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长白松的人工繁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92815 阅读:3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6 03:58
一种野生长白松的人工繁育方法,属于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其方法是:1苗床准备:选择地势平坦,通气好,富含腐殖质,pH值4.7~6.2的砂质壤土地或轻粘壤土地,优选种植人参后的砂质壤土老参地或轻粘壤土老参地。2种子处理:a常温堆积,b种子催芽,3播种:将前述裂口率达80%~90%的长白松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4苗床管理,5留床苗管理,6苗木出圃。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发芽率由处理前的55%,提高到处理后的80%以上;出苗率由处理前的40%,提高到处理后的85%以上。所繁育的长白松苗木生长健壮,颜色鲜绿,抵抗力强,品种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种植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长白松为长绿乔木,生长于长白山区,是长白山区特有的珍稀树种,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长白松树高25-30米,直径25-40厘米,树冠椭圆形或扁卵状三角形或伞形,树干下部树皮棕褐色,深龟裂,裂片呈不规则长方形,上部棕黄色至红黄色,薄片状剥离,微反曲。长白松因树形美观,被誉名为美人松,具有观赏价值,是城市美化的优良树种。 但由于野生长白松在自然状态下繁殖成活率低,加上人为破坏因素,使野生长白松在长白山分布区域日益缩小,现仅在长白山北坡有零散分布,已属渐危物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野生长白松人工繁育方法。它针对野生长白松在自然状态下繁殖成活率低的问题,解决了野生长白松的驯化和栽培,一方面,满足城市美化的需要;另一方面,有效地保护这一稀有植物资源,实现长白松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专利技术的人工繁育方法是1苗床准备播种地的选择选择地势平坦,通气好,富含腐殖质,pH值4. 7 6. 2的砂质壤土地或轻粘壤土地,优选种植人参后的砂质壤土老参地或轻粘壤土老参地。整地整地一般在秋季进行,秋翻有利于促进土壤疏松和消灭病虫害,便于翌春适时作床、播种。首先平整土地,然后深翻细耙,翻地深度为25cm。同时均勻泼撒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土壤消毒,施药量为敌百虫50公斤/公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7. 5公斤/公顷、400倍液的硫酸亚铁300公斤/公顷。并在翻地和耙地时分层施入基肥,基肥优选生物菌肥;因长白松喜生于肥沃土壤,且苗木需要在苗床上连续培养生长2年,因此需要施足底肥,施肥量宜依土地地力实际情况而定。作床采用高床育苗,床高15 20厘米,床宽1.2 1. 5米,床间留步道0. 4米; 土壤粉碎,床面平整;将经敌百虫、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的硫酸亚铁消毒的河沙和土壤混合(河沙与土壤的体积比1 1),平铺在床面上,厚度约为10厘米,并压实。2种子处理a常温堆积处理时间宜选在8月中旬至8月下旬,温度在16_20°C左右。将精选的野生长白松种子用多菌灵散拌种,闷M小时,或用恶霉灵可湿性粉剂70%拌种M小时;然后用清水浸泡野生长白松种子M小时 48小时,经水选清除其空粒和夹杂物,再用0. 3% 的福尔马林或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种子。然后,将种子与河沙按体积比1 2-4的比例均勻混拌后装袋堆积于室内,袋内种沙堆积高度不超过25厘米,种沙湿度保持在60 % ; 每天翻动种堆1次,10天后改为每周翻动2 3次,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翻动次数逐渐减少; 到11月份,温度在3-10°C左右种堆结冻前,停止翻动,将种堆移于地窖内。种堆在地窖内不要贴到墙身,窖内温度控制在2°C 13°C,最好控制在6°C 8°C之间。立春时翻动种堆一次;到第二年4月份春天,温度在6-15°C,地表土壤开始解冻时,将种沙从地窖内取出,用鉄筛将细沙筛出留下种子进行催芽处理。