中呈弯折方向流动,这样使得粉尘能充分与水凝聚在一起。并且 掉落的粉尘会沿着倾斜的折流板滑落至壳体内的底部。在上述的除尘装置中,所述的壳体内的底部为倾斜状,且在 壳体上对应于壳体内底部的最低处设有处理口。这样,粉尘会积 聚在壳体内的最低处,操作者由处理口处即可随时方便地对积聚 在壳体内的粉尘进行处理。在上述的除尘装置中,所述的壳体侧部开有清理口,且在清 理口处设有清理门。需要对壳体内的粉尘进行清洗或是对本装置 进行维修时,将清理门打开即可。在使用本装置时,将清理门关 闭。在上述的除尘装置中,所述的预处理室内的下部设有呈倒锥 状的漏斗,漏斗的下部连接有过滤布袋,所述的预处理室内的底 部还设有集尘抽屉,且过滤布袋的出口端位于集尘抽屉内。可以 看出,这样的结构使得一部分粉尘可经漏斗进入过滤布袋内,然 后粉尘再掉落在集尘抽屉内。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空气可穿过过滤布袋向外排出,使得粉尘能顺畅的下落;而漏斗不仅可使粉 尘顺畅下落,而且还使得漏斗下部的空气不易回流至漏斗上部的 预处理室内。当然,本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将集尘抽屉取出, 这样就可方便地对集尘抽屉内的粉尘进行处理或回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除尘装置只由壳体、预处理室、折流板 和水泵等组成,因此,它的结构较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同时,带尘空气在进气口处的水帘装置的作用下,大量粉尘 会与水凝聚并掉落在壳体内的底部,少部分未及时与水凝聚的粉 尘受折流板作用后与会与水充分凝聚并回落至壳体内的底部。而 且,进入壳体内的粉尘首先会在预处理室内得到预处理,降低壳 体内各个部分的除尘负担。因此,本装置的除尘效果较好。另外,壳体内的水在滤腔的作用下可循环使用。显然,它的使用成本相应较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除尘装置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除尘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沿图2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la、进气口; lb、出气口; lc、处理口; ld、 清理口; le、放水孔;lf、水位标尺;lg、溢流口; 2、折流板; 3、预处理室;3a、进风口; 4、排风管;5、存水滤池;5a、放水 孔;5b、水位标尺;5c、溢流口; 6、水泵;6a、进水管;6b、出 水管;7、喷水管;7a、喷水孔;8、滤腔;8a、安装孔;9、粉尘 过滤网;10、清理门;11、过滤布袋;12、集尘抽屉;13、盖板; 14、顶喷;15、漏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除尘装置通过排风管道连接在产生粉尘的工作场合处,在排风管道内设有风机,风机运转时就将粉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尘装置,包括一个内部为空腔的壳体(1),壳体(1)上设有进气口(1a)和出气口(1b),壳体(1)内的上部设有若干块折流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口(1b)处于折流板(2)的上部,所述的进气口(1a)设在壳体(1)的侧部且其处于折流板(2)的下侧部,所述的进气口(1a)处设有可喷出水帘的水帘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美青
申请(专利权)人:陈美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