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勤勇专利>正文

具有支架功能的乐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87554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2 0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支架功能的乐器盒。它包括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由上盒体和下盒体对接而成,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对接面均为开口设置,且上盒体和下盒体的顶面为相互铰接,所述的上盒体和下盒体之间套设有滑动体,所述的下盒体顶面为开口设置,且在下盒体的侧壁上铰接有与其相配的翻盖。拉动滑动体直到脱离上盒体,由于上盒体和下盒体的顶面为相互铰接,因此两者可以互相翻转,翻转上盒体后,把滑动体往回推动,使滑动体卡设在上盒体的下方对其形成支撑,可作为乐器支架使用,除去了人们同时携带乐器盒和乐器支架的不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乐器盒,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支架功能的乐器盒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有的绝大部分的乐器携带工具是单一功能的琴包或者软硬琴箱,而这种琴箱或琴包除了携带的功能外,还具有对乐器本体的保扩作用。以防止诸如擦伤、摔打、跌落、磕碰以及其他意外对乐器本体带来的伤害。然而这种保护功能在将乐器拿出琴盒后就失去了,而作为这一功能的延续,乐器支架则担待起了乐器演奏状态下的保护功能,没有支架,乐器只能摆放在琴盒内而不能呈直立状态,这将占用较大的舞台空间并造成演奏的不便。若是斜靠在某一个支撑面上,琴体与支撑面之间以及琴体与地面之间都是非常不稳定的夹角,以至于稍微的震动就可能产生跌落而损坏琴体。因此对演奏者来说琴箱和支架都是非常重要的随身工具。目前,由于设计上的先天缺陷使绝大多数的支架均不便于携带,且大多数的演出场地不提供支架;而由于支架和琴箱分属不同的系统,也容易使演奏员忘记携带支架,另外,支架本身的重量也会增加演奏者携行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具有支架功能的乐器盒, 它由上盒体和下盒体铰接而成,上盒体翻转竖起后通过其内套设有的滑动体支撑,配合下盒体的侧壁上铰接有的翻盖,起到支架的功能;上盒体复位后用于存放乐器,携带方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具有支架功能的乐器盒,包括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由上盒体和下盒体对接而成,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对接面均为开口设置,且上盒体和下盒体的顶面为相互铰接,所述的上盒体和下盒体之间套设有滑动体,所述的下盒体顶面为开口设置,且在下盒体的侧壁上铰接有与其相配的翻盖。滑动体套设在上盒体和下盒体之间,使得上盒体和下盒体相对固定,无法翻转,乐器可放在上盒体和下盒体内,跟普通的乐器盒功能相同。当拉动滑动体直到脱离上盒体,由于上盒体和下盒体的顶面为相互铰接,因此两者可以互相翻转,翻转上盒体后,把滑动体往回推动,使滑动体卡设在上盒体的下方对其形成支撑,此时可作为乐器支架使用。因此,本专利技术把乐器盒和乐器支架的功能巧妙地合二为一,除去了人们同时携带乐器盒和乐器支架的不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动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且在滑动体的前端的顶部设有支撑面。滑动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存放时,乐器可以从其内穿过,内部结构紧凑,有利于缩小上盒体和下盒体的体积。支撑面的设置使得滑动体撑起上盒体较为稳固,不易松动。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动体的宽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大,下盒体与上盒体对接处的开口宽度大于滑动体的最小宽度且小于滑动体的最大宽度。滑动体整体呈上窄下宽,且下盒体与上盒体对接处的开口宽度大于滑动体的最小宽度且小于滑动体的最大宽度,当上盒体翻转竖起后,使得滑动体的前端部可以伸出下盒体给予上盒体支撑却不能完全脱离。3作为优选,所述滑动体的后端部的顶面为开口设置,且滑动体后端的两侧壁上开设有台阶。作为优选,在翻盖的内壁上还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在滑动体同下盒体的两侧壁卡紧后与台阶相抵合。无论上盒体处于平躺或竖起的状态,当滑动体向上盒体方向推进且与下盒体的内壁卡紧,翻盖盖合后,再限位块抵合在滑动体的台阶上,前后定位,使得滑动体被紧紧固定住,整体结构稳定牢固。