b种子催芽将前述经常温堆积处理后的种子放入45°C 50°C的水中浸泡并搅拌,至水温降到25°C时涝出,再放入30°C的水中浸泡,24小时换一次水,连续4次;捞出种子置于阴凉处阴干,阴干后装入编织袋内,于室内室温存放,保持种子表皮不干,每隔12小时翻动一次。到第七天,种子有40% 50 %裂口,第八天有60% 70 %裂口,第九天种子有80 % 90 %裂口,这时即可进行播种。3播种将前述裂口率达80% 90%的长白松种子均勻撒在苗床上。播种量根据种子质量和发芽率而定,当种子发芽率达90%时,播种量以每平方米10克为宜。然后用木磙镇压;将种子压入土中,使其与土壤密接,然后覆沙,覆沙后立即镇压1次。覆沙厚度为 0. 4 0. 6厘米之间,以种子的2倍为宜,最好是0. 5cm厚。覆沙要均勻,厚薄一致,不露种子。覆沙过厚,出苗晚,幼苗纤细易死亡,造成缺苗断条。盖沙后再覆盖4厘米厚稻草以利于保墒,并立即用水浇透苗床。4苗床管理a撤除覆盖的稻草幼苗出土达70% 80%时撤除覆盖的稻草。b浇水播种后每天少量多次浇水,保持床面湿润,浇水量以接上潮土为准。若幼苗出土后针叶呈淡黄色或红尖时要大量浇水,防止枯死。C防治病虫害撤除稻草后立即用30%恶霉灵800倍 1000倍稀释液喷苗,每隔 10天1次,共施药4 5次。当发生地下害虫时用敌百虫800 1000倍水溶液喷施床面, 然后浇水,使药液扩散到土中。d施肥幼苗生出1 2个侧根时,追施磷酸二铵,施肥量为375 450千克/公顷,施肥后立即适量浇水。每隔10 15天追肥1次,也可用腐熟的畜禽粪便追肥,距播种 3个月后即7月上旬结束追肥;。E防涝雨季排涝,雨季应做好排涝,防止苗木烂根,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侵。5留床苗管理a留苗密度长白松苗2年必须移植,也可以直接造林或绿化应用。为培育健壮苗木,要注意留床密度。2年生长白松留苗400株/平方米;3 4年生长白松保留85 90 株/平方米,株行距8厘米X 15厘米;b越冬防寒上冻前用塑料薄膜直接覆盖苗床,薄膜周围压实封严;c撤膜春季平均气温在5°C时,苗木开始萌动时撒膜。d追肥撒膜后立即追施“三安”生物有机肥,6月初至7月末共追肥2 3次,每次追肥量300公斤/公顷;6苗木出圃a起苗除秋季造林用苗外,均应在春季起苗。最好随起随用,提高造林成活率。起苗时注意不伤苗根,主根长度在15厘米以上;b选苗为提高造林质量,对苗木规格质量必须严格要求,要分级选苗。一级苗,株高15厘米以上,地径0. 5厘米以上;二级苗,株高10厘米以上,地径0. 4厘米以上;随选苗随捆把,每把20株,置于遮荫避风处。不够标准的苗木,按废苗处理。c临时假植对选苗后不能及时出圃的苗木要临时假植,埋好苗根,保持湿润;d捆包苗木出圃时必须捆包,包内放湿草,苗根向内,摆苗整齐,捆包要紧,不露苗根,每包2000株,重量不超过30公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野生长白松人工繁育方法,实现了野生长白松种子发芽率由处理前的55%,提高到处理后的80%以上;野生长白松出苗率由处理前的40%,提高到处理后的85%以上。所繁育的长白松苗木生长健壮,颜色鲜绿,抵抗力强,品种优良。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野生长白松人工繁育方法,可大量提供长白松种苗,使野生长白松资源得以补充,实现长白松的可持续发展。2、本专利技术选择种植人参后的老参地为野生长白松种子繁育的苗床地,解决了老参地的改造再利用难题,提供了一条老参地改良利用的新途径。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但它们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秋季,选择地势平坦,通气好,富含腐殖质,PH值4. 7 6. 2的砂质壤土地,平整土地,深翻细耙,翻地深度为25cm。翻地同时,均勻泼撒敌百虫50公斤/公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7. 5公斤/公顷、400倍液的硫酸亚铁300公斤/公顷;并分层施入基肥,然后作床。床高15厘米,床宽1.2米,在床间留步道0.4米宽。用敌百虫、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和400倍液的硫酸亚铁消毒河沙,将消毒后的河沙、土壤按体积比1 1比例混合后平铺于床面上10公分厚,并压实。8月中旬,将精选的野生长白松种子用多菌灵散拌种后闷M小时,然后用清水浸泡野生长白松种子M小时,经水选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彩庆姜喜同李松峰高玉朋
申请(专利权)人:靖宇县特产研究所张彩庆姜喜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