作为优选,所述滑动体的高度与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内壁高度相适。滑动体的高度可以与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内壁高度相同,也可以稍小于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内壁高度相同, 利用两者的高度差来控制上盒体翻转后与下盒体之间的夹角在90° 115°变化。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盒体上设有琴柄卡槽,所述翻盖的外壁上设有琴底支撑条。琴柄卡槽的设置用于对乐器上部的固定,琴底支撑条用于对乐器下部的固定,使得乐器架在上面较为牢固,减少意外发生。作为优选,所述的翻盖的外壁上还设有卡槽,所述的琴底支撑条设于卡槽内且与卡槽底面垂直设置。卡槽的设置使得乐器的底部置于其内不易水平向移动,使得乐器架在上面更加牢固。作为优选,所述的琴底支撑条至少设有两个。琴底支撑条的多个设置,形成多个支撑点,乐器架设在其上不易侧翻,较为稳固。作为优选,所述的翻盖的外壁上还设有倒角,且倒角与琴底支撑条的后端相连。倒角的设置限制了乐器底部的滑动,使得乐器架在上面较为牢固。因此,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上盒体和下盒体铰接,上盒体翻转竖起后通过其内套设有的滑动体支撑,配合下盒体的侧壁上铰接有的翻盖,在乐器处于直立状态时给乐器本体提供了稳定的支撑面和摆放面;2.利用下盒体的内壁及翻盖上的限位块对滑动体前后限位,结构稳固;3.主要利用滑动体的前后移动对上盒体进行卡固或支撑,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翻盖盖合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翻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翻盖打开时存放了吉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上盒体翻转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上盒体翻转固定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附图5架放了吉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滑动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 一种具有支架功能的乐器盒,包括盒体1,盒体1由上盒体2和下盒体3 对接而成,上盒体2和下盒体3的对接面均为开口设置,且上盒体2和下盒体3的顶面通过合叶相互铰接,上盒体2和下盒体3之间套设有滑动体4,下盒体3顶面为开口设置,且在下盒体3的侧壁上通过合叶铰接有与其相配的翻盖5 (参见附图1、幻。滑动体4套设在上盒体2和下盒体3之间,使得上盒体和下盒体相对固定,无法翻转,乐器可放在上盒体和下盒体内,跟普通的乐器盒功能相同(参见附图3)。当拉动滑动体直到脱离上盒体,由于上盒体和下盒体的顶面为相互铰接,因此两者可以互相翻转,翻转上盒体后,把滑动体往回推动,使滑动体卡设在上盒体的下方对其形成支撑,此时可作为乐器支架使用(参见附图4、 5、6)。因此,本专利技术把乐器盒和乐器支架的功能巧妙地合二为一,除去了人们同时携带乐器盒和乐器支架的不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中,滑动体4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且在滑动体4的前端的顶部设有支撑面 41(参见附图4、7)。滑动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存放时,乐器可以从其内穿过,内部结构紧凑(参见附图幻,有利于缩小上盒体和下盒体的体积。支撑面的设置使得滑动体撑起上盒体较为稳固,不易松动(参见附图5)。滑动体4的宽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参见附图7),下盒体3与上盒体2对接处的开口宽度大于滑动体4的最小宽度且小于滑动体4的最大宽度。滑动体整体呈上窄下宽,且下盒体与上盒体对接处的开口宽度大于滑动体的最小宽度且小于滑动体的最大宽度,当上盒体翻转竖起后,使得滑动体的前端部可以伸出下盒体给予上盒体支撑却不能完全脱离。滑动体4的后端部的顶面为开口设置,且滑动体4后端的两侧壁上开设有台阶 42 (参见附图7),在翻盖5的内壁上还设有限位块51 (参见附图4),限位块51在滑动体4 同下盒体3的两侧壁卡紧后与台阶42相抵合。因此,无论上盒体处于平躺或竖起的状态, 当滑动体向上盒体方向推进且与下盒体的内壁卡紧,翻盖盖合后,再限位块抵合在滑动体的台阶上,前后定位,使得滑动体被紧紧固定住,整体结构稳定牢固。滑动体4的高度与上盒体2和下盒体的内壁高度相适。滑动体的高度可以与上盒体和下盒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勤勇
申请(专利权)人:吴勤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